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德
诺尔德
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生于1867年8月7日,逝世于1956年4月13日。他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埃米尔·汉森(Emil Hansen),生于德国和丹麦边境的村庄诺尔德。
生平经历
埃米尔。诺尔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7岁入费伦斯堡绍尔曼的雕刻学校学习木雕,后进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32岁到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深造。
1898年,他在被慕尼黑美术学院拒收之后,开始到各地游学,参加私人的绘画培训课程。这时期他开始接触当时非常流行的表现主义。
1901年移居柏林
1902年改名埃米尔·诺尔德。
1906-1907年短暂地参加了表现主义画家组织桥社(Die Brücke)。
1913年到1914年间他随同德意志帝国殖民局的考察团到访了南太平洋、莫斯科、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和中国等地。这次旅行对其今后的创作影响很大。
20世纪20年代诺尔德曾经倾向于纳粹,后来也与德国许多画家一样,遭到纳粹的公开责骂,斥之为“堕落艺术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诺尔德被聘为教授,他在许多展览上展示他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色彩绚丽强烈,在德国前卫艺术中受到很高评价。
艺术评价
埃米尔·诺尔德1906年参加桥社,他是这个团体中最有才华的画家。他能把自然、原始的和心灵上的细致的因素和力量,通过简明的形式和充满热情的色彩和谐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他的色彩。他是一位用色彩表现人的情感,用色彩的音符奏出响亮悦耳的乐曲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明亮的色彩处理是得益于印象派的启发。正如他自己所说:“色彩是我的音符,用来勾画相和谐又相抵触的音响及和弦。”
他在作品中追求一种冷酷而燃烧的情感表现,放射出他那主观的情感,画中跳动、强烈的色彩将人们引入一个激荡和不安的世界,一种原始的放纵。
诺尔德个性特征是农民、隐士和预言家三者兼而有之。希特勒当权时,他的艺术被宣布为“颓废”而被禁止。
作品介绍
埃米尔。诺尔德的画作追求音乐感。主要作品均以宗教故事为题材。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群童中的基督》、《基督与罪人》等,表现了人道主义和拯救人类的哲理观念。
1931~1934年出版的两卷本《自传》是研究德意志帝国现代艺术的重要著作。他本人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先驱。
《围着金牛犊舞蹈》
油画《围着金牛犊的舞蹈》也是一幅宗教绘画,但情绪异常激奋。人们不
敢相信这种舞蹈不与某种信仰相联系:强烈的黄色与紫色的舞蹈者在疯狂地跳跃,旋转,好象画上的黄、蓝和白等背景色彩不是风景本身的色彩,而是由这些舞蹈者疯狂地挥洒出来的。这里,不无充满色情的癫狂,那几个裸体和半裸体的女人,是表露了画家对颓废情绪的发泄的。也弄不清这种舞蹈的目的是奉献什么神明(他的另一幅《蜡烛舞》也是如此)。这个题材长期在画家心中回荡,他变换着形式去描绘舞蹈者形象。除此之外,还有《狂热舞蹈的孩子们》等。
《围着金牛犊的舞蹈》,作于1910年,画作尺寸为88×105厘米,现藏慕尼黑新艺术陈列馆。
表现主义倾向是北欧国家处在动乱和不安的社会情况下的美学反映。作为一种绘画流派,它最初被柏林《狂》杂志出版者海瓦尔·华尔顿(Hervarth·Walden)所提出。目的是为了敌视法国印象派。自1910年开始,先在德国掀起运动,凡属这一运动的创新统称为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绘画与时代的痛苦相联系。以北欧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剧方式的构成为特色,它早期掺杂着象征派和现代风格因素,其奠基人首推荷兰文森特·梵高、法国的图卢兹·劳特累克、比利时詹姆斯·恩索尔挪威爱德华·蒙克瑞士的霍特勒(Hodler)。因此它具有全欧洲性,上述这些画家通过他们各自的悲剧性生活和疯魔般的艺术表现,使画面的色彩强烈,情绪带有刺激性,形成在艺术的笔法上也粗犷、狂放。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在其黑人时期和蓝色时期,也有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故表现主义在西欧世纪末绘画中,属于一个时代,而它的中心在德国
表现主义脱胎于德国的“桥”社画团。它承受黑人雕刻中的表现因素,经过文森特·梵高艺术的催发,在德国汇成一股潮流直至第一次大战前。埃米尔·诺尔德即是表现主义中第三个先驱者。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艺术评价
作品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