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娜贝蒂娜·冯·阿尔尼姆(Bettina von Arnim1785-1859)原名安娜·伊丽莎白·卡瑟琳娜·卢多维卡·马格达伦娜·勃伦塔诺(Anna Elisabeth Elisabeth Catharina Ludovica Magdalena Brentano),昵称贝婷(Bettine),近代
德国杰出的
浪漫主义女作家之一。她是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灵感来源、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同伴,还引起了
拿破仑·波拿巴的注意。
前言
“那个行事颠三倒四的年轻人是谁?”拿破仑·波拿巴问道。她就是伊丽莎白·布伦塔诺(Elisabeth Brentano),通常被人们简称为贝蒂娜(Bettina,Elizabeth的昵称)。实际上,拿破仑并没有成为她的猎物,他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没有跳到他的膝上,像对歌德那样;也没有在他耳边低吟自己的名字,像对贝多芬;也没有同他一起亲密地漫步,像对
卡尔·马克思。拿破仑没有献给她哪怕是一场战役,而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罗伯特·舒曼和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却向她呈上了自己创作的歌曲,
格林兄弟也把《
格林童话》的一个版本献给了她。不过,就算从远处看去,贝蒂娜也是个引人闲话的人物。
她是一位著名诗人(克列门斯·勃伦塔诺)的妹妹,另一位著名诗人(路德维格·阿希姆·冯·阿尔尼姆)的妻子,更是其他许多诗人的灵感源泉。但她自己却不喜欢写诗,她写过的一点东西自问世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有人为之怒发冲冠,也有人为之痴迷不已。她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缪斯、一场只有一名女子参与的文学运动,同时也是那个浪漫世纪中最非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哥哥
1785年,贝蒂娜出生在
法兰克福一个
意大利商人的大家庭里。她的祖母是一位风评不错的言情小说家。她的母亲曾经是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最早的重要情人,成长过程中的贝蒂娜一直当他是自己家庭的一部分。母亲死后,年仅8岁的贝蒂娜被送到了一个女
修道院。12岁时她和祖母住在一起,一个英俊的青年男子在这时闯入了她的生活。这人就是她从5岁起就再没见过的哥哥克莱门斯(Clemens Brentano),他成了她的导师和保护者。
克莱门斯鼓励贝蒂娜去读歌德的作品。她马上就被《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apprenticeship)中的虚构人物迷娘(Mignon)深深吸引住了。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笔下的迷娘是一个
意大利小舞女,她被
马戏团艺人从自己家里拐走了。贝蒂娜开始刻意模仿迷娘:她会爬上房顶;她有时完全不说话,有时又说着谜样的话语;她拿着
短剑与匪徒搏斗……从装束到举止,贝蒂娜完全变成了那个小妖精,那个无从捉摸的迷娘。与此同时,她对歌德本人也产生了一种激情,一种终她一生都未曾减褪的激情。
奇怪的是,克莱门斯非常关注贝蒂娜的婚姻。他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嫁到好人家,做个贤惠的主妇。他担心她会搭上个疯狂的诗人。克莱门斯懂得何谓疯狂的诗人,因为他自己就是。曾经有一次,他把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地毯、窗帘以及自己的脸都涂成了蓝色。他撰写戏剧和童话,并在朋友
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1781-1831)的帮助下搜集民间诗歌。他们最终编成了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这是部划时代的作品,是
德国浪漫主义的试金石。作为抒情诗人,克莱门斯堪与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媲美。
数十年后,贝蒂娜出版了她和哥哥之间的书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克莱门斯一会儿鼓励她,一会儿又打算控制她。她无情地拒绝了他的劝谕。在一封信中,他这样责骂贝蒂娜:“看在老天份上,别变成一个女预言家……你要是知道……以前几个世纪中的女巫只不过是便秘的受害者,你就会多加小心了。”然而,贝蒂娜已经极端厌恶平凡的生活。她在给克莱门斯的信中说出了她终生奉行的话:“别告诉我要平静,那没有用;对我来说,平静的意思就是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上,两眼直视着晚餐桌上的肉汤……我的灵魂是个热情的舞者,她伴着隐秘的音乐翩翩起舞,那些音乐只有我能听见……不管世界上的警察会制定怎样的规则来约束灵魂,我都绝不遵守。”
初恋
贝蒂娜身材娇小,有着漆黑浓密的卷发、瓷器般细腻的肌肤、深的褐色眸子以及一种超越世俗之美的强大磁力。“什么样的艺术家才能描绘她的美丽?”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惊呼。不过,贝蒂娜十多岁时的初恋对象却是一个比她大5岁的女孩,一个住在修女院里的美丽、忧郁、贫穷的诗人:卡罗琳·昆德罗德(Karoline von Günderrode)。贝蒂娜也出版了她们之间的信函。“我不会像你那样作诗,昆德罗德,但我懂得用天性说话……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们要联床夜话,通宵达旦……我们那些意义深远的精彩言论将使旧世界在它尘封的链上摇摇欲坠。”但是,昆德罗德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她的情人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而她用
短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讲到了这件事)。贝蒂娜遭到了挫败,但却没有被打垮。像歌德笔下的维特一样,昆德罗德跌进了浪漫气质的黑暗一面:致命的渴望。贝蒂娜代表的是光明的一面。
歌德
昆德罗德的继任者出现了。1807年,贝蒂娜和歌德的母亲交上了朋友,听她讲自己的儿子和往昔岁月。同年,贝蒂娜终于被引见给了歌德,当时他58岁,而她21岁。他问她对什么有兴趣。她说:“我只对你有兴趣。”他叫她不要拘束,于是她跳到他的膝上,双手环抱着他的脖子——然后睡着了。据克莱门斯说,在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里,贝蒂娜忽而赞美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忽而又斥责他,然后再让他重新振作。
“别忘了,歌德,我是怎么学会爱你的,”贝蒂娜在信中写道——是通过他的书。“有些时候我觉得嫉妒(歌德经常写到自己的感情生活),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就是你诗里描写的对象——我为什么不在梦中寻找幸福呢?还有比梦境更高的现实吗?”她想成为歌德的缪斯和预言家,而后者的反应既感激又惊骇:“才读了开头一半,我就已经感动得读不下去了。同时,请接受我的感谢,继续从
莱茵河的高处宣讲你的教义,让你的圣歌流向我、流向水中的鱼儿。”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意思是,贝蒂娜应该像神秘的
圣安东尼一样,以相同的方式向人类和自然布道。
贝多芬
不久,贝蒂娜又遇上了那个时代的另一位
半神,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音乐于她就如自然一般,是超越任何语言和智力的
天启。她的歌声也十分优美。贝多芬认识她的同父异母兄弟弗兰茨以及他的妻子安东妮。有一天,当几乎已经失聪的贝多芬在
钢琴上工作时,有人把手搭在了他肩上。他愤怒地转过身来,看到一位迷人的年轻女子,她用动听的声音在他耳边说道:“我的名字叫
弗朗兹·布伦塔诺。”温暖的微笑在他斗士般的面容上浮现。她会愿意倾听他正在谱写的歌曲吗?它正是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你知道那个地方吗?》(Kennst du das Land),那是迷娘的著名唱词、贝蒂娜的主题歌。在此后的一些天里,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创作。后来,有些人推测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那位神秘的“不朽爱人”就是贝蒂娜。这个人不是她,但贝多芬是通过她才认识了可能会是“不朽爱人”的那位女性:贝蒂娜的同父异母弟媳安东妮·布伦塔诺。
精灵
贝蒂娜决心让歌德和贝多芬相识。她后来出版了《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一书,她在其中的信件里引述了贝多芬对音乐心醉神迷的感受:“音乐是更高的
天启,超过一切智慧和哲学。音乐是鼓舞人们创造新世界的美酒,而我就是为人类酿造这荣耀之酒的酒神巴库斯。那些懂得我音乐的人将会被它解放,脱离束缚着其他人的一切苦难。”贝蒂娜信件中诸如此类的箴言可能会成为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关于音乐的最著名的见解,并帮助人们编织关于这位作曲家的浪漫神话。可惜这些云山雾罩的话并不是贝多芬说的,它们是贝蒂娜的创作。贝多芬没说过这样的话,是她臆造了它们。在一封可信的给贝蒂娜的书札中,贝多芬为前晚的“纵饮”而后悔,因为他当时还宿醉未醒。贝蒂娜可能由此将贝多芬的宿醉想像成了巴库斯酿制仙酒的情景。
她在出版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昆德罗德、他哥哥和她自己的信件时都有编造行为。她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学者们长期以来视她为骗子,新近涌现的倾慕者们则宣称贝蒂娜开创了她自己的文学流派——“书信体小说”。谁是谁非还未有定论。
还有一件也许令人惊讶的事实:就我们现在所知而言,贝蒂娜从来没有在身体上成为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或歌德的情人。的确,她让歌德着迷,而歌德也喜欢年轻女人。她一定渴望成为歌德的情人,但最终歌德还是认为她太难驾驭而放弃了。他把她和她的信用作写作素材,但却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她对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保持忠诚,那也不足为奇。风流韵事令人烦恼、充满危险:昆德罗德就是例子。浪漫的人经常部分地通过把欲望精神化来控制这样的激情,而贝蒂娜堪称为这方面的大师。
最后,贝多芬和歌德见了面。贝蒂娜没能在场目睹这一情景,因为她侮辱了歌德的妻子(那时候她已经嫁给了克莱门斯的朋友、诗人
阿尔尼姆并改名贝蒂娜·冯·阿尔尼姆)。这两位伟人在一起谈话、散步,然后分手,双方都感觉不自在。贝蒂娜编出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说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在街上推开皇室的随从径自前进,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却站在一旁鞠躬。故事是假,但贝多芬批评歌德对贵族的尊崇却是真的。歌德写道,贝多芬的“天才令我着迷”,但同时也觉得他是个讨厌的人。他们再也没见过面。
这些只是贝蒂娜最初的
荣耀,后面还有更多。她为阿尔尼姆生了7个孩子,但她的精神却没有因她素来厌恶的家庭琐事而磨灭。贝蒂娜仍然熠生辉,吸引着一个又一个著名的追随者(
弗朗茨·李斯特、
罗伯特·舒曼以及
拉尔夫·爱默生)。她的家亦成了在柏林的作家F·H·雅各比、
路德维希·蒂克、
施莱尔马赫、
格林兄弟和洪保德等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她多愁善感,热情洋溢,且酷爱个人自由。1831年丈夫去世后,她在力图使自己保持一个贤妻良母形象的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824年,她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设计了一座纪念碑,使这位老人非常欣喜。其造型是歌德坐在王座上,面前有一个拿着
竖琴的裸体小缪斯。她告诉他那是迷娘,而他知道那就是她自己。她设计的
大理石纪念碑至今还矗立在
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但在1830年,有一位观察家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商业时代,这样的小精灵有什么用处呢?谁要看她蛊惑的舞蹈、她在树梢的游戏和她花团锦簇的宫殿呢?”
5马克纸币 事实证明,有许多人想看。在丈夫和歌德死后,贝蒂娜重新站了起来。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书札使她出了名。她还将自己与昆德罗德的通信题献给了一些学生激进分子,他们是暴虐的
普鲁士王国政府的心病。学生们则为她举行了一次火炬游行。贝蒂娜成了四面楚歌的改革派的缪斯,被称为《共产党宣言》之前的共产党人。她还从事对抗
反犹太主义的活动。此外,贝蒂娜写了两本非常过激和危险的政治书籍,呼吁废除
君主制。她因身为女人而逃脱了惩罚,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普鲁士国王也是她的崇拜者。她写的最后一本书名为《与魔鬼的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Demons),这是本相当奇怪的书。她在书中把自己想像为一个幽灵,在国王的睡梦中催促他进行改革。这本书的出版几乎使贝蒂娜破了产,没有人去读它。 1854年起,她因患
糖尿病一直瘫痪在床,后来又失去了视觉和听觉。1859年1月20日以高龄在家中去世。遗体葬于柏林维尔珀斯道夫教会墓地丈夫的墓旁。为了纪念她,今
德国5马克流通纸币上印有她的肖像。
评论
贝蒂娜74岁时在自己的床上去世,她的孩子们围绕在床边,而她眼前是一尊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半身像。很久以前,克莱门斯就对她下了充满矛盾的断语:“一半是女巫、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预言家、一半是骗子;一半是猫、一半是鸽子;一半是蜥蜴、一半是
凤蝶总科……一半是贞洁的月光、一半是放荡的肉体……”如此这般的话还有十几行。在一个卓异人物层出不穷的世纪里,贝蒂娜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她是所有人的缪斯,她渴求四面八方的爱意,但她始终是她自己。让我们在此重复另外一位激情四溢的浪漫主义者——
惠特曼——的话:她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她自己。
贝蒂娜是一位杰出的浪漫派作者。她的作品多为书信体小说,内容大都充满着热情的
浪漫主义自信心。其中也反映出她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解放妇女而呐喊,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她倔强任性,从不因袭守旧;且同情下层人民,在作品中常会出现代表民意的呼声,包括1843年的《国王的书》和1852年的《同魔鬼谈话》两本专供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威廉四世御览的书中,亦带有自己的政治见解。
贝蒂娜这一生中最重要的3本著作为1835年的她与歌德的通信《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集》、1840年的她与京德罗德的通信《京德罗德》和1844年的与其兄勃伦塔诺的通信《克列门特·勃伦塔诺的春花冠》。在这些作品里,虽然原信已被改写,但却文笔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且所有著述都是一部反映其人格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