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公园
以古城墙和古阁楼为主要景点的古典园林
天心公园是以古城墙和古阁楼为主要景点的古典园林。古城墙始建于前202年,距今已有2200余年。天心阁坐落在现存公园内200多米长的古城墙之上。古阁古城墙连为一体,历代均视为长沙市的标志。
发展历史
天心公园始建于1924年,现占地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园内景点林立,古雅精致。如大型"历史文化名人刻画廊",汇集了3000余年间众多历史名人在这块土地上所创的业迹;《太平军魂》巨型群雕,再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攻打长沙时的壮烈历史画面。园内花木扶疏,亭阁错落,相映成趣,刻意突出了植物造景,点缀了亭台池水,大小曲径贯通于翠竹名花之中,令有限空间蕴藏着无穷的诗情画意。“天心公园”中的“天心阁”是中国八大名楼之一,地处长沙市城区中心,这里地势是长沙市最高处。
天心阁已有2000多年历史,原名“天星阁”,开始只有一层,经过几个朝代修建变成了三层,后改名为“天心阁”。1938年11月,日本侵略中国快打到长沙,中国国民党火烧长沙五天五夜,烧毁房屋90%以上,烧死几千人,烧伤几万人,当时“天心阁”也被烧毁。现在的“天心阁”是1983年重修的。“天心公园”里,为了纪念抗日时期阵亡的烈士,新修建了“崇烈门”、“崇烈亭”,教育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国耻。现在“天心阁”的老城墙和清朝时代的“红夷”大炮,都是长沙市古城的见证。
旅游信息
地址:长沙市 天心区天心路88号
公交:143路 145路 2路 803路上行 804区间线 804路 901区间线
主要景点
一阁一街三园三遗址
未来公园景观构成为一古阁、一老街、天心三园、天心三遗址。
一古阁天心阁是全园的核心,全园景观由此展开,是全园的制高点,是俯瞰全园、眺望长沙城市景观的观赏点。按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求,划定严格保护区,以确保古阁和古城墙遗址得到保护。
一老街保留现有老街(都正街)的道路骨架,将其铺上麻石板,通过保留、改造、利用原有场地上的景物,结合沿街商铺的设计,再现长沙市老街氛围,以反映长沙极具特色的街巷市井生活。并将老长沙已消失了的街巷名、生活痕迹融入街巷设计之中,将长沙大茶馆、小吃、遛鸟、古玩、唱戏等市井活动进行生动地表现。
天心三园包括天心说唱园:长沙地方戏曲名目繁多,其中以花鼓戏最为出名,戏曲爱好者大都在公园中聚集成群,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天心书画园:于公园中部建设天心书画园,将有关长沙及天心阁的名人词咏在此展示,并可定期开展民间收藏,民间书画作品等特色展览。天心大茶园:现将于公园西北角重建大茶馆,且通过大茶馆中戏台、卜算子、跑堂等的设计和再现,将长沙人上茶馆喝茶、聊天、遛鸟的市井生活氛围描绘出来,并恢复楹联“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
天心三遗址天心三遗址指的是天心阁在长沙市历史中,产生较大影响的特有的三个古遗址,分别为:城南书院、吊马桩、烈女墓。由于此三大遗址均已不存在,规划对三处遗址进行意向性恢复,让人能够忆起遥远的过去。
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及其父张浚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隔江面对,张树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后废为寺。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湖南巡抚杨锡绂为减轻赴岳麓区读书学子的渡江之苦,决意将岳麓诸书生迁移至湘江东岸的城内就读,遂寻得天心阁下都司衙门空署一所,改建成书院,沿用宋张所创“城南书院”之名。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年),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后来发展演变成著名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吊马桩:长沙城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关羽战黄忠”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天心阁和“吊马桩”等地名由此而来。规划将此雕塑设于公园西部入口位置,与警世钟一起,形成良好的三角形景观视域。
烈女墓:天心阁下原有三座紧紧相依的坟墓,其中一座名“张烈妇坟”。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楚北兴国人张姓嫁与邻居李清照,生一子取名双喜。由于家境贫穷,夫妻俩到宋县令家帮工。不久,因其到云南省赴任,李家全家跟随,途中,宋某因贪图张妇美色,多次调戏未成,于是设计陷害,其子遇害,张氏为保贞洁,投河自尽而死,李清照得知消息后,亦上吊自尽。事后,百姓将其一家安葬在天心阁下,左坟李清照,右坟双喜(其子),中间是烈女张氏。设计将其恢复,旨在以其为代表来体现长沙人敢爱敢恨的直爽性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旅游信息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