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1955年建于浙江台州的陵园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纪念1955年1月18日在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光荣牺牲的525位烈士而建。陵园主要建筑有牌楼、墓道、战斗纪念塔、纪念亭、石碑、烈士墓、烈士桥、烈士塑像、纪念馆、陈列馆等。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陵园概况
为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1956年3月4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而牺牲的烈士,在海门区修建了烈士陵园。1959年、1974年、1998年分别进行过整修、扩建。特别在纪念解放一江山岛战斗50周年来临之际,台州市委、市政府和椒江区委、区政府决定重新规划设计,投资1亿多元,改扩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2 00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扩建工程完工并重新对外开放。陵园内现有一江山岛登陆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烈士桥、烈士墓群、纪念牌坊、“众志成城”、“光照千秋”、“三军丰碑”、“和平昌盛”群雕、52名将军题词碑廊等主要建筑物;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前线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张震将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原20军军长廖正国将军,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省长周建人,原民政部长崔乃夫以及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副主席沙孟海的亲笔题词等。
烈士陵园内葬有为解放一江山岛而英勇牺牲的454位烈士,职位最高的是0080部队3支队的炮营副营长吴沛和(浙江省云人)。牺牲烈士中荣立一等功1名,荣立二等功12名,荣立三等功90名,四等功26名,有椒江区籍烈士1名(金寿兴,支前船老大,荣立三等功)。
烈士纪念碑,高3.8米,宽1.1米,正面碑文是一江山战役总指挥、国防部原部长、浙东前线总指挥部司令员张爱萍的题词:“为解放一江山岛献出生命的陆海空先烈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许世友题词:“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遥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这是“解放一江山岛”大型雕塑。由陆军、海军、民兵和支前民工各1人组成,雕塑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民兵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解放一江山岛而努力奋斗的崇高革命精神。
陵园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意教育基地,十分重视软件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陵园目前基本具备了“七个有”,即有一个切实负责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讲解员队伍;有一套比较完善和丰富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等;有一套介绍一江山岛战斗情况的声、光、电多媒体演示设备;有一个专门接待参观的场所。
陵园还根据不同的观众,选择不同的宣教主题。即对中小学生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教育;对党员干部以“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的教育;对普通群众以“缅怀革命烈士、英雄业绩永记心中”为主题的教育,千方百计使在参观后有所收获。每逢清明节和建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陵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瞻仰革命烈士、祭扫烈士墓、邀请参战老战士、老党员作当年事迹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从陵园扩建后至今,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教育的人数达60多万人次。
历史意义
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前线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亲临最前线,向某部指挥员指示工作.
一江山岛台州湾外,属东矶列岛,距海门港38公里,位大陈岛北侧15公里。分南北二岛,又称两龙山,相传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此操演北洋水师。两岛相隔一条150米宽的水道,北 一江山岛面积0.88平方公里,南一江山岛0.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0米。植被以白茅黑松为主,森林覆盖率10-20%。岛上无常住居民,建有简易棚屋数十间,为大陆渔民季 节性进岛作业居所。
一江山岛以"一江山登陆战"而闻名海外。朝鲜战争胜利后,结束浙江省沿海军事对峙局面的时机已趋成熟。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战术,一举攻克一江山岛,全歼中国国民党驻军王生明部1100人,其中俘敌551人,毙敌519人,解放军阵亡官兵454人。这次战役震惊了台湾当局,也震惊了美国政府,从而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大陈等岛屿,浙江沿海始告全境肃清。
纪念建筑
"一江山登陆战"在解放军战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迄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共两党的最后一场正面战争。"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建于椒江城区枫山北坡,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有纪念塔、牌坊、碑亭、烈士纪念馆和雕塑、题词碑等,陵区安葬400多位烈士。每年接待的扫墓和参观者约10万人次,已列入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椒江区城区主要旅游景区。旅游者赴一江山岛,可以发现岛上遍布战壕,构筑有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堡154个,分三道防御阵地,火力交叉,而岛岸又多陡壁,海面开阔。该役之壮,于今虽已岁月远逝,但仍常有游人上岛寻访故地。
陈毅故居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枫山北麓,占地总面积44.6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299平方米。它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民政部、中宣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大陆和舟山群岛解放以后,浙东以及台州地区的中国国民党残余军队纷纷逃入大陈、一江山等岛屿,以此为据点,不断骚扰浙江省沿海地区。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奉命联合渡海作战,向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个小时,一举解放了该岛。不久,大陈、渔山、披山、南麂列岛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队悉数撤走,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掩护下逃往台湾。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之后,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部队首次海上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一江山岛的辉煌胜利和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烈士,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海门枫山建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烈士陵园。
【战斗陈列馆】陈列馆分第一陈列室和第二陈列室。馆内陈列主要反映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的前后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陈列室展出的是第一部分--战前态势和准备工作。全国大陆解放以后,中国国民党余部在美国的支持下,订立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例”,加紧战争活动,把一江山作为它“反攻大陆”的前哨、据点。我人民解放军为了祖国的全面解放、防止外来势力的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奉中央军委总参部命令,对盘踞在一江山岛岛屿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进行了狠狠的打击。《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词,就是对整个战斗过程的描述,这是原国防部部长,时任大陈列岛战役中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前线总指挥张爱萍所作,整个战役活动都是他亲自组织和指挥。战役发起时他一直坚守在前线指挥所,精心组织指挥三军联合登陆的全过程。战斗刚结束,他就不顾同志们的劝阻,毅然登上一江山岛,巡视战场。一江山渡海登陆战,那陆、海、空三军磅礴的气势复现在眼前,触景生情,将军不禁思潮奔涌,遂于下岛返航的途中吟就此词。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和天时、地利、气象以及战斗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概括。着重描写了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恢弘壮烈情景,概括了一江山登陆作战的深远影响。戎马倥偬,转眼过了三十年,张将军又抽闲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对原词作了重要修改,新的《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保持了原词牌名和字数,全文如下:
东海风光,寥廓兰天,涛涛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登陆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需鼓簧。“固若盘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第二陈列室展出的是战斗经过和战后之一江山岛,主要展品有插上北一江山岛主峰203高地和南一江山主峰180高地的红旗两面(系复制件,原物存放在国家军事博物馆),还有解放一江山岛雕塑和烈士遗物,反映了这次战斗的激烈和指战员浴血奋战的场景,还有海门人民支前的感人场面。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陵园”北面,为圆形天坛式四层建筑。该馆造型独特,十分壮观典雅。门口匾额“烈士纪念馆”和楹联“悼英雄壮烈精神万古长青,继遗志一定解放金马台澎”,为时任浙江省省长周建人撰书。
纪念馆一、二层为陈列厅,一层中间圆柱上正对大门一面是张爱萍部长在纪念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胜利四十周年题词,另有四块大型浮雕,分别为授旗、出发、登陆、解放四个场面。一二层环墙圆塑的是战斗功臣烈士吕有库、徐文学、陆世才等烈士共17座雕像,像下附有烈士事迹、遗物、烈士日记、奖章和血衣等;二层中间圆柱上陈列的是牺牲烈士的遗像,像下附有简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此曾感慨赋词: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遥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
烈士纪念塔】该塔高18米,为陵园内最高建筑物。基座为五角形,青石砌筑,上为混凝土塔身,呈三大面和三小面相间的六角形,威武挺拔的陆、海、空三尊雕像立于基座上,塔尖装红五星灯。塔身上面是当时浙江省军、政首长所题的塔名及“人民英雄英雄永垂不朽”等金色大字。整座塔雄伟庄严,是陵园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物。
【烈士墓区】墓区中心有纪念碑亭,纪念碑系浙江省人民政府所立。碑文主要记载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的概况和勉励后人饮水思源,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责任。
阶梯形山岗上共安葬有四百余名烈士,每座墓的外墙以块石砌成,外面用水泥勾缝,白线黑底,庄严肃穆。
墓区内还有一些在解放初期的其他军事行动中牺牲的烈士的墓葬。
“青嶂千年奠忠骨,丹枫万树护英魂”。每年的清明时节,成群结队的凭吊者来到这里,表达对先烈们永远的缅怀和崇敬。
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位于台州椒江枫山北麓,占地面积336.5亩。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授予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7年初被全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列为“国防大学教育基地。”
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大陆解放后,浙东及台州市一带的中国国民党残余军队逃至台州海口外的大陈岛一江山岛等岛屿,骚扰大陆沿海。为粉碎美蒋“共同防御”的阴谋,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军委决定首次实施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1955年1月18日上午8时,解放一江山岛战斗打响,经过两个多小时英勇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全岛。整个战役击毙守敌519人,生俘576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一江山岛解放后,附近大陈、鱼山、披山等岛屿的蒋军悉数撤退,浙江省沿海人民遂得安宁。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标志着我军现代化作战样式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升,是我军战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祭奠广场
祭奠广场主要包括了:“光照千秋”、“三军丰碑”、“和平昌盛”群雕等一系列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
光照千秋”,由三根高大的圆柱托起直径为5米的金色球体,光彩夺目,光芒万丈。这组雕塑寓意这三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这三组高3.2米的花岗石浮雕墙名为“三军丰碑”。“三军丰碑”寓意着今朝龙之娇子当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牢记军民一家。为中华之崛起,强大,勇挑富国强兵的重任;以中华之和平、昌盛为己任,投身轰轰烈烈的科技强国,再树二十一世纪新丰碑。这五组雕塑“祖国、和平、昌盛”、“浩气长存”、“军民同心“、光照千秋”、“三军丰碑”、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大批师生齐心协力完成。
烈士桥
烈士桥始建于1956年,于2004年重新修建,桥长25米,宽5米,高6.5米,拱形三孔,中间车行道,两侧人行道,石砌间花栏杆。烈士桥沟通了南北两山为一体。
墓道
牌坊建于1955年10月,竣工于1956年1月,占地面积28.75平方米。全部民族形式造型,以四根柱为基础,各柱顶装有青石狮子一座。横梁前后有华东公安部司令员郭化若题词----解放一江山战斗烈士墓道。进入牌坊会看到一幅汉白玉浮雕,名称是“祖国、和平、昌盛”。竣工于2003年,在浮雕上的国旗,汉白玉和平枝,汉白玉花圈,在汉白玉基石上还有浪花,云朵,鲜花和树叶。在入口两侧有八根浅红色的名为“浩气长存”的花岗石浮雕,上面有三军烈士英勇战姿以及飞机、战船等。墓道两侧设有六尊三军将士与两尊民兵青铜铸像。雕像高2.6米左右,神威高大,神情不一,各具神态,这八尊铸像名为“军民同心”。
将军碑林
陵园自开放以来,陆续接待了来自祖国各地的知名人士。他们曾在这里泼墨挥毫,共留下了52幅亲笔题词。有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曾任军委副主席张震,曾任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等将军的亲笔题词。
参考资料
陵园资料.中国台州网.2014-04-17
目录
概述
陵园概况
历史意义
纪念建筑
祭奠广场
烈士桥
墓道
将军碑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