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镇
出山镇,隶属于河南省西平县
历史沿革
春秋前期,属柏子国。
战国时期,属韩国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云庄保。
1949年,置出山区。
1949年,属信阳专区
1956年,设出山中心乡。
1957年,名出山乡。
1958年,属灯塔公社。
1961年,灯塔公社析置出山公社。
1965年5月,改属驻马店专区。
1983年,由出山公社改为出山乡。
1997年12月,由出山乡改为出山镇。
2005年11月,酒店乡并入出山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出山镇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平均海拔92.5米,主要山脉为伏牛山余脉。
气候
出山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785毫米,年平均日照2157.2小时,无霜期平均221天。
水文
出山镇境内河道属淮河;较大的河流有小洪河。
自然资源
出山镇有玄武岩紫砂泥、叶岩等矿藏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2011年,出山镇有耕地6.7万亩,人均1.4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出山镇下辖出山、吴堂、焦子岗、八张、罗岗庄、于岗庄、牛昌、姚岗、翟老庄、大于庄、齐庄、韩堂12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下辖出山、韩堂、牛昌、吴堂、大于庄、姚岗、八张、翟老庄、焦之岗、罗岗庄、菜坡、酒店、大苏庄、李孟银、朱仓庄、月林、李元沟、狄庄、任庄、刘清管20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出山镇下辖20个行政村:出山村、韩堂村、牛昌村、吴堂村、大于庄村、姚岗村、八张村、罗岗村、翟老庄村、焦之岗村、菜坡村、酒店村、大苏庄村、李孟艮村、朱苍庄村、月林村、李元沟村、狄庄村、任庄村、刘清管村,镇人民政府驻出山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总人口有445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97人,城镇化率5.2%;另有流动人口746人。总人口中,男性23140人,占52.2%;女性21372人,占47.8%;18岁以下10712人,占24%;18—60岁24900人,占55.9%;60岁以上8900人,占19.99%;以汉族为主,达43220人,占97.1%;回族1280人,占2.9%。2011年,出山镇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96人。
截至2017年末,出山镇常住人口为44751人。
截至2018年末,出山镇户籍人口为4564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出山镇财政总收入660万元,比2010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比2010年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5498元。
截至2018年末,出山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第一产业
出山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果树、蔬菜为主。2011年,出山镇农业总产值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出山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出山镇生产粮食87729吨,人均2000千克。出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花生、芝麻、红薯、油菜。2011年,出山镇晚秋黄梨种植面积2456亩,产量181吨。出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出山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牛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2356头;羊饲养量2.7万只,年末存栏1.2万只;家禽饲养量41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出山镇生产肉类7600吨,其中猪肉6030吨,牛肉90吨,羊肉140吨,禽蛋1340吨,畜牧业总产值99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
出山镇已经建起1000只以上规模的狐狸养殖基地2个,年存栏狐狸7000多只,销售狐皮5000张以上,年产值60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达200多万元,成为豫南最大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狐狸养殖已成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这得益于政府持续的引导和扶持。
西平县出山镇位于西平县西南部,属浅山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但有养狐传统。1998年,该镇出台发展狐狸养殖业的扶持政策,以大苏庄、大于庄等村为试点,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狐狸养殖。
为让农民全面掌握养殖技术,该镇组织群众到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学习特种养殖模式和经验,同时镇里每年举办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市、县专家讲课辅导,调动了广大干群养殖狐狸的积极性。大苏庄农民张子民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他到山东、河北、黑龙江省等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狐狸养殖技术,在支持他掌握了养殖技术后,又帮助他协调贷款3万元引进种狐8只发展养殖。开始时他缺少经验,养殖不很顺利,通过政府持续培训,使他不断掌握了技术,结果第三年就赚钱了。他养殖狐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只,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如今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富裕户。
在政府帮助农民掌握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该镇采取多方面措施支持农民做大养狐业。组建了出山镇大苏庄村狐狸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了狐狸养殖产业服务协会,形成了“公司+农户”生产管理模式,推动养狐产业发展。政府负责宏观指导,监督管理;公司负责提供种狐、饲料,开拓市场,收购养殖户提供的狐皮,并对狐皮进行简单加工,向河北省北京市等地皮毛市场销售;农户负责各自狐狸场的养殖、管护、卫生等常规性工作。同时,政府帮助养殖户和企业努力提高狐狸养殖的科技含量。镇政府引进国外最先进技术并建立了2个狐狸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大力推广良种狐技术,使全镇狐狸良种率达到100%;实行依法强制免疫,在全镇畜牧业发展中设立防疫专项经费,对技术人员的补助,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该镇努力在三方面为养殖户实行全面服务。针对广大养殖户积极性高、资金困难的现状,该服务协会积极向金融部门协调专项贷款200多万元,推广狐狸良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养殖户的资金投入需要;针对技术问题,该协会聘请河北省山东省和省市的畜牧专家和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到镇里举办短期培训班,讲授科学养狐狸、疫病防治等技术,同时派出协会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巡回指导,现场解决问题,使广大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积极开拓市场,寻找销售途径,与毛皮公司签订收购协议。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考虑到本地毛皮市场的收购能力,积极与河北、山东、北京市等省市的经销商联系,广泛推介,开展网上交易,确保本地狐皮产品卖得出、卖得完、卖出好价钱。
该镇通过有效服务体系建设,为狐狸养殖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服务,使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了全方位保障,为养殖铺就了做大做强的路。该镇已与保定市刘史镇毛皮市场、河北肃宁县尚村毛皮市场、北京大红门正兴毛皮市场、北京雅得路毛皮市场等国内著名的毛皮市场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所产狐皮全部由毛皮市场上门收购,由于产品品质过硬,狐皮一直供不应求。
西平县出山镇按照“大力发展山区林果业生产,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强镇”的工作思路,大植果树,力争把出山镇建成远近闻名的花果山。该镇已新植果树15万株。在蜘蛛山兴建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桃、杏、山楂、柿树等小杂果,形成春花、秋果、夏休闲3个不同季节、不同内容的旅游亮点。在技术服务上,该镇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并聘请河南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知名专家教授,定期授课培训。通过层层培训,该镇每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各村民组都有2~3名技术人员,新技术入户率在80%以上。为保证林果业的健康发展,该镇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本着“费用放低、期限放长、面积放大”的指导思想,由镇政府统一采购果苗,无偿提供给果农种植。该镇将对果园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排序前3名的村给予通报表扬,并奖励现金3000元。
第二产业
出山镇已形成以酿酒、玄武岩开发生产、纯净水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食品种植园、新型建材生产为主导的多门类工业体系。2011年,出山镇工业总产值为1.9亿元,比2010年增长2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1%。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规模以上的有工业企业28家,职工12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890万元。
第三产业
旅游经济
出山镇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经济成为该镇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一是围绕旅游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该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意识,营造了文明、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是围绕旅游推进旅游资源开发。随着棠溪源风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该镇积极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家特色餐馆,开发特色农产品和纪念品,让农民在自家门前就能发家致富,推动一般农民向景区服务型农民的转变,有力带动了经济发展。
三是围绕旅游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该镇科学规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其它产业,逐步实现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生态、乡村相结合的旅游模式转变。该镇已在景区沿线连片栽种精品梨树3050亩,发展山林特色养殖500多亩,生态水产养殖4900亩,种植各类小杂果7100亩,各种经济林木30多万株,实现效益500多万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商业网点312个,职工198人;有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8亿元。2011年,出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7亿元。
邮政业
2011年,出山镇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
文化
地名由来
出山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出山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西平县出山镇李园沟村新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出土一个残冶铁炉。西平地处伏牛山余脉,为战国、汉晋时期著名冶铸重地,战国时期著名的棠溪、龙泉市干将莫邪等名剑均在此铸造。该县出山镇酒店村有酒店战国冶铁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古专家介绍,冶铁遗址是西平县出山镇李园沟村村民在修路时发现的,此处距酒店战国冶铁遗址只有数千米,出土的冶铁炉只剩底部,距地表60厘米,直径50厘米,显露部分高11厘米,炉壁内为红烧土。经河南省文物管理所专家初步判断,该炉为战国时期的冶铁残炉。这一发现为西平县乃战国时期著名冶铸重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将为中国古代冶金史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特色村屯
西平县出山镇月林村利用本村资源优势,发动群众主动出击,招商引资。2008年以来,已引进项目4个,投资额达1亿元。月林村位于西平县西部山区,荒山荒坡面积较大,且矿产丰富。他们从浙江省引进资金办了一个石材厂,不但安排了10多个村里的剩余劳力,还帮村里运输车辆增加了经济收入,尝到招商引资甜头的月林人,2008年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2008年春天,从江苏省安徽省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建起了两个石材厂。
月林村在发展石材厂的同时,又引进资金500万元发展林果业,全村现已栽种晚秋黄梨1000亩,种植药材金银花700亩,新植树木12万株。又与陕西省开发商签订了联合开发蜘蛛山风景区的合同,投资额达8000万元,通往景区道路的前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2008年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博览会即将召开,月林村认真作好产品展销和形象展示工作,积极为山区经济再创辉煌。该村参加东西合作会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争取在会上充分展示山区优势,多引资项目,多上项目,为山区经济建设再注新活力。
交通
出山镇境内有331省道和西出、西酒公路等县乡公路穿过。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城乡公交3条,公交车辆50辆,日发客运汽车100班次。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950人,专任教师22人;小学18所,在校生3128人,专任教师2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30人,专任教师11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出山镇教育经费达28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3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0个,文化专业户24户,有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10万多册。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40%的街道和2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48个电视台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2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0.6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2.%。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门诊部(所)20个;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6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12人,执业助理35人,平均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出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6500人次,住院手术265台次,出院病人265人次。2011年,出山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
社会保障
2011年,出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0户,人数89人,支出18.36万元;城市医疗救助2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20人次,共支出2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18户,人数2240人,支出180余万元,月人均70元,比2010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万元;有敬老院2家,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1人;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万元,使15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邮政所1处,有联通营业部1处,有固定电话用户2600户;宽带接入用户900户,移动营业部7处,移动用户17000户。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D400排水管道6000米;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89万立方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出山镇有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130台,总容量110兆伏安,总长度96千米。2011年,出山镇用电量达到1200万千瓦时。
水利工程
出山镇有老家沟、康山、武庄、杨凤沟、大沟、谭山等水库。全镇水域面积达3000亩,有6座中小型水库,以及众多的塘、堰、坝,水产养殖业前景广阔,综合利用潜力大。山地面积有5000多亩,荒滩面积782亩。水产养殖已初步形成规模,新挖的30座鱼塘已投放使用。
招商引资
近年来,该镇对旧有街道加强管理,着力治理脏、乱、差、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但成效暂不明显,大街至棠溪工业小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筑标准,目前以龙凤山为轴心的1华里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是投资创业的好地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地名由来
文物古迹
特色村屯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招商引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