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蛾科
昆虫纲鳞翅目下属科
舟蛾科(食虫类:Notodontidae),属于鳞翅目的一种科,全球约有3,800种已知物种。在中国,舟蛾科包含超过370种。这些昆虫有时被称为落叶害虫,因为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果树、森林和行道树。一些著名的舟蛾科成员包括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苹果舟蛾(Phalera flavescens)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舟蛾科的昆虫体型中等至大型,通常呈现褐色或暗灰色,但也有一些品种具有白色或鲜艳的颜色。它们的翅膀形状多样,有的类似地老虎,有的则更接近天蛾科或钩翅蛾。舟蛾科的美国白灯蛾通常体色鲜艳且带有斑纹,体形独特,背部光滑,胸足正常,后足可能特化成长而可翻缩的尾角。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将身体两端抬起来,保持静止状态,这种行为也被称为“舟形虫”。
形态特征
舟蛾科的昆虫与鳞翅目夜蛾科非常相似,具有听觉器官,前翅M2从中室端部中央伸出,肘脉呈3叉式,后缘亚基部常见鳞簇;后翅Sc+R1与Rs靠近但不接触,或通过短横脉相连;喙通常发达,无单眼;鼓膜向下延伸,反鼓膜巾位于第一腹节气门后。美国白灯蛾圆筒形,或有各种瘤突,臀足经常退化或特化成细突起或刺状构造。惊动时,抬起身体前、后端凝固不动,以身体中央的4对腹足支撑身体,因此被称为“苹掌舟蛾”。幼虫取食多种乔木和灌木,通常有群集性。在茧内或土中化蛹。舟蛾成虫体中型,多为褐色或暗灰色,少数洁白或具鲜艳颜色。夜间活动,具趋光性。外表与地老虎相似,但口器不发达,喙柔弱或退化;无下颚须;下唇须中等大,少数较大或微弱;复眼大,多数无单眼;雄蛾触角常为双栉形;部分栉齿形或锯齿形具毛簇,少数为绒形或毛丛形;雌蛾触角常与雄蛾幽灵螳螂,一般为线形,但也有同形者;胸部被毛和鳞浓厚,有些属背面中央有竖立纵行脊形或称冠形毛簇;鼓膜位于胸腹面一小凹窝内,膜向下;后足胫节有1~2对距;翅形大都与夜蛾相似,少数象天蛾科或钩翅蛾,在许多属里,前翅后缘中央有一个齿形毛簇或呈月牙形缺刻,缺刻两侧具齿形或梳形毛簇,静止时两翅后折成屋脊形,毛簇竖起如角。腹部粗壮,常伸过后翅臀角,有些种类基部背面或末端具毛簇。美国白灯蛾大多体色鲜艳并具斑纹,体形较特异,体背面平滑,胸足一般正常,少数种类中后足特别长,臀足退化或特化成两个较长而可翻缩的尾角。静止时常靠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受惊时不断摆动,形如龙舟荡漾,早有舟形虫之称,也是本科汉名的由来。
分布范围
舟蛾科在全球广泛分布,尤其在热带地区较为丰富,尤其是在新世界。
生活习性
舟蛾科的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树叶,常发生在森林、防护林、行道树和苗圃,如杨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榆掌舟蛾、槐树天杜蛾栎褐舟蛾、龙眼蚁舟蛾和黄檀丑舟蛾等。部分种类为害果树和竹林,如苹掌舟蛾、竹镂舟蛾和竹篦舟蛾等。少数种类为害禾本科农作物,如高粱舟蛾和豹舟蛾等。
物种多样性
舟蛾科包括多个属,如Acmeshachia、Allodontoides、Benbowia、Besaia、Betashachia、Bireta、Ceira、Cerura、Chadisra、Cleapa、Clostera、Cnethodonta、Curruza、Damata、Disparia、Dudusa、Eguria、Euhampsonia、Eushachia、Fentonia、Formofentonia、Ginshachia、Harpyia、Hexafrenum、Higena、Himenopteryx、Hiradonta、Hupodonta、Hyperaeschrella、Liparopsis、Lophocosma、Lophontosia、Mesophalera、Metriaeschra、Micromelalopha、Microphalera、Mimopydna、Neocerura、Neodrymonia、Neopheosia、Netria、Notodonta、Pantherinus、Phalera、Phalerodonta、Pheosiopsis、Pseudofentonia、Pulia、Quadricalcarifera、Rabtala、Rachia、Ramesa、Semidonta、Somera、Stauropus、Tarsolepis、Tensha、Torigea、Urodonta、Uropyia、Vaneeckeia等。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物种多样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