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勒姆·G·伍德豪斯爵士(Sir Pelham Grenville Wodehouse,1881年10月15日-1975年2月14日),男,
英国幽默小说家,七十多年的写作生涯,受到无数读者的欢迎,至今他的作品还广为流传。虽然他的一生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政治运动,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是在
法国和
美国度过,伍德豪斯作品的主要背景还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上流社会。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长
于斯,在这里接受教育,并开始早期的写作生涯。
人物生平
佩勒姆·伍德豪斯,亲朋好友都叫他“
梅果”(把Pelham 快点念,很容易读成Plum),他母亲埃莉诺(Eleanor)还在格德郡串门时,他就提前出世了。他父亲亨利(1845年-1929年)是驻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英国法官。几个世纪以前,伍德豪斯家族就开始世世代代住在
诺福克郡。伍德豪斯的名字 Pelham ,是继承他祖父老佩勒姆的。三岁时,伍德豪斯就被带回英格兰,由奶妈抚养。
15岁以前,他辗转于多个寄宿学校,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加起来不到六个月。他跟他哥哥阿米恩(Armine)十分亲近,二人都热爱艺术,时常交换心得。伍德豪斯用不间断地写作来填补生活的空虚。学校放假时,他大多数时间是跟他这个或那个
姑母在一起,所以很可能他对“一群叽叽喳喳的姑妈”的恐惧,是从这里开始的,反映在小说里是Bertie Wooster吓人的姑妈
AGATHA和姑妈dahlia,是《布兰丁斯城堡》中对侄子侄女特别严厉的康斯坦斯·基伯夫人。
伍德豪斯中学就读于
伦敦市郊的
达利奇学院(Dulwich College),一所著名的私立寄宿男校,后来这所学校的图书馆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在
兹拉特科·达利奇的生活很得意,他既是出色的学生,在体育方面也有特长。他是古典文学六级成员(只有最杰出的学生才有资格加入),任学生会长,负责编辑校刊《The Alleynian》,多次在音乐剧和舞台剧上当男主角,参加了第十一届板球比赛,和第十五届英式橄榄球比赛,给学校争了光,他还代表学院参加拳击比赛(后来因为视力不好没去成),代表小组参加田径项目。伍德豪斯的哥哥阿米恩(Armine),获得
牛津大学的古典文学奖学金(后来毕业拿到一等学位)。佩勒姆本来计划像他哥哥一样上牛津,但由于
印度卢比贬值,他爸爸的工资缩水,迫使他放弃这个想法。爸爸给他在“香港
上海银行”(就是现在的
汇丰银行)找了份工作,在伦敦干了两年以后,他被派往海外支行。但是,伍德豪斯对银行的差事丝毫不感兴趣,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在银行上班的时候,他就利用空余时间来写作。
1902年,成为《
环球》(如今停刊了)的记者,后来刚好有个朋友离任,伍德豪斯就接管了他的幽默
小品专栏。他定期给《潘趣》杂志投稿,还给男生看的杂志《队长》《公学》写故事,这些文章后来结集出版,成为他第一本小说集。1909年,他在格林威治时,卖给《
大都会》和《科利尔》杂志两部短篇小说,赚了500美元,比他以前赚的多。于是他辞掉《环球》的工作,留在
纽约,他定期给创刊不久的《
名利场》杂志撰稿(用的是许多不同的笔名)。
但钱还是不够花,1915年,还没等《
星期六晚邮报》连载他的《Something New》,他就迎来了“首次破产”。在这前后,他开始与盖伊·博尔顿,杰罗姆·克恩合作(最后达到18部)歌舞喜剧片。三十年代,他在好莱坞当过两次短期的编剧,自称待遇不菲。他也有许多小说也在《星期六晚邮报》和《海滨》等杂志上连载,稿费也不少。1914年,伍德豪斯娶了Ethel Wayman为妻,妻子带过来一个女儿Leonora。伍德豪斯没有亲生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青春期的时候得了
流行性腮腺炎,导致他不能生育。
虽然伍德豪斯和他的小说都公认为属于典型的
英国风格,但1914年以后,他就在英国和
美国两头跑。1934年,在英美两国对他作品双重课税的压力下,他选择定居
法国。他也对政治和国际局势极其冷淡。
1939年二战爆发,他仍留在法国的勒图凯(Le Touquet)海边的家里,没有回到英国,显然他没有认识到国际冲突的严重。随后他在1940年,被
德国监禁,拘留了一年,起初在
比利时,后来转往上西里西亚(现在
波兰境内)的Tost(即现在的托谢克,Toszek)。他曾说,“如果上西里西亚都这样,很难想象下西里西亚该是什么地步。”在托斯特,为了活跃气氛,他常给狱友们讲幽默段子。出狱以后,在他还有几个月就要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纳粹怂他以狱中的幽默段子为基础写了一系列
广播剧,听众对象是
美国。伍德豪斯认为自己在监禁期间还能保持乐观顽强,这一点很值得钦佩。然而,战时的
英国,人们没有开玩笑的闲情逸致,而且这个广播让他遭受许多非难,人们指责他站在纳粹这边,出卖祖国。有的图书馆甚至取缔了他的书。批评他最严重的人是A.A.米尔恩,《维尼熊》的作者。作为反击,伍德豪斯以荒诞人物Timothy Bobbin作为主角,写了一系列打油诗,戏仿了米尔恩写的儿童幽默诗歌。伍德豪斯的维护者中有
伊夫林·沃和
乔治·奥威尔。英国安全局军情5局的一项调查支持奥威尔的观点,即伍德豪斯人是幼稚可笑,但决不是叛国贼。
1980年代解密的文件显示,在巴黎居住期间,纳粹支付了伍德豪斯生活费。但1999年,军情5局根据英国公共档案馆的档案资料,证明他是清白的。种种批评迫使伍德豪斯和夫人搬去
纽约,永久定居下来。伍德豪斯被
德国监禁期间,Leonora去世了,除了Leonora,他们没有第二个孩子了。1955年,他成为
美国公民,再没回到祖国,在纽约长岛的Remsenburg度过余生。
在他93岁去世前不久,被封为得(第二等)高级
大英帝国勋
爵士乐。之所以这么晚才得到勋位,是因为受“德国广播事件”的牵连。在接受
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他说,自己已经得到爵位,又在
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里有自己的蜡像,他已经别无所求了。考虑到健康状况,医生建议他不要去
伦敦,勋位是他妻子后来向
英国领事代领的。
后世纪念
2000年,为了纪念伍德豪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Bollinger Everyman Wodehouse Prize)成立了,该奖每年颁发给英国最佳幽默作品。
创作态度
伍德豪斯对自己的作品很谦虚,1957年,在《年过七十》(Over Seventy)中,他自云:“我从事所谓的轻文学,干这一行的人,有时被称为幽默家,常为知识分子所不齿。”
文学品位及影响
在一篇文章里,伍德豪斯提到了几个当代他十分敬重的幽默家。其中包括弗兰克·沙利文,A. P.赫伯特,和亚历克斯·
肯尼·阿特金森,伍德豪斯在《年过七十》中,曾为后者健康的每况愈下感到惋惜,“我希望在每个街角看到一个A. P.赫伯特,在每个小酒馆看到一个亚历克斯·阿特金森。”他在《圣奥斯丁故事集》中讽刺了现代文学批评。《汤姆·布朗问题》(The Tom Brown Question)戏仿了分析
荷马的学者,《注解》(Notes)批评了古典文学和英国文学评论家,并且出人意外地详谈了
罗伯特·勃朗宁的意义。在《作品》(Work)中,伍德豪斯称维吉尔“生硬”,“假大空”,相反,
埃斯库罗斯是“调皮鬼”。
莎士比亚和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对他影响很大,在拘留期间他随身携带的正是他们的书。伍德豪斯似乎对传统的
英国惊悚小说也很感兴趣,1960年代加文·莱尔和乔治·麦克唐纳·弗雷泽的小说一出版,他就击节称赞。后来,他爱看纳欧·马什和雷克斯·史陶特写的推理小说,爱看电视剧《The Edge of Night》,乐此不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