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面镇位于
平南县南部,东与
容县、
藤县接壤,南与
平山镇交界,西接
六陈镇,北连
大坡镇,距县城55公里。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立寺面团务局,隶属大安团务总局,为寺面地区最早的行政机关。
民国元年(1913年),称劳五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撤团局设区,成立寺面区公所。
1961年6月,为六陈区所辖的寺面公社。
1984年9月,改为寺面乡。
1994年7月,撤乡改寺面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寺面镇地处
平南县东南部,东与
玉林市容县县底镇、
梧州市藤县
岭景镇接壤,南与
平山镇相连、西与
六陈镇相邻,北与
大坡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3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寺面镇
丘陵面积占70%,山地面积占30%,自然形成两个区域:西部山区和东部丘陵区。西部山区处
大容山余脉过渡带,山峰连绵,群山环抱,海拔360米以上;东部丘陵区海拔200—300米。最高峰铁石岭海拔448.2米,最低点莲塘海拔36米。
气候
寺面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易发
山洪,春季、冬季干旱,冬季有霜。年平均气温20℃—21℃,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8℃;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1400—144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35—160天。雨季始于4月上旬,结束期为10月上旬,暴雨以4—9月最多,最大日降雨量在150毫米以上。
水文
寺面镇境内河流属
珠江西江。寺面河发源于平山镇六峡村,经富田、新隆等村流入
泗罗江,境内长20.2千米。
自然灾害
寺面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
霜冻、雷击等。1996年8月16日凌晨突降大雨,持续两天,
山洪暴发,河堤崩塌,农田被淹。1999年12月21日—27日,受北方强冷空气侵袭,出现长达7天霜期,最低气温-6℃,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寺面镇境内岩层由砂
页岩组成,页岩含碳较高,风化后形成黑色
黏土。林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100多种,主要有
松木、
杉木王、桉树、竹子、
玉桂等。
地表水资源量约8620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约150万立方米,共有水8770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寺面镇辖寺面1个居民委员会,竹桥、六合、南山、
罗泉镇、路塘、富田、罗苏、两木、岑凤、新隆、河洲等11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20个居民小组、298个村民小组。
人口
2011年末,寺面镇总人口4165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00人,城镇化率12%。另有流动人口380人。总人口中,男性21033人,占50.5%;女性20617人,占49.5%;14岁以下9705人,占23.3%;15—64岁28406人,占68.2%;65岁以上3539人,占8.5%。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41547人,占99.75%。2011年,
人口出生率13.69‰,人口死亡率5.35‰,
人口自然增长率8.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9人。
2017年末,寺面镇常住人口为4852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寺面镇完成财政总收入7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2万元,比上年增长8.3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60万元,增值税55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345元,比上年增长21.15%。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比上年增长21.15%。
2019年,寺面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1个。
农业
2011年,寺面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615.8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079吨,人均314.02
千克。
经济作物主要有
肉桂、竹、石缺
龙眼、
柑橘等。
工业
2011年,寺面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1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企业30多家,其中竹木
芒草工艺品编织较发达,大小工艺品企业4家,从业人员2100人。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寺面镇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市场总面积3300多平方米,
摊位600多个。全年工艺品出口总额0.5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寺面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邮电业
2011年,寺面镇邮政业务总量23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2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寺面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9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2所,在校生5218人,专任教师1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48人,专任教师11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寺面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73人。
文体事业
2011末,寺面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2011年末,线电视用户500户,入户率83.39%。
2011年末,寺面镇有学校体育场所3个,企业体育场所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寺面镇有卫生院1个,门诊部(所)1个;病床60张;
固定资产总值26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7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
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364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43328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寺面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户,人数96人,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
医疗救助80人次,支出19.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40户,人数2649人,支出207万元,比上年增长67%,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7万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福利费77.7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五保人员5人;五保村4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9人;五保人数487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寺面镇有邮政支局1处,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固定电话用户2413户,宽带接入用户205户。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04年,寺面镇建成自来水厂,月均供水量2万立方米,年均供水量20万立方米。主要街道两侧铺设D315排水管道2800米。
供电
1987年,寺面镇成立电力管理站,1994年,改为寺面供电所。辖区现有10千伏线路120千米,400伏以下线路432千米,用户13267户。
交通
寺面镇境内有古和至寺面公路、寺面至新隆公路、大坡至寺面公路、寺面至平山公路。
历史文化
传说明代初期,在今镇初中西廊办公楼建有一
庙宇,取名同心寺。寺面前有一开阔草圩,约2亩,基本形成平面,信徒常集于此,拜神祈祷,较为热闹,小商小贩开始摆摊买卖,渐形成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圩场。因圩场在寺的前面,所以人称寺面圩。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寺面圩得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