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原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第七〇一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是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唯一同时承担水面、水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的核心科研单位,其性质属国家事业单位,是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家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注册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武昌张之洞路268号,
法定代表人为卢晓晖。
2003年批准招收“舰船电磁兼容技术”专业硕士生;同年通过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注册证书。·2012年开始招收“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生。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建有
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
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5年,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人,省(部)级专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人,硕士生导师17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在职研究员56人、高级工程师160余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弱磁一级计量站、一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两个硕士招生培养点。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护航护渔、打击走私、海难救助、出国访问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曾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届“
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六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701研究所,也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原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
国家1986年批准,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招收培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生;2001年批准招收培养该专业的博士生;2003年批准招收“舰船电磁兼容技术”专业硕士生;2012年开始招收“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生。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建有
船舶与海洋工程和
机械工程两个
博士后流动站,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全所具备培养研究生的良好条件和实力:课题多,科研经费充足;图书资料丰富,2006年实现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开通万方、维普等数据公司提供的电子数据。
2023年12月18日,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所设计、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48米高速巡逻艇在江西九江试航,试验结果显示本艇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状态,得到船东和参试单位等各方的一致肯定。该巡逻艇总长48.8米,设计排水量225吨,设计排水量状态下试航时最大航速可达26节,比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航速高1节。
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人,省(部)级专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1人,硕士生导师17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在职研究员56人、高级工程师160余名。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弱磁一级计量站、一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两个硕士招生培养点,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中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等一系列先进科研设施。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
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
船舶与海洋工程和
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
《
中国舰船研究》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中国舰船研究杂志,双月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舰船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总体设计与建造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手段等。于2006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2020年12月18日,南方海洋实验室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
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的设计建造合同,建造中国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预计2022年交付使用。“中国首创”“未来感”“智能化”“国产率高”是这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最大的亮点。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中国
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建造。
2023年12月18日,由中国船舶701所设计、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48米高速巡逻艇在江西
九江市试航,试验结果显示本艇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状态,得到船东和参试单位等各方的一致肯定。该巡逻艇总长48.8米,设计排水量225吨,设计排水量状态下试航时最大航速可达26节,比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航速高1节。
在海洋动力
环境监测浮标、实时传输潜标系统、水下多功能平台、水下浮体定深、海洋智能拖曳、高抗流水下机器人、弱磁检测与应用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具有多项自主
知识产权。在海洋监测仪器、磁技术产品、信息集成、烟草机械、工业自动化控制、广场智能工程等领域多有建树,是省市政府部门、多家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技术合作伙伴。701所共研制了30余型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类科研成果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40余项,省部级奖130余项,专利20余项,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