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鯥
分布在黄海等领域的动物
赤(学名:Doederleinia berycoides),又名赤鲑、红臭鱼、红鲈、红喉,是鲈形目发光鲷科赤鯥属的唯一物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北印度洋、朝鲜日本、阿拉夫拉海、澳洲北部以及中国东海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本州。赤鯥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为食,常见于水深100到600公尺的海底,最长可生长至整条长0.4公尺。在商业上,赤鯥是重要的食用鱼,一般利用延绳钓或底拖网捕获,肉质细腻,无论是寿司还是生鱼片,都属于高档鱼。
正文
分类学地位 鲾科
真核生物 Eukarya
动物界 Fauna
脊椎动物 Vertebrata
有颌上纲 Gnathastomata
硬骨鱼纲纲 Osteichthyes (鱼纲 Pisces__硬骨鱼系)
幅鳍亚纲 亚纲 Neopterygii
棘鳍总目 Acanthopterygii
鲈形目 Perciformes
鲈亚目 Percoidei
鲈总科 Percoidea
发光鲷科 Acropomatidae
简介
命名者: (Hilgendorf, 1879)
栖息深度: 80 - 200 米
虎凤蝶产地: Japan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最大体长: 40 cm
栖息环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种异名: Anthias berycoides, Doderleinia berycoides
英文绿背龟鮻: Temperate ocean-bass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而侧扁。头大,头后部稍突起。眼大。吻短。口大,斜裂,下颌稍突出,下颌缝合处不具棘状突起;上颌末端及眼中部;上下颌前端具犬齿,侧边、锄骨则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具小棘,下缘具细齿;鳃盖骨二扁棘。体被弱栉鳞,鳞大易脱落;侧线鳞数41-46。背鳍单一,具缺刻,具硬棘IX,第III棘最长,软条10;臀鳍与背鳍软条部相对,具鳍条III+6-8;腹鳍略小,具鳍条I+5;胸鳍长而低位;尾鳍浅叉形。鲜活时,体一致为赤红色,腹部较淡。背鳍硬棘部和尾鳍具黑缘。
栖息地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北印度洋、日本太平洋天狗吊、中国东海、阿拉夫拉海及澳洲北部。主要栖息于大陆架斜坡,深度约在80-200公尺间。
食物
肉食性,以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为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简介
栖息地
食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