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虞
中国诗人、翻译家
于赓虞(1902-1963),原名舜卿,字赓虞,以字行世,西平县人,是中原地区新月派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在1923年参与成立了在北京文坛颇具影响力的“绿波社”。
人物经历
于赓虞在1924年4月创办了《绿波周报》,并在同年8月创办了《绿波季刊》。这些刊物连同北京的《晨报副刊》和天津市的《新民意报》,成为了他发表诗歌的重要平台。1935年4月,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欧洲文学史,在此期间完成了《诗论》、《雪莱的婚姻》和《雪莱的罗曼史》等著作。1937年,于赓虞回到国内,担任河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1963年8月14日,于赓虞在开封市家中逝世。
文学贡献
于赓虞的文学生涯和成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他的诗集包括《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骷髅上的蔷薇》和《孤灵》等。朱自清在其编纂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中收录了于赓虞的五首诗。此外,由解志熙、王文金编校的《于赓虞诗文辑存》是一部全面反映于赓虞文学成就的作品,该书分为两卷,上卷收录了于赓虞的近三百首诗歌,下卷则包含了其论诗文章及王文金撰写的“于赓虞年谱简编”。
主要作品
秋晨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秋晨赏析
第一节着重写告别秋夜的心情,反衬对秋晨的企盼和欢迎。“星霜漫天”突出了秋夜的凄冷;“圣水难洗”的苦孽,说明黑夜给人带来的痛苦。
第二节抒写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抱住太阳的脚(射进室内的光线),再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喜极而泣,思想活动极有层次。
“太阳”既是光明的象征,又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作者“抱住太阳的脚”,表明了他对新生活的向往。
本诗主要通过拟人手法,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的感情,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这首诗风格明快,感情充沛,语调铿锵激昂,赞美真挚热烈。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与你邂逅相逢于此残秋荒岸之夜中,
星月分外明,忽聚忽散的云影百媚生。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我沦落海底之苦心在此寂寂的夜茔,
将随你久别的微笑从此欢快而光明。
苍空孤雁的生命深葬于孤泣之荒冢,
美丽的蔷薇三姐妹开而后谢,残凋而复生,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象是人的生命?
这依恋的故地将从荒冬回复青春,
海水与云影自原始以来即依依伴从,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象是人的生命?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紧紧的相依,紧紧的相握,沉默,宁静,
仰首看孤月寂明,低头看苍波互拥。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寂迷中古寺的晚钟惊醒了不灭的爱情,
山海寂寂,你的影,我的影模糊不分明......
个人生活
河南省西平县出山镇玉皇庙村人。他自幼家道中落,几乎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在大伯于襄武的资助下,得以继续学业。最初在村私塾读书,后转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6岁时考入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校。于赓虞对文学的热爱始于早年,他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古典名著,逐渐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1922年,于赓虞进入天津江文中学读书,开始接触新诗创作。1923年,他与焦菊隐万曼、朱光旭等人组织新文学社团“绿波社”,并在此期间大量创作新诗,如《晨曦之前》《落花梦》《骷髅上的蔷薇》等。于赓虞的家庭并不富裕,早年家道中落,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卖家产以还债。
参考资料
人物介绍.百家号.2024-08-18
于赓虞诗选.中华诗库.2024-08-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文学贡献
主要作品
秋晨
秋晨赏析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