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镇距离自贡市区11千米,沿滩城区8千米,
富顺县县城27千米;东与
大安区何市镇、
新店镇接壤,南与
瓦市镇相连,西隔
釜溪河与
沿滩镇、卫坪街道相望,北与大安区
和平乡、
大山铺镇相邻。
仙市原名“仙滩”,始建于
隋朝开皇年间,隋代(581年~589年)为义和县所治。民国元年(1912年),该镇改称仙市团,之后民国29年(1940年)为仙市乡。1995年9月,撤乡建镇,将姚坝乡、仙市乡、大岩乡合并建仙市镇,隶属
自贡市富顺县,是富顺县的七大镇之一。2005年8月1日,行政区划调整为四川省自贡市
沿滩区仙市镇。
仙市镇政府驻地仙滩社区,辖16个村156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截至2022年10月,镇域内总人口为40664人,其中城镇人口14001人(含箭口村、仙滩社区);辖区面积56.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47公顷。
地理环境
仙市镇隶属于自贡市沿滩区,距自贡市区仅11公里,辖26个农业村和1个街道社区,场镇面积0.96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7.6公顷,总人口414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61人,农民进镇经商、购房和暂住人口2289人,人均综合用地51.7平方米,城市化水平11%,国内生产总值41573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8%、27%、25%,农民人均收入2390元。该镇基本形成了1个中心镇、2个一般集镇、4个中心村和19个基层村的村镇体系格局。
仙市镇位于
沿滩区釜溪河畔,古称仙滩,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
隋朝,民国22年(公元1933年)改为仙市。明代以来,自流
井矿盐场兴旺发达,仙市成为井盐东出
自贡市的运输要道。明清时期,镇内商旅猛增,街市扩展,以四街、四栅、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昔日的庙会十分热闹,尤以农历六月初六的“钟馗出驾”为最。是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仙市镇还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建筑风貌,
南华宫(建于公元1862年)、
赤湾天后宫(建于1850年)等古建筑红墙黛瓦、众高翅、雕梁画栋、木雕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每年“
国际劳动节”、“十一”都要举办以“逛仙市古镇,赏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仙市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周”活动。在那里,游人可以寻览古镇风貌,领略古镇巡游、钟馗出驾、古典婚庆、打铁弹棉花、座茶馆听评书等民俗风情。
历史沿革
仙市古镇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
隋朝,是以
井矿盐文化主根系为依托的萌生而发展起来的。这里自然风光迤逦,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民俗浓郁,曾因“四街四栅五庙三码头和一里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远近闻名;“串庙长龙通南北,闭关锁闸各成囚”的“仙人变阵”是古镇的主要布局精华,古镇建筑仿佛一副“仙女侧卧图”侧卧在釜溪河滩,故名“仙滩”。古街古寺,民居民俗,市井市声、名人老作、传说传奇、民风
民俗音乐,孕育出风情别致的古镇文化,因此成为研究巴蜀古文化、解读川南场镇风情民俗的活标本。
仙市镇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
釜溪河当年重要码头之一,建筑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
聂氏宗祠众多。仙滩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
隋朝(公元581-589年间),为义和县治所。清置上北路仙滩场保,后因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民国元年设仙市团,民国二十三年为仙市镇,民国二十九年为仙市乡。
仙市曾是
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古镇建筑风格极具个性,充分体现了形式服从于功能的设计原则,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规划,突现了一地多用、一物多功能的设计理念。街坊邻河而建,四街一巷呈“正”字型布局,层次分明,突出了河岸风光;石板路面与老式木门,花格窗的民居、店铺,古色古香,意韵悠长。建筑精美的
南华宫、雄秀的天后宫、宏阔雄伟的
川主庙以及富丽堂皇的陈家祠等主要建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南古建筑精品。
名字由来
仙市原名仙滩,因
釜溪河上的滩口而名。传说是仙女的双脚放在此处而成滩。沿滩口而上直通自贡沙湾,自下经沿滩入
沱江最终汇入
长江。千百年来,
自贡井盐的
井矿盐辗转于此东出门。因此处滩险,致使运盐和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然而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下船放滩,坎上纤夫拉绳,脚后着地,仰面朝天,舵手小心掌握航向,让船只缓缓而下。船只上滩更加困难,要多一倍的纤夫拉绳,脚尖点地躬背爬行,由于仙女双脚置放于此,上滩时的纤夫们必须叫醒仙女,船只才容易上滩,所以船一到滩口,纤夫们便会不约而同地自编自吼起来,伴随着盐河两岸优美动听的船工号子,仙女定会及时醒来,略施小计,便让船只过滩。久之,这仙女脚下一险滩便浓缩成一个美丽的名字——仙滩。
名字更改
1934年置仙市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姚坝、大岩两乡并入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
釜溪河东岸,距县城25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41464人。富(顺)自(贡)公路过境。辖上水、天成、芭茅、华丰、石塔、月合、瑜龙、鱼洞、箭口、坳店、云溪、水口、姚湾、洞山、五七、蕉湾、
象山县、大岩、余家、百胜、八斗、狮吼、石桥、马丘、南和、
柏树26个村委会和仙滩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饲料化工、化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
甘蔗、
长蒴黄麻。兼养蚕,养猪。境内有古迹五庙和“渔洞”胜景,洞外石林之间有多处
梵文摩崖石刻。1992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名镇古镇保护场镇。
旅游
仙市镇自一九九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自贡市唯一的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二000年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在国家计委、国家建设部和省、市、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特别是省、市、县建设、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名镇意识深化提高,古镇保护措施更加严密,旅游开发渐成气候,新区建设己具雏形。以“逛仙市古镇,品民俗风情”、“观赏古盐道繁荣景象,品味古码头民俗民风”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方兴未艾,市内外游客络驿不绝,古镇品牌逐渐受有关专家、学者、游客的认同和好评,以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3A级"优秀景区为目标,完善和新建旅游景点加快城市化进程正有序进行。
古典建筑
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曾是
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兴盛而闻名遐迩。
陈家祠侧卧在街边,这里是
清代盐商陈氏家族集体活动的地方。当地人讲:“祖上是明朝洪武年间来这个镇的,家里90%的人都以运盐为生。仙市自古是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明代以后,自流
井矿盐场蓬勃发展,井盐产量大增,除少量经陆路外运,主要通过
釜溪河水路运输,经仙市镇,到邓关,到
沱江,最后到达
重庆市进入
长江。据说,当年釜溪河流经仙市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盐船没法直接下行,只能将盐包卸在上码头,再由人工搬到下码头,重新上船外运,祖上就参与过这历史上有名的“盘摊过坳”。“因为这样的天然局限,再加上河水受季节涨落的影响,挑夫、盐商、船家滞留于此,形成了一个人流聚集的镇。”
透过镇里的精妙建筑,还能想象出古镇繁荣时的景象。天上宫除了起伏开合,层次分明的门厅、戏楼、疏楼、大殿等,还有个曾为集贸市场的院坝。在古街、风雨桥、栅门等处转悠,还能依稀看到古镇那时
木船云集,盐担蔽街的兴盛场面。
文化景点
仙市镇依偎在
釜溪河畔,这千年古镇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仍然风韵犹存。曾是
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因此,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确定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
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名的“金桥寺”,现为川南旅游线上的佛教文化景点,仙市这无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政府已规划、保护、开发、建设,促使古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这将为历史文化名镇谱写新的篇章。
位于新河街的陈家祠堂,是
清代盐商陈氏家族集体活动的地方。一进大门,穿过一个过厅,便有一个小天井,种满了奇花异草。再往里走,登上几步石梯,又有一个大一点的过厅。再往里走,是一个大天井,天井中不仅充满了花香,耳边还荡漾着鸟鸣,四周房屋高墙翘檐,正堂位置更高,显得十分威严肃穆。
文化
集中体现盐商文化的还有著名的古镇“五庙”,即
南华宫、天上宫、
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川主庙、湖广庙已经被毁,江西庙如今也只残留了一部分,不过从这三座庙的名字便可想像出,当年各路盐商汇聚此地、竞相风流的辉煌与繁荣。为了联络同道,维护各自利益,祈求各自信奉的神灵护佑,他们建起了
庙宇。
美丽传说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连古镇之名都来源于美丽的传说:“
玉皇大帝之女被人间美景陶醉,下凡侧卧在
釜溪河岸边逍遥酣睡而名——仙滩。”因此,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韵味充满了这个古镇,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这里的佛教文化也很兴盛,
佛像雕塑林立,长年香火缭绕,古刹钟声回荡古镇,还有那“仙女峪”,曾有“瑶池”之称,内有
梵文摩崖石刻,石窟
观世音、月亮井等名胜古迹。
交通
综述
仙市镇距
自贡市市区14公里,沿滩市区9公里,距离
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自贡东收费站10公里。建设中的川南城际铁路自贡东站位于仙市镇象山村,距离场镇仅3公里。高铁通车后,仙市将成为自贡市的新交通枢纽,自贡古代出川的交通要道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将为仙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人口
2021年,自贡市
沿滩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仙市镇人口为286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