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官军在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一带与叛军进行的主力决战。此战,
朱燮元利用
安邦彦恃勇好胜的弱点,设计将其从易守难攻的水西地区诱至永宁一带进行决战,一举消灭叛军主力,时称“西南奇捷”。
明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官军在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一带与叛军进行的主力决战。
崇祯二年四月,川贵
总督朱元派遣
贵州省总兵
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今四川
赤水河)。八月,叛军首领安邦彦以歹费等人防守陆广(今贵州省六广),乌迷等人防守
遵义市,阿蚱怯等守鸭池、三岔,各自号元帅。
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
奢崇明称“大梁王”,合兵l0余万进犯赤水。
朱燮元采取诱敌于永宁一带决战的作战方针,密令赤水守将许成名佯败诱敌,同时令总兵
林兆鼎、副将王国祯、刘养鲲分别从三岔、陆广、遵义出兵。安邦彦欲先破永宁,再回师迎击林兆鼎等军。
四川省总兵
侯良柱、兵备副使
刘可训由水宁出击安邦彦失利,退入城中,安邦彦占据五峰山桃红坝。侯良柱、刘可训出击桃红坝,大败叛军,斩敌1万余人,安邦彦奔据山巅,据险固守。侯良柱,许成名等出敌不意,乘雾进捣其寨,
安邦彦仓皇接战,败逃鹅项岭,又被侯良柱追败,死数万人。其后官军又追败叛军于江土川(一说红土川),叛军头目死者143人,安邦彦、
奢崇明以及叛军
都督莫德,俱受伤被杀,残兵败退水西。
从1647年起,四川、
贵州省两省处于军阀割据自雄的局面。
大西军在
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率领下迅速南撤,三月间已经进入
云南省。清军方面,肃亲王在正月间驻于
合川区,委任明朝降将
王遵坦为
四川省巡抚。当时
南明四川巡抚
马乾扼守
内江市,豪格命王遵坦对他进行招降,马乾回信说:“某为大臣,义无降理。古人有言,封疆之臣应死封疆,此正某毕命之时也。”二月,内江被清军占领,马乾不屈而死。同月内,豪格进至
遵义市(明代属四川,今贵州遵义市),明督师
大学士王应熊逃往赤水卫。明四川总兵贾登联、副将谭得胜降清,豪格以设宴犒军为名,把二将及所统官兵全部杀害。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
汉军经
陕西省回京,留下
王遵坦、
李国英(原
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兵力非常单薄。奉豪格之命分守各地的将领因粮饷不继,加上
南明将领的反攻,根本站不住脚,被迫向川北撤退。如清
宜宾市署总兵马化豹守叙府(今宜宾)八个月,从所属州县征得的粮食只有稻谷四十八石、粗米九石,官兵腹难忍,除将
骡马宰吃外,“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正法,三军即争剐相食”。马化豹无可奈何,由叙府经
富顺县撤回
保宁。这年十一月间降清的明朝陕西将领
赵荣贵反正,领兵“围困保宁府(
阆中古城),各镇俱上保宁解围”。
成都市总兵
李国英原在
遂宁市、
射洪市一带同于大海、李占春部明军作战,也率兵退回保宁加强防守。清朝在
四川省实际上只控制着保宁及其附近一小片地区。
顺治四年十一月,清四川
巡抚王遵坦病死,由李国英继任。
在
大西军和清军主力转移以后,四川、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南明自
弘光朝廷以来虽然任命了阁部、
总督、巡抚之类的高级官员,大抵仅拥虚名,实权分别掌握在盘踞各地的军阀手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只知互相争权夺利,不能组成一支统一的队伍,利用清军势单力薄的机会收复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