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丽,1962年9月29日出生于
长春市,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艺网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是短道速滑运动员,代表作《渴望》《裸婚时代》《咱们结婚吧》。
张凯丽于1987年参演首部电影《
八女投江》,1990年,凭借在电视剧《渴望》中扮演女主角
刘慧芳一夜之间家喻户晓。1995年,她凭借歌曲《昨天的爱》获得
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2001年、2002年,她先后主演了话剧《纪念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并分获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中国话剧金狮奖。2011年和2013年电视剧《
裸婚时代》《
咱们结婚吧》使她再添奖项认可,成为观众眼中的“国民妈妈”。2017年,出演了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凭借“凯丽式微笑”再度走红。2022年,参演的年代剧《
人世间》成为年度热剧,她在剧中对“曲书记”的塑造也被称为“最出乎意料的表演”。2024年2月10日,张凯丽参加的2024年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播出。
张凯丽兼具演员、歌手、主持人等多个身份,在影视、戏剧等领域均有所成就,曾荣获中国“全国德艺双馨演员”称号。在戏剧方面,她曾荣获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00年),
中国话剧金狮奖(2002年);在影视方面她摘得
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91年)、国剧盛典年度最佳女配角奖(2014年)、国剧盛典演技实力派女演员奖(2015年)、中国电视
华鼎奖最佳女配角奖(2015年)和华鼎奖观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奖(2017年)。2023年9月5日,当选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副主席。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2年9月29日,张凯丽出生于
南关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张凯丽自幼性格爽朗,热爱文艺。十二三岁时,师从中国短道速滑冠军崔顺子进入体校学习,曾担任过学校速滑队队长,与之后成为世界冠军的
叶乔波睡上下铺。
在体校训练三年后,张凯丽选择了退役,并于1978年
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红军馆担任解说员。1981年,热衷表演的张凯丽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决定进入大学深造,并顺利考取了
吉林艺术学院攻读表演专业。毕业后,张凯丽被分配到
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演艺生涯
《渴望》一炮而红(1987-1990)
张凯丽于1987年参演首部电影《
八女投江》,同年,她作为中国戏剧家代表团成员,出访
苏联、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并参加了索非亚国家新戏剧节。
1990年,她参演中国第一部室内剧《
渴望》,饰演第一女主角刘慧芳。该角色几乎使她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当时的许多观众都被刘慧芳的无私大爱所感动,她塑造的这一形象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真善美的全民大讨论。“举国皆哀刘慧芳”成为当时观众对她喜爱程度的最好注脚。该片上映二十余年后,她在国外录制节目时,仍被很多粉丝高喊“刘慧芳”。
“巅峰”淡出银幕(1991-1998)
该角色成为张凯丽演艺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但也为张凯丽此后的银幕突破带来了很多困难。她自尊心极强,曾敏感地意识到当时很多人将她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带来的角色“刘慧芳”,她因此很想证明自己。而受当时的影视环境所限,像她那样“耀眼”的明星,也享受不到“量身定制作品”的优待。对角色的挑剔使她成名后未出演更多的影视作品。到1994年,她仅参演了电影《
人非草木》(1992年)和电视剧《
长天烽火》(1994年)。
1995年,张凯丽邂逅了自己人生中的爱情。为了追寻幸福,她在事业巅峰期暂别表演事业,从北京奔赴
深圳市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相夫教子时光。尽管如此,1996年,她主演的电影《
军嫂》仍获“五个一”工程奖及
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戏剧”赢得成功(1999-2007)
1998年,因为一则广告拍摄的契机,张凯丽重返北京继续表演事业。但如她所述,女演员非常需要持续的出镜率,否则就有可能被观众所遗忘。因此未在影视圈找到合适复出机会的张凯丽,决定回到单位继续出演话剧。1999年她主演了话剧《纪念碑》,饰演一位复仇的母亲;2002年她再次主演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饰演一位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女兵约尼娅。两部话剧均成绩斐然,帮助她赢得了代表中国戏剧领域最高奖项的梅花奖和
中国话剧金狮奖,使她在该领域突破了角色的限制,初步奠定了其实力派演员的地位。
话剧的受众相对受限,而张凯丽在从事话剧本职表演的同时,仍心心念念她的影视事业。从2001年至2007年,她先后参演了《特区法官》(2001年)《隐姓埋名》(2002年)《老屋》(2003年)《非亲兄弟》(2005年)《大旗英雄传》(2007年)等二十余部影视作品。
获赞“国民妈妈”(2008-2016)
2008年,张凯丽迎来了电视荧幕上的首次转型。她和导演王小康合作了电视剧《中国家庭》,在剧中扮演一位非常强势的母亲。该角色进一步拓宽了她的戏路,改变了大众对于她角色限制的固有印象。2009年5月20日,张凯丽与
唐国强合作主演的电视剧《保卫延安》播出,她在剧中饰演宋美龄。之后,她参演的《
裸婚时代》(2011年)《
咱们结婚吧》(2013年)两部作品接连热播,她也在剧中再次扮演了两位“妈妈”兼“丈母娘”。通过对“霸道有主见”的田淑云和风格不尽相同的薛素梅角色的成功塑造,张凯丽获得了两项奖项认可,并在银幕观众中再度走红。2015年,她则在《
功夫婆媳》中饰演了一位会武术的“婆婆”角色,仍使观众眼前一亮,取得成功。这一连串的经典角色使张凯丽成功奠定了其“国民妈妈”的地位。
同年,张凯丽还拿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排练参演了
莎士比亚著作《哈姆雷特》,在剧中饰演王后乔特鲁特,并获得普遍好评,当时曾有年轻粉丝特地从外地赶来,只为一睹她在舞台上的独特魅力。
拓宽演员边界(2017-至今)
2017年,张凯丽主演了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饰演了一位精致利己主义代表者—妻子吴惠芬。该剧进一步丰富了她角色类型,将其再次推到观众面前,她也凭借“凯丽式微笑”和“吴老师式金句”成为《人民的名义》造就的新网红。同年,她参演公益广告《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中国梦》。2018年1月1日,张凯丽获得2017国剧盛典年度榜样剧星奖。2月17日,她参加2018“幸福中国年”江苏卫视春晚。5月7日,张凯丽在绵阳九洲体育馆主持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慰问演出。2019年10月25日,张凯丽参加“触点未来·影动中国”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张凯丽带来情景朗诵《光影记忆》。2020年10月7日,张凯丽参加文艺节目大幕开启第三期,表演歌舞剧《大地颂歌》。10月24日,张凯丽参加英雄儿女——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
2022年,张凯丽主演的年代剧《
人世间》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
爱奇艺播出,成为“年度剧王”。这是她和导演
李路的第四次合作,她在该剧中饰演一位充满烟火气的“老革命”曲书记。凭借该剧的角色突破,张凯丽再度颠覆了观众对她的银幕形象认知,获得广泛好评。她对曲书记的演绎也又一次被称为“最出乎意料的表演”。4月28日,张凯丽特别出演的当代都市剧《新居之约》播出。9月10日,张凯丽参加明月知我——
闽江之心
中秋节电影云歌会。11月19日,张凯丽参加《央young之城—微醺烟台·分享之夜》,表演短篇话剧《起点》。同月,张凯丽参演《
山水间的家》第二期。同年,她参加政协会议时,曾被很多领导亲切的称呼为“曲书记”。11月20日,参加“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致敬大国重器特别节目,朗诵《从信仰出发》。2023年3月9日,张凯丽主演的电视剧《
心想事成》播出。3月16日,张凯丽参加“大地回声”——
中国文艺网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原创歌曲专场演出。3月24日,张凯丽参加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开幕盛典“放飞梦想”青春歌会。3月31日,张凯丽担任第三届
新时代国际电视节斑彩螺奖专家评委。5月23日,张凯丽与
康辉、
刘劲、
张蕾共同主持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特别节目。7月22日,张凯丽参加的综艺节目《
非遗里的中国》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2024年1月1日,张凯丽参加《2023国剧盛典》。1月11日,张凯丽主演
莫言戏剧作品《
鳄鱼》,在剧中饰演单无惮之妻“巧玲”。2024年1月16日,张凯丽参演的电视剧《
长风破浪终有时》在泉州南安市官桥镇南丰纺织厂举行开机仪式。2月3日,张凯丽参加同心向未来——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并表演情景剧歌曲《超时空重逢》。2024年2月5日,张凯丽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之夜”年度盛典》。2024年2月10日,张凯丽参加的《2024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在江苏卫视播出。12月31日,张凯丽参加《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其在现场与
曾黎共同诵读《AULD LANG SYNE》。
此外,她从影多年来始终秉持“观众口碑高于一切”的原则,曾放弃既得利益,多次拒绝拍摄《渴望》续集。
其他经历
张凯丽除了演员身份外,多年来也热爱唱歌和主持。1995年,她仍凭借歌曲《昨天的爱》获得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2002年,她在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出色地完成了分量不轻的独唱任务,显示出其多样的才华。2015年,她被邀请出席羊年春晚,参与了联唱《四世同堂合家欢》。同时,她曾多次担任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而对于综艺节目她也有所涉猎,曾先后参加了湖南卫视首档明星姐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2014年)、大型校园校园体验节目《我去上学啦》(2015年)。2024年2月10日,张凯丽参加的2024年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播出。3月,参加综艺《
花儿与少年·好友记》的录制。10月22日,张凯丽参加的综艺《
好想和你去旅行》播出。
个人生活
1995年,张凯丽随摄制组在深圳拍戏时认识了作家
张建全(之后
下海从商)。相识一年后,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1997年,他们的女儿出生。这是张凯丽的第二次婚姻。
在结婚的前几年,张凯丽曾为丈夫在深圳扎根,淡出银幕;而在结婚十年后,张建全为支持她的演艺事业,也放弃了其在深圳的事业前往北京与她重聚,并再度白手起家。因为丈夫的前作家身份,张凯丽养成了创作打油诗的习惯。她在外地拍戏时,经常和丈夫通过打油诗互诉相思之情。她与婆婆同住几十年,鲜少出镜的婆婆对她赞许有加。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以上信息来源: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
参演电影
*以上信息来源: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
参演话剧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
参加综艺
*以上信息来源: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0月
荣誉奖项
社会荣誉
张凯丽是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她在多个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包括中国演员工会副会长,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她的艺术成就获得中国官方认可:她是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荣获全国德艺双馨演员称号。
同时,她也获得了中国文艺界的认可,曾获评中国电视十佳演员之首,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突出贡献人物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女演员。2020年初,经
中国广电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相关专家及网友联袂推荐及投票评选后,她与
唐国强、
李雪健、
孙维民、张凯丽、
林永健等十名演员入选“影响力演员榜”名单,该榜单旨在表彰在业内有良好职业素养,认真履行公众人物会责任,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演员。
2023年9月5日,张凯丽当选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副主席。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3月
影视荣誉
*以上信息来源: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月
社会活动
公益慈善
张凯丽为公益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进入21世纪后,她先后参与倡导环境保护的蓝天行动、母亲水窖行动等活动。2017年11月9日,凯丽化身为“全科教师”,来到
滑县滑南希望学校,与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日子。同年,她开始担任
吉林省红十字会公益形象大使。11月9日,凯丽化身为“全科教师”,来到河南省滑县滑南希望学校,与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温馨而难忘的日子。2022年,她向吉林省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支援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她也致力于推广传播自己喜爱的
中原地区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是“中国唐宋名篇朗诵会”的创办人之一。
2023年8月3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受聘为“2023中华慈孝文化大使”,并发布视频为活动“打call”。她在视频中提到,慈与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化为行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上行方能下效。2023
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由
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作为一项肇始于2015年的活动,慈孝文化节已成为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
邓亚萍、
李玉刚、
齐豫、
赵文卓、
侯京健等知名人士已受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身体力行传承慈孝。8月31日,张凯丽参与在浙江杭州举办的2023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为慈孝文化的传承助力。
2024年3月,在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凯丽表示,影视微短剧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在题材、风格、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引导之外,还应建立评奖机制。要鼓励短视频创作者呈现优质作品,树立行业典范,让‘微而精、短而美’成为影视短视频创作的主旋律。
2024年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鼓励孩子们去努力生活、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但是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心智和需要,他们在小时候可能就是需要去玩耍,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再接受教育。”
社会任职
2016年12月,张凯丽当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2018年1月24日,张凯丽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0年12月18日,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京成立,张凯丽担任委员会委员。
2021年12月29日,张凯丽当选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2023年3月12日,张凯丽当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人物事件
2022年1月21日,劳某在其注册、运营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大量针对张凯丽女士的侮辱、诽谤性言论,包括“张凯丽牵出上亿大案,代言虚假广告”等。2023年4月11日,张凯丽诉劳某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纠纷案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劳某发布的相关内容构成侮辱诽谤,侵犯名誉权。被告劳某需赔偿张凯丽精神损害赔偿金、经济损失等共计30500元,并发致歉声明。劳某已在《
人民法院报》刊登致歉声明。劳某称,张凯丽在得知劳某家庭存在经济上的困难后,决定免去赔偿款。
人物评价
张凯丽在《纪念碑》中扮演的是一位无辜死难少女的母亲梅加,她的表演将一位母亲对死难亲人的哀痛、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上海青年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