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基(1883—1911),字弼臣,
五台县东冶镇人,自幼聪敏,性沉毅,有侠气,好习武。二十岁时在代州考中秀才,但他看不起这种功名。遂考入
山西大学,然而对中西文艺,兴趣不高。每到操场,则精神焕发,踊跃奔腾,终日无倦意。
春秋在省城召开运动会肘,各校体育健儿竞技比赛,建基皆名列前茅。
当时,正值
清朝腐败,外侮日极。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组织东方健儿,酝酿革命。王建基与同乡
徐翰文、
赵戴文、赵三成、
康佩珩等一起签名具书加入同盟会,担负
山西省起事的准备工作。归国后,偕徐翰文、康佩珩等走塞外,抵
鄂尔多斯市之红柳滩,招募豪侠,准备作为起事的根据地。结果机密泄露而被捕,虽经严刑拷打逼供,终不承认。后来看守有事暂离,逃脱得免,因徐翰文被害,赵戴文屡函促归,决定从内地待机起事,王建基乃相约返里。
王建基归省后,在河东中学教习,教学生以战斗之术。每谈及清廷之腐败,列强之暴行,王建基便怒目圆睁,声泪俱下,并曾经与志同道合的同志饮于
运城市之野狐泉,议举大事,酒酣耳热,指池畔石碑说: “吾辈颠复
清朝有如此碑”。说罢举掌击之,碑被砍断三截,举座大惊。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太原起义成功,成立军政府,发文要河东反正。
河东道余粢、平阳总兵
谢有功等何去何从拿不定主意,打报告请示原来的上级,仍沿用大清年号。王建基听说后认为彼等不为我用,准备袭杀而夺兵北上。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当时正值太原起义,大兵南下,始得以辅安军名义招练士卒。未就绪,忻代宁公团成立,
续西峰、
康佩珩专函相约
明成祖北伐。
10月16日王建基星夜回到
太原市,听说
张瑜,
杨沛霖、贾英率敢死队200人,已分道北发,出师数日。王建基被委任为总参谋,不过夜就出发。在
原平市遇杨沛霖、贾英,知续桐溪所部在
大同市被清军包围,王建基即属杨、贾迅速进兵,疾赴
广武县与张瑜商援大同事宜。张瑜命三营管带
吴信芳、炮队管带于凤山随王建基进发
怀仁市。
王建基援大同心切,愿率军打先锋,遂于24日抵秀女村。黎明整队出发,到达五里道,迎击清军,杀数人,忽见敌军高仲山娄振标率马、步兵3000人出辛庄,东西长数里。杨沛霖、贾英急指挥所部撤退,蓝派人向王建基报告,王建基表示要坚决死战以解大同之围,其肘,左右只30人,闻其言,俱感动为泣下,愿意同死,王建基便跪谢大家。然后与敌展开激战,双方各有伤亡。战到下午四时许,弹药已尽,士卒饥疲,逃亡略尽。敌军见只留王建基一人,蓝不打枪,一轰而上,步步进逼,王突然中弹,失枪倒地。敌飞骑手来擒,将近其身,建基猛起,拔佩刀,迎刺敌人,刺中敌兵腹部,坠马而死。建基夺过敌人马匹,正要上马,手腕又中一弹,手颤抖松僵,马逃脱,敌军一涌而上,四面包围,王建基身负重伤,仍力疾奋战,杀死数十人。将要突围,前额受刃,而皮盖佳两眼,自头至脚,血流遍身。王建基就持刀乱砍,一跃丈余,复伤七、八人,最后倒地。据当时亲见其尻者浑身受伤4J7处。壬建基自
日本归国,寝不解衣者五年,其志可见。在五里道战斗中,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为国捐躯,时年29岁。
王建基牺牲后,由晋南起义领袖
张士秀、李鸣凤提议,在运城南门外野狐泉为他建立了烈士祠。1912年,东冶保安社成立后,在东冶南街观音堂,为王建基、徐翰文召开追悼会,追认为民国革命烈士。并在东冶西街立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