栴檀
山茶科紫茎属植物
檀(梵名 candana,学名 sirium myrtifolium),为檀香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中国、泰国老山檀香是极为常见的香料,经常做为东方庙宇焚香之用,及火葬时的高级燃材。
简介
1.梵语"栴檀那"(candana)的省称,古书上指檀香。(也作“檀”zhān tán)
2.指山茶科紫茎属一类植物。
基本资料
栴檀自古在印度西岸的西格兹山系一带栽培,形成栴檀的一大产地。栴檀是梵语Candana的音译,和印度教也有密切的关连,除了做香使用以外,也用来画在额头上,作为表示宗派或阶级的染料。
形态特征
栴檀树的茎干通常高达二、三十尺,木质密致有香味,常作为雕刻或制成佛具;根部如果研磨成粉末,则可以作香,就是栴老山檀香或称檀香,也可制成香油,称之为檀油。栴黄檀的叶是以一、二寸鎗锋状对生,花作房状。果实是球形核果,大如蚕豆,成熟之后则呈黑色,汁液丰富。果核非常坚硬,竖起来则有三凸棱。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中以栴檀之树、根、华俱香,来比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慧琳音义》中又说:“栴檀,此云与乐,谓檀香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也。”栴檀是“予乐”的意思,因为白檀能治各种热病,赤檀能去除风肿,都是能去除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也说有赤、白、紫等数种栴檀,又有牛头栴檀、蛇心檀两种,前者呈灰黄色,香气浓郁,自古以来经常用来雕刻佛像,例如优填王即是以牛头栴檀雕刻佛像。
《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提及持诵《法华经》者,可得证鼻根功德,善能嗅闻及分别种种天香、栴檀、沈水等种种妙香。
顶生王因缘经》卷三中说:“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沈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如果以求那跋陀罗大乘香涂,犹故不香。”
《佛说戒香经》中,也以沈香、老山檀香为世间上等的香,用来比喻持佛净戒香者,诸天爱敬,诸魔远离。经中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沈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隶花,如是诸妙花香中,唯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沈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经中说世间所有沈香、檀香等的香味非常微少,无法普遍薰闻,如果有清净持戒者,此戒香不但能普遍薰闻,而且能得到诸天爱敬,具足清净戒行,乃至常行种种善法,一切诸魔悉皆远离。
功用
除了制香之外,自古以来,印度就风行以栴檀雕造佛像。例如《不空索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或用木作,亦以檀香,或紫檀香、檀木、天木。”此外,中原地区日本等地亦流行以白檀木雕刻佛菩萨的圣像。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记载,圆仁入唐时,曾经到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白檀同时也是五香之一,是密教修法时常用的供品。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拘睒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法显传》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像,保存于祇精舍。
唐僧在《大唐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赏弥国有高六十尺的大寺院,内安置优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像。同书卷十二又列记自印度带回之佛像、经卷,如:“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大日如来,刻檀写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不仅于拘睒弥礼拜旃檀像,而且曾携回模刻之像。
老山檀香除了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外,也有药效。由檀木中所抽出的叫檀油。它有消灾、去暑、提神醒脑、润滑皮肤等功效,对手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皮肢症状有特别的药效。在盘尼西林等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这是对抗皮肤恶症最好的物品。以前有很多恶毒的皮肤病,都是用檀油来治疗。印度所产的檀木,它的油产率,约在百分之四到六,而印度尼西亚差不多百分之三到五,印度所产的檀油,品质也较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资料
形态特征
佛教文化
功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