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天津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为中国最早的工科高校,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是中国最早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截至2013年7月,已先后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1991年改建为社会科学部,1999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2年经学校批准,成立人文与法律学院(以下简称:文法学院)。
学院环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设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法学双学位点1个,学院学科跨法学、管理和文学三个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规模1100人。其中:民商法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法学专业为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
学院现有电子政务实验室1个,建有7个学术研究机构(所、中心),建有各类紧密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40余个,与美国新西兰比利时英国爱尔兰等国多所大学签署学生交换、推送本硕连读、教师互访和教师进修合作协议。学院教师除承担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任务外,还承担学校法律援助、学校工学并举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大学精神研究、文学公共课授课、对外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
学院亦与京津冀多个地区公检法、地方政府、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对接,取得初步效果。
百年工大,青春文法。文法学院将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指引下,积极凝练本院发展特色、以创业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建有图书资料室,藏书19008册,有各类期刊167种。学院还建有拥有50台计算机的中型机房,可供教师教学与科研和学生平时学习与毕业设计使用。同时,学院还建有拥有144个座位的模拟法庭,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并在校外建有4个教学实习基地。
设有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河北工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
办学特色
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为了支撑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成立了文法学院。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工学并举”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学院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办学实践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勇于改革进取,不断调整文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学院制定人才兴院规划,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两年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正教授职称的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13%;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在职攻读学位机会,近三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和河北省天津市举办的进修班60余人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5人。
2、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优势,凭借15位硕士生导师的师资实力,积极探索用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培养本科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因材施教,按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侧重创新思维。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法学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年中实践学时占496学时,其中有32学时的模拟法庭的课程,其他相关课程也增加模拟法庭课的比重,第四学期还有5周的毕业实习课程,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与红桥区民政局合作进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如对外汉语专业。
在文、法、管理专业中,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类必修课。加强文科类学生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加强文理渗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闫晓峰同学跨专业在全国金融学联考中以420分的高分在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取南开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
3、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注重结合社会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精品课建设为切入点,组织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各教研室定期集体备课,及时充实新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新成果、社会主义建设新事例、党和国家新精神、各位教师的新体会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开始实行一门课由两个老师负责的方法,有利于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生讲课法;部分法律课程进行了模拟法庭的教学;多数教研室进行了考试方法的改革,有的采取抽签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有的采取PPT报告加论文的形式等,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把论文质量关
为了保证新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严把论文关。以教研室为单位认真选题审题,导师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放任务书,加强指导环节,论文定稿时聘请其他导师进行评阅。在此基础上,每年抽调部分论文送到南开大学请校外专家评审。同时每年邀请校内相关专家到学院现场抽查盲审。层层把关、反复审查,有效提高了论文的质量。
5、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积极实践学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依据专业特点,努力开拓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建立了河北区人民法院、法政牛津律师事务所、嘉德恒时律师事务所、空军93756部队4个实习基地。同时,在建实习基地、部门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秦皇岛市承德市保定市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红桥区民政局及所属各街道居委会、天津市北辰区民政局及所属各街道居委会、中国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各处级单位等。
6、重视教材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主编、参编河北省“两课”通用教材4部、教学参考书4部。目前,按照国家统一要求,选用优质教材。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全部是国家指定教材,其他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和获奖教材。
7、科研支撑教学
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和提倡围绕本科教学搞科研。设计组建11个学术团队,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层次,为本科教学服务。
近三年,科研立项53项,其中教研立项23项;发表论文142篇,其中教研论文56篇;专著15部。
例如,于伟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申报了河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研究,同年发表相关论文14篇,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很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与效果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院除了完成四个本科专业、两个硕士点的建设任务外,另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的任务是学院承担着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为281个本科班、39个硕士、博士研究生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经过两年努力,顺利完成了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旧课程体系(98方案,六门课,216学时)向新课程体系(05方案,四门课224学时)的过渡。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知与行的统一,学院构建了理论教学课堂、课外活动课堂、社会实践课堂三个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强化第一课堂教学
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学院注重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申报精品课,强调理论课堂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目前,“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成为省级精品课。概论课为校级精品课。学院精品课的建设,提高了“两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实施师资队伍优化组合。
在过渡过程中,以四门课为依据,成立了四个教研室,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把原有的“两课”教师及少数专业课教师重新进行了整合。使每个教研室在师资人数、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方面趋于合理。
(2)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特别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了上新课前的各级全员培训,并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实现了从旧课程体系到新课程体系的顺利过渡。
学院注重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以硕士点建设为依托,提高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水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建设,为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学科依托和平台,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并有研究课题、有确定的研究方向的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可以申请到硕士点担任硕士生导师,极大地调动了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在教学方法上,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上,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在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五化”:即民主化、情感化、真实化、时事化、创新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下利用网络积极与学生交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2、深化第二课堂教学
河北工业大学课外活动课堂十分活跃,该院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积极参加了各学院组织的学生业余党校、团校、马列读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三个代表”研究会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该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到全校及各个学院做专题讲座,近三年共进行讲座49场次。最近有关十七大的专题讲座就有十余场。
该院成立的“团校”,利用学院的师资优势采取讲座、讨论、参观、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近两期就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24场讲座,讨论2次,参观2次。成为党员的摇篮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阵地。
该院哲学教研室王绍臣教授,从1984年开始,坚持22年义务组织电气学院马列读书会业余学马列,并组织了多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相继报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读书会”的活动。
“马列读书会”被天津市教卫工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被河北省评为“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
王绍臣教授出席河北省“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在邓小平理论旗帜下健康成长”的发言。
3、开展第三课堂(即社会实践课堂)的教学
(1)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新模式,使实践环节课程化、规范化。
每门课拿出20%的学时作为实践学时,实践学时占0.5个学分,单独制定教学大纲、计划,单独计算学生成绩和工作量。
(2)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落实,学校、学院、各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统合。
由文法学院提议,校团委牵头,各学院响应,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各学院担任社会实践和学生业余党校、马列读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三个代表”研究会的指导教师。统合后,既解决了各学院社会实践理论指导的需求,提高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水平,又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经费和组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社会实践的现状。如今年暑期,德育教研室和近现代史教研室的教师分别带队开展“三下乡”活动,写出了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有一个团队获得天津市优秀团队称号,两位同学获得天津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国共青团网站全程报道。活动结束后在文法学院内又进行了经验交流,通过展板形式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展示,提高了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社会实践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到农村、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如组织学生考察宝硕集团、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宣钢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使学生亲自了解到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具体构成,看到了全面实行现代化管理,推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巨大威力。此外,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农村的新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个人事迹、城镇工业的发展、生产状况、现代化企业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等。
二是利用地处天津市的区位优势,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天津八国租界地旧址及望海楼教堂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关注残疾人,情系六千万”为残疾人捐款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节假日慰问老年公寓、义务植树活动、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校园节能活动、清理教室课桌文字垃圾活动等。
4、建立教学、实践平台
为了保证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学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的教学、实践平台,对四门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统筹管理,以避免课堂教学以及实践课教学内容、形式的重复和教学过程的单打一,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效果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四门课之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充实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起到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教学管理
1、专业教学管理队伍素质较高
学院现有3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8名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其中专职教学管理队伍中博士1人、在读硕士1人、本科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教1人。
2、注重教学管理文件建设
该院近年来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根据学校下发的教学文件,学院制定了相应的院级教学管理文件,如教学督导制度、青年教师助课制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制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
形成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文件管理的体系。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
学院设有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院教学工作运行状况进行督查、指导。配合学校的中期教学检查,每个督导员在每个学期要听课10门次,重点督查新教师。每学期末,召开督导组成员会议,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实践证明学院教学督导对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强新教师培养
学院实行新教师导师制及助课制度,对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请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评委并进行点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每学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学院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总结教学工作,表彰优秀教师,部署来年工作。
5、重视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方面,该院从每届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学风建设,组成了学院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三级管理体制。尤其是每年学院选拔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新生班的班主任,在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院实行了双向考勤制度,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共同配合,使上课出勤率得到有效保证。
办学成效
1、作为人文学院,对加强工科学校的文理渗透。
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如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心理知识、法律与政治、经济与管理等,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近三年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140门次,讲座49场。
2、该院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获奖。
近2年5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名青年教师获天津市教学基本功竞赛奖,34人次获校课堂教学质量奖,5人荣获“三育人”称号。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特色党团活动,将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学生党员人数为203人,毕业班党员的比例接近50%,该院“团校”的建立,为党员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后备军,同时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阵地。
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读书会、英语协会、口才协会、辩论队、法律协会、篮球协会、社交礼仪文化社、志愿者协会、礼仪模特队等学生社团发挥各自的优势,活动丰富多彩、如火如荼。
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学院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自觉培养综合素质。近几学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并多次获奖,在省、市以上科技、文艺、体育、英语竞赛等活动中11人获奖。有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7人,河北省华润助学金4人。作为文科学生,学生在数学、计算机等竞赛中多次获奖。近三年有3人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12人作为选调生到天津、河北省各党委机关工作,省级特优生3人、省级三好学生2人、省级优秀毕业生15人。
在历年考取的研究生中,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大学研究生的比例接近90%。
近三年该院学生的四级通过率为96%,六级通过率为62%,名列全校第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学院环境
办学特色
教学管理
办学成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