《美丽的白银那》是由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韩志君执导的剧情电影,于2001年上映。影片根据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改编,由
滕汝骏、
张凯丽、
姜峰、
田海蓉、
杜源联合主演。故事发生在我国北部边陲的一个小村庄白银那,讲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渔汛给村民带来的希望与邻里间的矛盾、纠葛和灵魂纷争。
初春,江上游走的冰排给生活在江边的小村带来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渔讯。开杂货店的马老五率先赶向江边捕鱼,大家也纷纷赶向江边。正当大家兴奋地忙着捕鱼时,马老五却收回鱼网,赶车去镇上进货了。在回来的路上,马老五发现电话线断了,但没有告诉任何人。天气越来越热,因不能与外界联系,而家家都没有备盐,眼看着捕来的鱼运不出去又腌不了,大家心急如焚。马老五进货回来,却抱出了收鱼每斤3元,卖盐每斤8元的价钱。马老五压低鱼价抬高盐价的做法引起了全村人的气愤却又无奈。
陈老爹的儿媳凌花是马老五的外甥女。村长找来
菱花请她去说情,但也无济于事。马老五的儿子川立因为父亲的贪婪,赌气不回家,结果得了重病。为了全村人捕来的鱼不烂掉,菱花不顾身孕,背着家里人翻山去镇上背盐,结果被熊所伤。面对全村人愤怒的目光和亲人们的举动,马老五幡然自醒,悄悄背盐送到各家门前,并主动修通了同镇上联络的电话线。
2000年春天,
韩志君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拍摄影片《美丽的白银那》,这是
长春电影制片厂推行“准独立制片人”的开山之作。影片取材于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在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中,他与中国鲁迅文学院的同窗迟子建进行了交流,他动用了自己许多的生活积累,变动了小说中的人物,使其情节更加电影化了。韩志君在《美丽的白银那》中只用了198个镜头,最长的镜头达5分钟,而一般电影则由千余个镜头构成。
《美丽的白银那》着意追求人物真实质朴的情感和生活流动的韵味,既像农村风俗画,又似田园叙事诗,体现了较高的人文品格和艺术品位(
新华网评)。
该片是一部作家电影,非常田园化生活化。编导在作品中输入了对生活的感情,探讨在经济大潮下农村的各种人物关系以及各自利益的冲突。影片里人各有貌,但是艺术的功能并不满足于看到鲜活的人物并能记得住。看影片的时候几次似乎都要产生一种特别的冲动,但都没有到位就过去了。马老五的人物塑造是从自私、自责到自醒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一些人的自私在这块土地上得以膨胀,如果影片能够充分展示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在马老五的心灵空间不断地探索并且展开丰富的戏剧冲突,才能够产生震撼心灵的感染力。其实影片提供了非常好的让马老五产生自责的情节,可惜影片仅仅在客观环境中展开矛盾,没有描述人物对整个事件的心理反馈,缺少人物内心深层的更为复杂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不免有以金钱为中心的人,马老五的自醒过程会对很多人有所启迪(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黄健中评)。
《美丽的白银那》是相当好的,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做了
现实主义的描述,城市人和农村人看了都会从中想到很多问题。影片对话生动,在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运用等一些基本方面还是到位的。马老五会经营又自私贪钱,是现在农村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很有特点的人物。这个人物在村里造成鱼和盐的矛盾是影片的核心,观众想看到的是他给别人造成困境时的心态,思想脉络以及情感变化。但影片对这些表现得不够,反而把笔墨分散在次要人物、次要情节上了,这样就拿不出更多篇幅丰富主要人物和主要矛盾(《
电影艺术》杂志总编辑
王人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