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滩乡,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下辖乡,地处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南部。
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年—1936年),属
武川县三区。1984年5月,大滩公社改乡。截至2018年末,大滩乡户籍人口有17955人。截至2020年6月,大滩乡下辖23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12年—1936年),属武川县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七区孝义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二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为
武东县三区区公所驻地。
1958年前,为武东县人民政府驻地。
1958年5月,划归
察哈尔右翼中旗,改为红山公社。
1959年6月,改名大滩公社。
1984年5月,大滩公社改乡。
2001年5月,蒙古寺并入大滩乡。
2006年3月,头号乡并入大滩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滩乡地处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南部,东与
黄羊城镇、
广益隆镇相连,南与
卓资县红召乡接壤,西、北与
四子王旗忽鸡图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637.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滩乡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最高山峰位于蒙古寺南山,海拔2129米;最低点位于平岸,海拔1655米。
气候
大滩乡多年平均气温0.9℃,1月平均气温-16.1℃,7月平均气温22.0℃。无霜期年平均72天,最长达86天。年平均降水量425毫米,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
水文
大滩乡境内河道属
大黑河水系和翁公诺尔
内陆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五塔背河、点红岱河、横格勒浑迪河,总长77.4千米,流域面积581.4平方米。最长的河流为点红岱河,发源于小哈达西北山顶,从西北至东南,流经席边图、大西坡、哈卜泉、大滩、点红岱流入
卓资县汇入大黑河,长46千米,流域面积236.4平方千米,属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大滩乡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铁。已经开发的有韭菜沟
铁矿,地质储量300万吨,工业储量2000万吨,年产20万吨;哈巴泉大理石矿,储量1003立方米,年开采石料20万平方米。其他自然资源有林地34万亩,牧草地19.6万亩,有野生动物野兔、狐狸,野生
鸟纲半翅、
石鸡等。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滩乡下辖23个行政村:大滩、蒙古寺、丰产房、石槽子、大营子、干沟子十号、干沟子八号、铁圪旦、土城子、口圪庆、东湾子、二合义、兴隆泉、白道梁、财务营、头号、巴圪那、小坝子、花圪台、大西坡、庙村、韩庆沟、石烂哈达,下设13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滩乡下辖23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滩乡总人口21152人。另有流动人口243人。总人口中,男性12268人,占58%;女性8884人,占42%;14岁以下4061人,占19.2%;15—64岁9074人,占42.9%;65岁以上8017人,占37.9%。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1095人,占99.7%;有满、蒙古2个少数民族,共57人,占0.3%。2011年,大滩乡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3.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人。
截至2018年末,大滩乡户籍人口有1795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滩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2018年,大滩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农业
2011年,大滩乡有耕地总面积12.6万亩;林地面积9.7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
大麦、
莜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万吨,其中小麦4300吨,大麦1900吨,莜麦11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0.6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羊、牛为主。2011年,
绵羊饲养量12.5万只,年末存栏6.7万只,收购羊毛600吨,
羊绒12吨;牛饲养量750头。
截至2011年末,大滩乡累计造林6.5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12%。2011年,大型农牧业机械30台(辆)。
文化
地名由来
大滩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大滩村而得名。“大滩”一名源于地形特征,因该村四面群山环抱,中间是宽阔的平地,故名大滩。
交通
大滩乡有573县道经过境内。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滩乡有小学3所,在校生96人,专任教师4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滩乡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8个,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藏书1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滩乡有乡卫生院3所。专业人员9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979人,参合率85%。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滩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17户,人数2549人,支出40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2人,支出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1人,支出41.3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1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12人次,共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临时救济3370人次,支出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9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2011年末,共接受捐款86万元,使3700人(次)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