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
东汉溧阳侯赠
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
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头中学现址)。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据《重修司空阳侯庙记》中记载
聂氏宗祠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后汉
刘秀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 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 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
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
唐朝会昌六年农历8月21日,宗长二十三代孙,
朝议郎,
杭州市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
南唐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南唐升元三年农历7月15日,
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
县尉张说立碑)。
到了
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宋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
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
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
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
溧阳市知州,
东平县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
碑石,曾存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