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出身于一个勤劳创业、俭朴度日的家庭,自小便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据家谱记载,他的母亲陈氏在纺线织布的同时,也不忘督促李文敏读书写字,培养了他的勤奋好学精神。李文敏十五岁时母亲去世,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更加勤奋努力,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李文敏在乡试中中举,展现了他的才华。随后,他被任命为城固乐城书院山长,负责教育事务,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咸丰二年(1852年),李文敏在殿试中一举中
进士,被授予
礼部主事之职,正式步入仕途。
李文敏在礼部任职期间,勤勉尽责,深受上司器重。咸丰七年(1857年),他被派往
沈阳市督办皇陵工程,表现出色。随后,面对沙俄入侵
东北地区的危机,他奉命参与
山海关区防营文案工作,为国家防务贡献力量。
同治元年(1862年),李文敏回京出任礼部职方司
员外郎,掌管祠祭印信,并参与筹划
爱新觉罗·奕詝及皇后葬仪,因谋划周详、尽心尽力而获朝廷嘉奖,晋升
道员并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展现出卓越治理才能,先后出任
凤阳县、
天津市知府,致力于改善民生、整顿吏治。在
江西省任职期间,李文敏亲自参与了书院的整肃工作,并编撰教材,这些举措对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光绪九年(1883年),李文敏因遭诬陷而被免官回乡。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并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光绪十一年(1885年),朝廷再次任命他为
两江总督但他因年老请辞。归故里后乡建有义举,
光绪帝诏赐“古谊可风”匾额,褒其义行。光绪十六年九月,李文敏病逝,终年73岁。
李文敏对教育极为关注,为江西书院增加经费,添置图书,聘请良师,教学之事常亲自过问。他在
江西省为官时,曾捐银4000两交家乡地方官妥筹生息,其中2000两为汉南书院经费,2000两为
汉中市各县应试者之补助,又损赠书院经史子集5900余卷,汉南书院刻碑详载其事。光绪三年,
陕西省受严重自然灾害,李文敏捐银2000两赈济灾民,其中千两归本县。继又捐银500两为
北山赛沟封禁及修补河堤,先后捐银不下18000余两。他的这一举动深得民心,百姓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