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解》十三卷,为
清代时期王聘珍所撰。王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人,是乾嘉嘉时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以教师为业,也曾受阮元之聘,参与校勘《左传》。王聘珍在经学领域尤其精通《三礼》,著有《周礼学》《仪礼学》和《九经学》等作品。《大戴礼记解诂》是他一生中最为精心的著作之一。
《
大戴礼记》相传是
西汉礼学名家
戴德选编,原八十五篇,到西
郑玄注戴德从兄之于
戴圣选编的《
礼记》四十九篇后,《小戴礼记》得广流传。到
唐朝又被列入“经”,而《大戴礼记》渐不被重视,唐代已多佚失,流传至今者仅三十九篇(或作四十篇)皆属公元前之文献,其中多篇成于
战国时。今传
北周卢辩注最早,唐时也随文多亡佚,存者也“讹变不能卒读。自时厥后,未有专家”(自《叙》)。
清代学者于此书校勘,注释用力也大,王氏研读《大戴礼记》三十多年,至
爱新觉罗·颙琰十一、二年(1806年、1807年)间终成是书。其整理是书”惟据相承旧本、不复增删改易;其显然讹误者,则注云某当为某;抑或古今文异,假借相成,依声托类意义可通,则注云某读曰而已”(自《叙》),反对据他书如《
孔子家语》及
李豫类书来增删正文字句,确有异者,则“随文施注”,虽保持持三据本之原貌,却也使讹脱衍尽存正文。其对正文注释,或一词一注,或一句一注。“解诂文字,专依《
尔雅》《
说之解字》及两汉经师训诂以释字义;于古训之习闻者,不复标出;稍涉隐奥,必载原书;亦复多引经传,证其成义。间有不知而阙,必无杜撰之言。旧说有可采者,则加‘卢注云’以别之。至于礼典之辨,器数之详,一以先师康成(
郑玄)绪论为主,因礼本郑氏专门之学”“(《叙》)。王氏训注多能发蒙解,扫除阅读障碍。如卷四《曾子立事》篇:“来者不豫,往者不慎”句,
卢辩注云:“慎故于物,亲者不犹豫,往者无所慎”。读
卢注乃不知所义。王氏《解诂》则据《
尔雅》训“豫”为“乐”,据《
方言》《
广韵》释“慎”为“忧”晰。又如卷四《曾子事父母》篇:“兄之行若不中道,则养之”句,卢注云:“养犹隐也”,意仍不明,王氏《解诂》说:“养读若‘中心养养’忧念也。”又引《诗·二子乘舟》词明“养”字,文义豁然开朗。但书中也确有谨遵古训穿凿附却反失原旨之解。王氏《解诂》主要侧重文字训诂,其虽有斑瑕,在
清代及古今通注《大戴礼》全书诸家中,仍为特出之作,与
孔广森《
大戴礼记补注》相匹配,对研读《大戴礼》者,尤为参考价值。有清
咸丰元年(1851年)家刻本,
光绪十三年(1887年)刻《广雅书局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