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紫曼(1909-1977),原名沈祖,字子蕊,笔名燕,海盐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教授。所著书有微波辞、涉江词稿、涉江诗稿、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六种。短篇小说、
自由诗、散文、杂著之散见报刊未及收拾者,百数十篇。也是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以其一首《别》享誉大江南北。被文坛誉为
江南才女。其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
中原地区格律体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1909年1月29日生于
苏州市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
1931年沈祖棻转学至南京
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系中名师云集,学风蔚盛。沈祖棻得益于家庭熏陶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的写作才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34年,沈祖棻考入
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同时与中文系同学
程千帆志同道合而相爱。并发表了一系列的短篇历史小说,赢得当时评论界在广泛关注,被文坛誉为“
江南才女”。
生于
苏州市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
春的梦想、细密的心理、纤柔的诗情,在她的各种文体形式的尝试中尽情地舒展着,散见于当时刊物的
自由诗、散文、小说、
独幕剧等,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发表了一系列的短篇历史小说,赢得当时评论界在广泛关注,被文坛誉为“
江南才女”。
沈紫曼,格律体
自由诗先驱诗人之一,对于古典文学和新诗的融合,有着了深远的影响。其以女性思维反思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中国诗歌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应当被载入史册。
她以深沉的理解和同情展开了对历史的想象,在对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态的探求中获得了超越日常经验的生命体验,它读出的那些未曾写出的意义,成为人的现存处境的历史模式的最佳注解,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获得了对“现在”的观照。
正如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我却用
彩虹架起梦的桥梁,采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洁的月光,用情丝和思绪系上灵活的笔尖,去做灯光照亮每个灵魂的暗隅。”(《赠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