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烈士陵园座落在长白公路距离市区3公理处,抗洪纪念塔南侧,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是一座开放式、花园式、集教育、游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
白城市烈士陵园的前身是由辽吉省委、辽北省政府组织筹建的“辽北烈士陵园”。
1999年市政府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异地新建,2001年10月25日白城市烈士陵园正式竣工。
陵园简介
在陵园的西部建立了木柄手榴弹形的烈士纪念碑,有省政府主席
阎宝航、省委书记陶铸、省军区司令员邓华等同志的题词。纪念碑的东侧,是安葬着为革命捐躯的烈士碑林。这里树木葱郁、雅致宜人,成为群众祭扫和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1999年市政府按照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异地新建,2001年10月25日白城市烈士陵园正式竣工。经过多年的辛勤建设,白城市烈士陵园经发展成为拥有鹤城英雄纪念碑、卧式墓群、无名英雄纪念碑等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区,收藏着实物、照片、文字等珍贵的史料,集中反映了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白城地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积极奋战的革命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祖国建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奉献精神,向世人展示出了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让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主要展览
在
烈士陵园卧式墓群的西方是无名英雄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碑安葬着45名无名烈士的骨灰。无名英雄纪念碑以火炬的样式展现,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意志将会像火炬一样生生不息、光照后人,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更为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星火燎原的一笔。
烈士陵园卧式墓群
烈士陵园卧式墓群内共安葬147名革命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十六位是
苏联红军,一名
日本国籍烈士,和众多的在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较为知名的有李润诗、孙瑞符、施介、李佳琦等。整个卧式墓群呈扇形阶梯状分布,与鹤城英雄纪念碑遥遥相望,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纷纷前来祭扫、缅怀先烈,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重要内容。
大门的左侧为烈士陵园的碑文。碑文主要介绍的是从1947年建园到2001年移地兴建的整个概况以及对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及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牺牲烈士的追思。目睹先烈遗迹,凝思英雄壮举,必将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用政治、经济、文化跨越式的发展理念来建设
白城市,发展白城。
革命烈士陈列馆
革命烈士陈列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区,收藏了彭真、洪学智、林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当时的省委书记陶铸同志、省政府主席
阎宝航同志、省军区司令员邓华同志为革命烈士的题词,同时收集了大量的烈士遗物,如马应健烈士曾用过的背包、
水壶、望远镜,赵名歧烈士曾用过的水碗、手戳、胶鞋,陶铸同志写给张志明烈士的亲笔书信、著名的文艺工作创作者凌霞烈士为郭若同志的《从黑暗到光明》所谱的曲稿等等,还有许多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送子参军的珍贵图片。革命烈士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厚重的史实资料。
鹤城英雄纪念碑
鹤城区英雄纪念碑,碑高21.7米,四周有224根
花岗石围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象征着鹤城人民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在它的两侧有两个五星广场,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所获荣誉
白城市烈士陵园以“褒扬烈士,教育后人”为宗旨,科学谋划,不断创新,勤奋工作,坚持不懈优化育人环境,创新内容形式,强化辐射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使其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熔炉作用日益凸现,白城市烈士陵园也因此先后被命名为“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国防教育基地”、“吉林省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白城市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
洮北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殊荣,2009年,
白城市吉鹤灵苑还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大纪事
• 1947年
• 1947年,在辽吉省委、辽北省政府的组织筹建下,“辽北
烈士陵园”建成。
• 1968年10月1日
• 当时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安葬在市区解放广场的十六位
苏联红军烈士骨灰移到烈士陵园。
• 1975年
•
白城市人民政府重新维修并规划了烈士陵园。在维修陵园的同时,将安葬在西烈士墓的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志愿军战士,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后方医院医治无效而死亡的七十五位同志移到了烈士陵园。
• 1999年
• 根据城乡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
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移地兴建。
• 2001年10月25日
• 在2001年10月25日革命烈士陵园移地兴建工程竣工,总投资1000万元。是一座开放式、花园式、集教育、游憩多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免费为群众瞻观的大型公益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