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虞(1902-1963),原名舜卿,字赓虞,以字行世,
西平县人,是
中原地区新月派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在1923年参与成立了在北京文坛颇具影响力的“绿波社”。
于赓虞在1924年4月创办了《绿波周报》,并在同年8月创办了《绿波季刊》。这些刊物连同北京的《晨报副刊》和
天津市的《新民意报》,成为了他发表诗歌的重要平台。1935年4月,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欧洲文学史,在此期间完成了《诗论》、《雪莱的婚姻》和《雪莱的罗曼史》等著作。1937年,于赓虞回到国内,担任
河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1963年8月14日,于赓虞在
开封市家中逝世。
于赓虞的文学生涯和成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他的诗集包括《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骷髅上的蔷薇》和《孤灵》等。
朱自清在其编纂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中收录了于赓虞的五首诗。此外,由
解志熙、王文金编校的《于赓虞诗文辑存》是一部全面反映于赓虞文学成就的作品,该书分为两卷,上卷收录了于赓虞的近三百首诗歌,下卷则包含了其论诗文章及王文金撰写的“于赓虞年谱简编”。
山海寂寂,你的影,我的影模糊不分明......
河南省西平县出山镇玉皇庙村人。他自幼家道中落,几乎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在大伯于襄武的资助下,得以继续学业。最初在村私塾读书,后转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6岁时考入省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于赓虞对文学的热爱始于早年,他通过阅读《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三侠五义》等古典名著,逐渐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1922年,于赓虞进入天津江文中学读书,开始接触新诗创作。1923年,他与
焦菊隐、
万曼、朱光旭等人组织新文学社团“绿波社”,并在此期间大量创作新诗,如《晨曦之前》《落花梦》《骷髅上的蔷薇》等。于赓虞的家庭并不富裕,早年家道中落,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卖家产以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