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脑出血)、
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
脑炎、
脑膜炎)、
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
重症肌无力等。
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
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
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常见症状
• ·眩晕
• ·脑梗塞
• ·三叉神经痛
• ·神经衰弱
• ·晕厥
• ·桡神经麻痹
• ·痴呆综合征
• ·癫痫
• ·头痛
神经麻痹
面瘫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致病病因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
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
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
(4)肿瘤(约5.5%);
(5)神经源性:约13.5%;
(6)创伤性;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9)血管机能不全;
(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分型介绍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
中枢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
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
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
脑炎等。
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
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
味觉障碍。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
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
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
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预防措施
1、多食新鲜蔬菜、
杂粮食品、黄豆制品、
大枣、瘦肉等。
2、平时面瘫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
紫外线等。
3、需要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
4、每天需要坚持穴位按摩。
5、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有条件的话,做些足底按摩。
6、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7、面瘫患者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8、用毛巾热敷脸,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
治疗措施
一、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二、良好心情
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
重症肌无力、
结节病、肿瘤或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男性,60岁。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
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
血沉均正常,
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
患者女性,28岁。以口角歪斜、头晕、头痛、
复视、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体验:BP14/8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内科查体正常。
神经系统: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右侧0.3cm,左侧0.4cm,对光反射正常,左
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右半身痛、触觉减退。右侧肌力Ⅳ级、腱反射(+),右巴氏征(+),头颅CT平扫见: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增强见不规则强化,边界仍不清,周围可见增粗的条状血管影像,延迟5分钟扫描见:强化区密度减弱考虑左大脑脚
脑血管畸形。8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复入院。MRI扫描见:左大脑脚及桥脑中下部有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约1.5cm×1.5cm×2.8cm大小,T1加权相呈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相呈中心高信号,周边部位低信号,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动静脉血管显影良好,病灶区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示中脑及桥脑
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
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
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
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著,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
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
脑干髓内多形型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
小脑上蚓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