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武(
康熙四年(1655年)-康熙四十五年),男,本名曹曰玮,字继武。形意拳第二世,是心意拳始祖
姬际可弟子。1693年考中武科,连捷三元,并担任陕西靖远总镇
都督。后来因仕途失意而退隐。曹继武生平事迹不多,为形意拳发展史的重要人物。曹继武于
康熙帝四十五年逝世,享年41岁。
曹继武本名曹曰玮,字继武。是心意拳始祖姬际可弟子。生于康熙四年(1655年),1693年考中武科,连捷三元。并担任陕西靖远总镇都督。后来因仕途失意而退隐。返乡途中,经
山西省途中遇见
戴龙邦,并得到戴的接济和招待,经过多番的查察,认可戴的天赋和品德,曹继武便把心意六合拳术授于戴龙邦。
康熙癸酉年(1693武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
都督。后因宦途坎坷,致仕归籍,于
池州市授业于
祁县人戴龙邦。乾隆十五年(1750),
戴隆邦从师命返晋,途经
洛阳市时,于
马学礼书室作《心意六合拳序》云:“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凤……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姬氏传曹、曹氏传戴之师承关系当已无疑。
河南省马学礼亦曹氏弟子。山西戴龙邦于池州拜曹继武为师时,曹自称为“南山郑氏。”
戴龙邦学得姬氏所创心意拳术,得
五行、十行真传,并得其师所释《拳论·十法摘要》及《姬际可自述》等珍贵墨本。池州学艺期间,戴龙邦常于
杨子江边苦练真心意真功。见长丈余,浮于水中,凶猛异常,心有所感,遂以两手左右分拨前进,如鼍之浮水。之后,又见鲐于水中回游,如护尾之状,又以其形为拳,左右前进,如鲐之护尾,久练不厌。戴氏将此二形拳练至精妙之处,请教师傅。曹继武心感其灵,赞许以此二形为拳,传授门人。艺成后,戴龙邦奉师命回归
山西省时,曹继武始将真实姓名告之。由于师祖
姬际可及师父曹继武
反清复明思想与坎坷生活的影响,加之
雍正五年(1727)下令禁武,
戴龙邦返归故里后,即将心意拳禁,只传子、侄及内亲,不再外传。
爱新觉罗·颙琰七年(1801),
戴隆邦终前留遗嘱给
戴二闾(小字二闾),“心意拳不得外传”。
人中有“戴氏家拳”、“戴氏祖传心意拳”之说。戴龙邦去世一百三十四年之后,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曾有过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间(1841)
牛皋之后牛希贤传戴龙邦父子心意拳的传说。这时
戴隆邦去世已经整整40年,人死岂能学艺乎?况且嘉庆至道光间,戴二闾已赫赫有名的心意大师,以保镖名闻遐迩,声震武林。说什么
戴龙邦父子此时向牛希贤学习心意拳,并“以师礼事之”,实属无稽之谈。研究过
戴隆邦乾隆十五年在
马学礼书室作的《心意六合拳序》的人都知道戴家心意拳的由来。然而,时过二百三十五年之后,又出现了“
明朝正统年间,戴氏族成忠学得
岳飞所传心意拳之后,成为戴氏族的家拳”之说。此说与心意门人中习惯称心意拳为“戴氏家拳”、“戴氏祖传心意拳”之说是风马牛毫不相及的。自乾隆十五年(1750)戴龙邦学得心意六合拳奉师命回归故里起,即只传子侄及内亲,到
戴二闾遵遗训将拳禁锢,不外传人,先后将近九十年,“家拳”、“祖传”之说即由此出。而“戴成忠得心意拳”之说过去无所闻,也无见于文献,心意古谱中也无任何文字述及此事。考《
祁县志》及昭余戴氏藏秘籍《半可集》等重要文献,只有“戴成忠于明之初始自雁门迁祁,鼻祖也”的记载。五世以前,未见科名。六世起,始见戴氏宦绩。八世戴光启,
隆庆辛未进士,三边有政声。九世戴运昌,
崇祯丁丑进士,官至户部,因“殚力国计”,旋以“
陈演牵连下狱”。十世
戴廷栻,“以气节、文章名世”。国变后“无志仕进”,至
康熙帝已未,“应博学鸿词科,闻望尤隆”。“晚官
闻喜县训导,署
曲沃县教谕,年七十上岁(
康熙辛未)卒于官”。以上文献无片言只语述及戴成忠得心意拳之事,直至十世戴廷拭仍之。将戴氏家拳“追溯”到“
明朝正统间”,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历史根据。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直隶深州(今
深州市)人李老农闻
戴二闾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千里迢迢到
祁县小韩村学习戴家心意拳术。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李老农心诚意坚,深知戴家心意拳的厉害和二闾师的威名,便送菜,风雨无阻,未曾取得分文。戴二闾感其心诚,遵母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收其为徒,传授心意拳术。
光绪二十一年(1895)
李广亨作的《心意精义》墨本记载了这一史事。民国十四年(1925),李老农的第二、三代传人集资树立的《车君毅斋纪念碑记》中述及这一史事时,云:“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外传李老农”这些都是最早记载
戴二闾传李老农的历史文献。民国二十四年(1935),戴二闾第二代传人
祁县高降衡作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及《戴良栋拳谱抄本》(墨本)中也都有戴二闾传李老农的记载。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出现了“郭维汉传李老农”新说,并有郭维汉只学得戴氏“十大形”,未学得“五行拳”等论。此说首见于1985年《搏击》一期载黄新铭“
戴龙邦与戴氏心意拳”的文章。时过两年,黄氏即在《少林武术》一期撰文“形意拳首传人
李洛能”,纠正了郭维汉传李洛能的错误传说,并得出了“祁县口碑材料与车氏碑文基本相合,李洛能(老农)为戴文勋(雄)的弟子”的结论。
现存足以证实李老农为
戴二闾弟子的历史文献有《心意精义》(墨本)、《车君毅斋纪念原碑记》、《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戴良栋拳谱抄本》(墨本)等等。
戴文雄收李老农为徒,开创了戴氏心意拳外传的历史。李老农继承发展了戴氏心意拳术,并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他和他的许多著名弟子如
车永宏、
贺运亨、
李广亨、
宋世荣、
刘奇兰、
郭云深、
李太和、刘元亨、张树德、
刘晓兰、李占元等等,都为
中原地区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
太极、
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形意拳发源于
山西省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
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清代,形意拳在山西、
河南省、
河北省得到广泛的传播,近百年来名手辈出。1914年,形意拳家
郝恩光东渡
日本,教授留日学生,遂把形意拳介绍到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展。此外,在东南亚、日本、
美国也有形意拳传习,并有专门团体和刊物。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鸟台、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
山西省一些地区有以“站
丹田”、“六合式”为基本桩法的。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
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六合、连环、三才等命名。
河南省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多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和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为基本拳法。桩法有
鸡腿桩、鹰熊桩。单练套路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术内容有所不同外,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如
河北省一带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山西省流传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心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形意拳尊
岳飞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清代山西
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
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
河南省、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现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
李洛能从
山西省戴氏心意拳发展出来的,并加以定名。明末清初山西蒲东姬际可(姬隆凤)创心意六合拳——曹继武——河南马学礼创河南心意拳——
祁县戴隆邦和戴陵邦兄弟创山西心意拳。戴龙邦——
河北省李洛能。李洛能创出三体式。由侧身弓箭步的心意六合拳改为半马步的形意拳,而且确立五行拳及十二形拳。李洛能——山西车永宏(
车永宏)、
宋世荣、
宋世德、
李广亨;河北
郭云深、
刘奇兰、
刘晓兰、贺运恒;这八大弟子中:其他有名的还有
李太和,
白西园,李广享,张树德,李镜斋等。郭云深名声广、影响大。有“半步崩拳震京南。
黄河两岸无对手”之称。刘奇兰——
李存义。李存义是一位形意拳大师,桃李满天下。刘奇兰——李存义——
尚云祥。创尚氏形意拳。车永宏(车毅斋)创车派形意拳。擅长顾法(个人风格)宋世荣创宋氏形意拳。擅长内功(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