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主要是西域信仰
伊斯兰教的商贾定居中原与当地汉、蒙古等民族通婚所形成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受两种文化的影响而形成,即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民族成分及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上的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族是回回民族的一分子,是西北回族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张家川回族的研究,不仅能揭示现代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生活的现象,也能揭示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变迁的规律。特别是当前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研究,对于推动少数民族的繁荣及现代化是很有必要。
“南八营”所指的是哪八个营,这个名称起于何时?领导人是谁?在起义运动中有何功绩?社会影响如何?如此等等,在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民起义》和
慕寿祺编著的《
甘宁青史略》以及
甘肃省有关史志中,只记述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记述比较简单,且不尽相同,近年来研究论述有关清
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的文章少,而专题论述“南八营”问题者几乎没有。去年出版的《李得仓传》,是记述南八营最多的一本书,书中提出“早期南八营”和“后期南八营”之说,前者为穆生花所建,后者为李得仓组成,也有把穆生花与李得仓两支武装“在教内史上合称南八营者”。
陇南市的
回族自卫的反清起义军,在这次起义中的影响比较大。这支义军实际上是两支,一支为
秦安县所属莲花城、
龙山镇的穆生花;一支为
清水县所属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李得仓。这两支都是马化龙自卫反清起义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穆生花在莲花城率众起义,克常家园、邵家店子以及车车的壮烈战斗和攻守平、固的厮杀中表现了反清到底、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在义士中影响很大;李得仓为维护
陇东南地方安全,积极推行回汉团结,帮助残存义军度过生存难关,并和哲赫忍耶第七代教主马元章一起冒死寻找、扶持
马化龙的后裔等,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哲赫忍耶信众中的影响更大。
“南八营”是指
陇南市地区回民自卫反清起义的队伍,但在起义初期,并没有这个名称,陇南起义回民主要以
秦安县莲花城、
龙山镇、
清水县的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礼县盐官地区为基地,而这些地区在当时大多为哲赫忍耶的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