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亮,男,
汉族,1977出生于
甘肃省泾川,2007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博士学历。现任四川大学教授。
2018年5月,吕红亮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人物简介
姓名:吕红亮
供职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 2008—)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2010—)
专业职称:教授
讲授课程:中国考古学一(
旧石器时代部分)(2009)
田野考古实习(2008)
实验考古学(2011年春季拟开)
研究信息
研究方向:西藏史前史、西南史前史、石器分析
代表著作
博士学位论文:《公元前第一千纪跨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文化互动: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考古研究》 ,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研项目
1. 2010年,获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费青年学术人才项目资助《中国西南的移动人群考古》。
2. 2009年11月,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之青年项目资助《跨喜喜马拉雅的文化互动: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研究》。
3.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获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奖学金,从事“the transition to bronze age in highlands of western Sichuan”。
4. 2006年5月-2007年2月,获
香港特别行政区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Lord Wilson Heritage Trust)杰出研究生奖学金,在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从事“石器技术与生态适应:香港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研究”。
5. 2009年,
九寨沟县联合实验室研究项目:阿梢瑙遗址考古研究(主持人:
李永宪教授)(主研)。
6.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西藏考古》第一卷”(主持人霍巍教授)(主研)。
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1-13世纪
西藏自治区西部佛教遗存考古研究”(主持人霍巍教授,参与,已结项)。
发表论文
1. 《西藏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新模式》,《考古》,2011年年第3期。
2. 《西喜马拉雅地区岩画欧亚草原风格再检讨》,《考古》2010年第10期。
3. 《西喜马拉雅地区的立石遗迹的初步研究》,《
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
4. 《再造眼睛:史前眼睛信仰的探索》,《
东南考古研究》第五辑,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6. “石器”,
李映福主编:《
酉阳清源》,科学出版社,2010年。
7. 《西藏带柄铜镜补论》,《
藏学学刊》第5辑,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8. 《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卡孜河谷佛教考古遗存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考古学报》2009年第4期,(合著,第三作者)。
9. 《四川昭觉县四开乡墓葬调查和发掘报告》(合著,第二作者),《考古》2009年第4期。
10. 第九章《居住遗址》,《皮央·东嘎遗址考古报告》,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232-246。
11. 《当石器研究成为一门专业:王幼平著《石器研究:
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评介》,《
江汉考古》2008年第4期。
12. 《西藏西部阿里丁东遗址相关问题初探》,《
西藏研究》2008年第3期。
13. 《西藏阿里丁东居住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第11期。
14. 《香港新石器时代斧生产系统的重建:以西贡沙下遗址为例》,《
华夏考古》2007年第4期。
15. 《直面世界的中国考古学——〈桃李成蹊集〉读后》,《考古》2005年第1期。
16. 《以柔制刚:砂绳截玉考》,《故宫文物月刊》(
台北市)Vol.23:1(2005),页70-83,(合著,第二作者)。
17. 《以今鉴古:玉石的切割实验》,《故宫文物月刊》(台北)Vol.22:12(2005)页76-89,(合著,第二作者)。
18. 《中国境内考古出土蚀花石珠述论》,霍巍、
王挺之主编:《
长江上游早期文明探索》,
成都市:
巴蜀书社,2002年,146-175页。
学术翻译(英译汉):
1. 傅罗文:《专业化生产:若干基本议题》,《
南方民族考古》第六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阿尔特:《攀登过去:西喜马拉雅第一具干尸的考古发现》,《
藏学学刊》第三辑,2007年。
3. 傅罗文:《兴隆洼玉器与价值起源》,《玉器起源的探索》,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7年,页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