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椿于191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转入南昌私立心远中学肄业。1912年秋,考,AJ匕京
清华大学中等科,4年后升入高等科,1920年7月毕业。期间,在北京参加了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秋,留学美国
华盛顿州立大学,两年后毕业,获该校教育
学士学位。1922年9月,入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先后获该校
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1月,留学德
慕尼黑大学,研究
教育学。
1925年10月,邱椿归国后,一直任教至1939年春。曾先后任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北京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育教授。期间,于1927年前后与
姜琦等发起成立了“
中国教育学会”;1933年10月,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以教授名义出国,赴欧美、
苏联考察手工教育;1934年秋至1935年秋,仍以教授名义留学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专心研究教育哲学。
1939年春,邱椿被委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参事,参与审查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报告。同年秋,因父亲去世,回乡奔丧。丧事就绪,应
江西省政府主席
熊式辉之邀筹建中正大学,被委为筹备委员兼中正大学名誉教授。接着被任命为江西省政府委员。1944年11月,邱椿远涉重洋赴美国讲学,任
匹兹堡大学教授,主讲中国教育的夙愿,于1946年春归国。当即由青年党推荐他为
中国国民党政府代表邱椿为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亦坚辞未就,并自动脱离国民党。旋赴
北平市,入北京大学任教育系教授,至1950年北京大学教育系并入
北京师范大学,邱椿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邱椿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广泛赞誉。1952年,邱椿患重病,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克服病痛,继续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他还专注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完成了约80万字的著作,涉及
朱熹、
陆九渊、
杨简、
王守仁等九位学者的教育思想。这些著作被集结为《古代教育思想论丛》,分为上、中、下三册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邱椿的其他著作包括《英国唯心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新教育行政制度之研究》《西洋教育史》《教育哲学》《欧战后之西洋教育》和《学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