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玥(1930年9月28日——2000年5月23日),女,京剧老生。祖籍江苏泰州。梅葆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唯一的女儿,出生于北京无量大人胡同,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1943年,梅葆玥师承李桂芬,学唱老生。1946年梅葆玥和梅葆玖初次登台演出《四郎探母》,并获成功。之后梅葆玥拜京剧大师王少楼、马连良、杨宝忠等学表演和唱念艺术。1954年梅葆玥由中国戏剧学院的国文教师正式调入中国京剧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1955-1956年梅葆玥赴欧洲日本演出,并受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接见。1958年调到梅剧团在父亲梅兰芳身边工作。文革期间艺术生涯受到影响。文革后,排演了一系列传统剧目,让《辕门斩子》《红鬃烈马》《文昭关》《龙凤呈祥》等传统剧目在舞台上重放光彩。
1987年梅葆玥退休。退休之后积极参加了各项艺术交流及演出活动。1993年梅葆玥赴台湾演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了解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梅葆玥应邀参加内地京剧团赴港贺演。1998年梅葆玥被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聘任为馆员,同年
梅兰芳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1999年癌症复发住院,2000年5月23日于北京逝世,享年7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梅葆玥1930年9月28日出生于北京无量大人胡同,四岁举家迁居上海。梅葆玥是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兰芳坚持因材施教,不希望女儿学唱戏,希望她成为一名教师。在梅兰芳的建议下梅葆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考上了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1953年夏天,梅葆玥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被分配到中国戏剧学院担任国文教员。
拜师学艺
由于梅兰芳不主张自己的子女学唱戏,所以梅葆玥尽管从小就对戏剧感兴趣,但没有强烈坚持。直到后来
梅兰芳同意自己的小儿子
梅葆玖学唱戏并且正式拜
王幼卿为师,梅葆玥才开始磨着梅兰芳非要学戏不可。十几岁时梅葆玥就师从
李桂芬学老生,在李桂芬的启蒙下,梅葆玥对老生戏产生浓厚的兴趣。1946年年仅16岁的梅葆玥和12岁的梅葆玖在上海皇后大戏院初登台,演出《
四郎探母》,首演即获成功。后来李桂芬出国,梅兰芳又为她专请了谭派教师
陈秀华学习谭余派的戏。梅葆玥在出任中国戏剧学院国文教员期间,又旁听了许多著名
京剧艺术家的课程,拜老生名家
王少楼、
贯大元为师刻苦钻研。在新年联欢会上,梅葆玥以文化教员的身份演出了一折《
文昭关》惊艳四座。梅葆玥也因此得到父亲
梅兰芳的认可。随后,梅葆玥又拜
马连良为师深造表演和身段,跟着
杨宝忠学习杨派唱念艺术。
成为正式演员
梅葆玥因为出演《文昭关》而得到中国京剧院马少波副院长的青睐,希望梅葆玥能到中国京剧院做专业演员。梅兰芳也首肯了梅葆玥的京剧成就。1954年,24岁的梅葆玥调入中国京剧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
1955年梅葆玥出演了欧阳予倩编导的《人面桃花》,剧中她饰小生崔护。这出戏誉满京城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不久,梅葆玥参加了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随中国古典歌舞团赴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等国家演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首场演出休息时,梅葆玥受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接见。
1956年,梅兰芳先生以文化大使的身份率中国京剧团访日,梅葆玥、
梅葆玖也一起随行。他们受到
日本各界热烈欢迎。同年梅葆玥和范丙耀结婚。1958年梅葆玥调到了梅剧团在梅兰芳身边工作。1959年,梅先生创作出生前最后一出剧目《
穆桂英挂帅》,梅葆玥、梅葆玖在戏中饰穆桂英的儿女
金花和文广,父女三人同唱一台戏,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14年困顿
1964年“戏改”后,男不许演旦、女不许演生,梅葆玥因饰演老生,不能登台演出。1966年文革开始后,梅葆玥先是下放到北京天堂河农场劳动,后又奉调回城,梅葆玥改行唱老旦。梅葆玥学演现代戏中的老旦角色,她和李世英排演的现代小戏《送货路上》,受到农民观众的喜爱。1978年文革结束,梅葆玥又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从1964到1978年,梅葆玥说:“浪费了一个演员最富艺术表现力的14年。”
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文革”结束后,传统戏开禁。梅葆玥开始复排传统剧目,她以全部的精力,排演了她拿手的《辕门斩子》等一批剧目献给观众。梅葆玥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完《
四郎探母》,骑着自行车,顶着八级西北风回家边沿着长安街骑行,一路又唱了一遍《四郎探母》也不觉得累。几年来,梅葆玥的《辕门斩子》《
红鬃烈马》《文昭关》《
龙凤呈祥》等戏在舞台上重放光彩。梅葆玥常说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在一次各民主党派的联欢会上,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负责人邀请梅葆玥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梅葆玥加入了该党,并在党内担任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第十、十一届中国农工民主党全体代表大会上,梅葆玥被选为中央委员,还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梅葆玥梅葆玖以及
童芷龄等应邀赴香港演出并获得成功。1983年梅葆玥和梅葆玖率领梅剧团访日,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特殊作用。回国后,她与张君秋之女
张学敏排演了老舍创作的《新王宝钏》及新编
历史剧《三关排宴》,演出达数十场。
京剧女老生擅长文戏,年近50的梅葆玥还排练了武老生戏《
战太平》。《战太平》在北京成功演出后,又在东北各地演出多场。
退休之后
1987年梅葆玥退休。退休之后梅葆玥仍积极参加了各项艺术交流及演出活动。1993年,梅葆玥与国内众多一流京剧艺术家组成阵容庞大的京剧团赴台湾演出,其间拜会了
陈立夫、
蒋纬国、
张学良、
辜振甫等各界人士,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了解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梅葆玥应邀参加内地京剧团赴港贺演。1998年南方大水灾,梅葆明与众多艺术家一起积极参加募捐义演。同年,梅葆玥姐弟俩同去
意大利、
美国考察讲学,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1999年7月28日梅葆玥参加了在
长安大戏院举办的庆祝中日邦交50周年赴日演出节目审查演出后因癌症复发直接住进医院。2000年5月23日梅葆玥因癌症医治无效于北京去世,享年70岁。
代表作品
社会活动
社会职务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她一辈子很勤奋,老老实实做人,热爱京剧艺术。她为人正直,性格直率,有着很好的人缘,愿意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没有陋习。参加各种演出从不计较名利,只要能为观众演出、不离开舞台,就是最大的快乐。她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有着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于自己演出的剧目,都要很认真地加以整理,使之通顺合理。她的演唱,规范讲究,嗓音苍劲醇厚,底气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细腻严谨。她的演唱风格,初以高亢洪亮为主,后习余派、杨派,追求韵味的醇厚。
梅葆玖对梅葆玥的评价:她是以十足的热情和百分之百的认真来对待每一场演出的,是一个从来不会偷懒,更不懂投机取巧的实在人 。她以 “
梅兰芳的女儿”为荣,但是从不摆 “梅兰芳女儿”的架子,哪怕是只有几位农 民提出要求,她也要满宫满调地唱她最拿手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