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子(1921-2003)原名罗涵之,又名方晓,中国著名女作家,散文大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新四军老战士,长期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历任《
前线报》编辑、《淮南大众》社长兼总编、华东局妇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收获》和《上海文艺》编委、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审。她创作的小说、散文,文笔优美,格调清新,有不少是文学精品。散文《黄山小记》、《香溪》等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材,晚年写的《重逢日记》为《
新华文摘》转载。
菡子(1921—2003),
江苏省溧阳市人。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8月在
南昌市参加
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团服务队队长,皖东《前锋报》、《新路东报》、《
晋察冀日报》编辑,淮南大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建国后,1949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华东发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农村宣传处处长,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上海分会理事、副主席。2003年6月5日凌晨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菡子原名罗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茶亭。少年时就读阳第一女子小学,1934年考入
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进无锡竞志女子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和无锡学社。1937年11月,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参加
江西省青年服务团。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
皖南新四军军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服务团民运组长、战地服务副队长,《前锋报》、《
晋察冀日报》、《
淮南日报》编辑、记者。《淮南大众》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后任淮南妇联、山东妇联宣传队长。上海解放后,曾在上海工厂军管会工作并任华东妇联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至1956年任
梅山水库及
射阳河闸工程队党委书记、水库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56年夏任
中国作家协会创委会副主任。“文革”后,被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2003年6月去世。菡子从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和平博物馆》、《幼雏集》、《前线的颂歌》、《初睛集》、《素花集》、《乡村集》、《菡子散文选》,小说集《纠纷》、《前方》、《万妞》等。菡子散文大多以反映
抗美援朝战争和农村建设生活为主要内容,歌颂人民战士的战斗精神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量,具有恬淡素雅、诗意浓郁、文字清新、感情细腻的特色。
著有小说集《纠纷》、《前方》,报告文学《综丝事件》,散文集《和平博物馆》、《前线的颂歌》、《幼雏集》、《初晴集》、《乡村集》、《素花集》、《玉树临风》、《记忆之珠》、《重逢日记》等。
著名作家阮波女士向
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菡子给阮波的书信手稿,以及阮波所著《菡子来信》序言、《
我的童年》等手稿,共计80种136册叶。国家图书馆馆长
周和平向阮波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阮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版家,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投身革命,即便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依旧以满腔热情与斗志,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良多。
捐赠的菡子致阮波书信始自1984年4月,迄于2002年12月。从这近二十年的书信中,可以看到菡子晚年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写作、顽强学习电脑打字、艰难完成最后三卷本的《菡子文集》,并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全部生活。2011年夏,阮波女士开始精心整理这批书信。2012年12月,
阮波编《菡子来信》由
文汇出版社出版。菡子是中国当代最出色的散文家之一,因此这批书信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不仅是作家生活的写照,更具有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阮波女士还将捐赠文献的仿真复制件捐赠给
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会专家围绕菡子来信以及菡子、阮波的创作生涯进行了研讨,大家对阮波、菡子的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