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
福建省莆田市九华山
九华山,俗呼仙公尾、霞山区笔架山等,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西北10公里的西天尾镇、常太镇交界处,系北干山脉主峰,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九华叠翠”的所在地。
九华山山形如笔架,海拔741米,山体常年长青挂绿,相倚并发,九座小山攒簇如九朵莲花,雅称“九华叠翠”。2014年莆田市投资1500万元,在九华山下修建一个休闲公园,进一步开发九华山的旅游业。该公园占地面积达20多亩,主要由入口广场、停车场、休闲木屋、特色廊桥等部分组成。广场中央一个大型的莲花造型平台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与山上的“九华叠翠”景观遥相呼应。
相传汉代有陈姓道人来九华山择胜而栖,古又将九华山称“陈岩”“陈岩山”等。九华山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关于九华山的楹联众多。
历史
莆田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霞山区”;因山形如笔架而称“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市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梵文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周瑛(1430~1518)所书。
故事
临近峰顶有一道山门,山门横额有“天云路”石刻,相传为宋天圣年间(1023~1031)进士方峻所书。门旁石九华山“天衢云路”山门刻有诗,内有“虫文摩宿雨,鸟道出寒烟。见客询何梦,逢樵恐是仙”句。
过山门、石埕为云端殿,据载为宋代莆田市县令张少英倡建。近代又重建,仿砖木结构一切皆石。殿前双狮惟妙惟肖,殿正中供奉真武大帝,左侧为文昌帝君,右侧为关羽关平周仓
“仙公洞”就在云端殿之后,洞额刻有“燕子洞”三字,并有一联:“巷陌乌衣谢,楼台栋宇空。”仙公洞是祈梦之地。据兴化县志载:唐会昌年间(841—846),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六祖惠能大师的高徒千灵辞师云游,惠能赐偈:“逢苦即住,遇竹且居。”千灵行至九华山北侧的苦竹山时顿悟偈语之意,闻苦竹山有山魈作怪,遂与山打斗。千灵饮铁以示法力,:山魈大惊失色,败逃九华山巅,化为燕子钻入山洞,被千灵以一石船倒扣镇在洞中。老百姓又奉祀何氏九仙于洞中镇压山魈,永保一方平安。故此称“燕子洞”和“仙公洞”。后千灵在苦竹山创建苦竹寺,圆寂后敕谥苦竹寺千灵祖师。苦竹寺现有两座古塔墓,其中高2.3米的一座,其石刻文就是:“唐开山千灵祖师、历代大师及诸善信”。
相传,何氏九仙为西汉刘安及其门客八公争帝失败后从江西省潜入福建省隐居于九华山颠,后修炼成仙。另一传说为何氏九兄弟从安徽来九华山隐居,后至九鲤湖羽化成仙。
仙公洞后有一石穴,深二尺许,有三口泉眼。据莆田市县志载:“大雨不溢,大旱不涸,水清而甜,相传为汉代的陈仙淘金井”。原来是太古火山的遗迹。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昔闻淘金井,今尝仙公水。身心俱清静,不知我是谁。”石穴旁有“石茶灶”“石棋盘”等,相传为仙人弈棋晶茗之处,仙公洞左侧有紫竹院,内祀观音菩萨和韦驮爷、伽蓝;洞右侧有蓬莱阁,内祀八仙
殿宇金碧辉煌,神像栩栩如生。其间有楹联“至上穹苍真光普照,尊称罔极正气常辉”;“殿立红云开玉陛,山披翠雾垂珠帘”;“瑞气缭绕天宇静,祥光氤九华春”。
此外,九华山上还有紫云岩、阿罗汉石室、仙人足迹等古迹,以及石鱼鼓、石牛等怪石。
参考资料
莆田二十四景之“九华叠翠”楹联同题.莆仙楹联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春末夏初阳光正好,何妨相约九华之巅….莆田文旅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莆田名山——九华山.福建地名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朋友圈刷屏!莆田这里沸腾了.海峡都市报莆田新闻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自然风光] 莆田九华山一日游.莆田小鱼网.2019-07-14
目录
概述
历史
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