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桥镇是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辖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西北部,距
下关镇25.5千米,距
大理古城11.5千米,东临
洱海,背靠苍山,南邻
银桥镇,北与
喜洲镇接壤,是大理市白族聚居地之一,是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的故乡。镇政府驻上湾桥,距市区27千米。
镇辖区国土面积6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35.87公顷,全镇总人口25915人,
白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湾桥镇辖湾桥、中庄、云峰、石岭、甸中、上阳波、向阳溪7个行政村。
湾桥镇农业、工业、电力、旅游、商贸、房地产和建筑建材等行业发展十分优越,形成了独特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苍山十八溪中锦溪、茫涌溪和阳溪三大水系流经全镇,已开发成茫涌溪电厂和阳溪电站。。境内有214国道穿过。
地理环境
乡镇地貌
是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地之一,其历史文化丰富,是明代文人杨先生和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的故乡。
位置境域
镇辖区国土面积63.4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0°00′5″至100°09′08″;北纬25°44′48″至25°49′22″之间,辖湾桥、云峰、甸中、石岭、中庄、上阳溪、向阳溪7个村民委员会,26个自然村,74个农业社,2006年财政收入826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3898元。
气候
湾桥镇地形西高东低,位于苍山与
洱海之间的宽谷平坝区,镇辖区内最高点是莲花峰,海拔3959米,最低点是洱海边,海拔1974.31米。东西最大横距13千米,南北最大
纵距8.8千米,属
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控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7℃,年均降雨量1080㎜。
自然资源
建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中园,境内
白族本土文化浓厚,名胜古迹众多,有苍山小鸡足、保和寺、罗刹阁、古生戏台、凤鸣桥和桂楼祠等,自然资源丰富,是盛产优质米、优质
烤烟、早熟大蒜和优质
奶牛的鱼米之乡。
人口民族
2006年底全镇总人口25915人,农业人口24588人,非农业人口1327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是95:5,其中,白族24106人,占93.5%,
汉族1537人,占6.0%,其它民族135人,占0.44%,人口密度1074人/平方千米。镇政府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组10人,以及办公室4人,各行政村设有治保、调解主任1人,专干1人,辖区内有湾桥派出所,干警9人,每个村委会有警务室,民警2人,每个社以社长为信息、调解员,设有镇武装部人员2人,村设有武警干事1人,全镇8个
地方武装组。
2006年底全镇总人口25915人,其中男12976人,女12939人,男女比例1:1.002,以
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8%,人口自然增长率3.5%。
2017年, 总人口25923人。
有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镇辖区内有一个湾桥卫生院落和7个卫生所,病床
数量20床,拥有各级医务人员15人,卫生技术人员15人,比例100%,2006年底已婚育龄妇女5471人,比上年减1.5%;已落实节育措施4815人,比上年减1.5%;节育率为-12%,全年领取独和子女证414人,比上年334人增23.95%。完成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2006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共计20389人,参合率82.9%。我镇还没有农户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低保189人。
资源环境
湾桥镇位于
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距下关25.5公里,距
大理古城11.5公里,南邻
银桥镇,北与
喜洲镇接壤,214国道和大丽公路横穿全境,沿大丽公路驱车20分钟既可到达下关。镇辖区国土面积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38亩,辖湾桥、云峰、
甸中自然村、石岭、中庄、上阳溪、向阳溪七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25456人,其中
白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
湾桥镇是大理白族聚居之地,历史文化丰富,人杰地灵,是明代文人杨黼先生和民族英雄
周保中故居将军的故乡,建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中园,内有民族英雄周保中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周保中将军的生平事迹和战斗、工作、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和文物;白族本土文化浓厚,名胜古迹众多,有
苍山小鸡足,保和寺、罗刹阁、古生戏台、凤鸣桥和桂树楼等,具有优越的民俗旅游开发基础;湾桥镇自然资源丰富,是盛产优质米、优质
烤烟、优质牛奶的渔米之乡,形成了“湾桥米”等一批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的农产品;境内坝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水稻、小麦、蔬菜、花卉、烤烟、牧草等多种粮饲经济作物生长,是发展绿色蔬菜的首选之地;苍山十八溪中锦溪、茫涌溪和阳溪三大水系流经全镇,已开发建成了茫涌溪电厂和阳溪电站,在茫涌溪电厂和阳溪电站之间有面积8.96公顷荒山地,背靠苍山东眺
洱海,水质优良、电力充足、交通便利是旅游、休闲开发的难得地块。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108.2亩,农业人口24588人,地均耕地面积0.736亩,其中:水田17537.43亩,旱地570.77亩;土壤多以砂壤土为主,在大丽路以及湖滨一带多是胶泥性土壤。适宜栽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蚕豆、小麦、
大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
烤烟、大蒜、大荚豌、冬瓜、辣椒、白菜、甜荚豌等以及所有花卉和林木。
经济
第一产业
农业
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4618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8004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39906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完成16708万元,增长9.7%。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4:46: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98元,同比增长6%。财政总收入完成826万元,同比增长76万元,增长10.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6万元,同比增长7.69%。2006年全镇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27430亩,粮经作物比例63:37。其中:大蒜5500亩,产值2750万元;大荚豌1500亩,产值375万元,
烤烟3062亩,产值552万元,常规蔬菜4338亩,产值1085万元,水稻13500亩,蚕豆9500亩,畜牧业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
奶牛存栏达5500头,
牛奶产量达10822吨。林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完成义务植树7.8万株,实有劳
动力14156人,从事二、三产业6124人,实现劳动力转移1396人。
文化
人文地理
湾桥镇位于
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自然风光秀丽,西靠苍山,东临
洱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交通便利。是大理市
白族聚居地之一,其历史文化丰富,是明代文人杨黼先生和民族英雄保中将军的故乡。
周保中故居在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委会上湾桥自然村,是1987年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97年4月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保中故居现有占地20.5亩,现建有陈列室、
塑像、大门、道路铺设、展品、图片展120张,实物9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8件。
文物古迹
凤鸣桥——坐落在湾桥镇古生村北,建于明代,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生戏台——坐落在湾桥镇古生村,建于明代,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
基础设施
水利:2007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75万元,比上年增50%。全镇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件,工程量18000米,投资230万元,解决11000人饮水困难,到2007年止全镇100%完成人畜饮水;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工程15件,工程量15000米,预计投资75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
五通情况:湾桥镇7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都实现了五通,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和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能源建设:建有沼气池1652口,完成“一池三改”738口,安装
太阳能农户1893户,占全镇农户数32.2%。
集贸市场:湾桥镇建有一个农贸综合市场,一个百货市场,各个自然村都自然形成小的农贸市场,能基本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道路情况:214国道和大丽路横穿湾桥镇境内,26个自然村都通路,已经硬化的村庄道路11条,硬化率达42.3%,道路排水畅通,硬化的道路都栽种行道村。
环卫设施:现有公厕11座,垃圾池87个,有一个垃圾周转站,镇政府聘请垃圾收处员37人,河道管理人6人,滩地协管员5名,垃圾清运车一辆,负责全镇范围的垃圾收集、清运。
教育
全镇文化站1个,藏书3000册,图书流通数量2500册,村级党员活动室7个,村文化活动室18个,业余文艺宣传队46队,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广播覆盖率100%。
全镇有各类科技员28人,中职10人,比例35.7%,初级18人,比例64.3%。
旅游
保和寺——建于
唐朝,是
南诏十八代国王,历史上修造了36寺,18庵,以传播佛教文化为主体的寺庙群体有二十四景,保和寺还尚存有苍天古树,
松柏、木莲花、墓碑等。
罗刹阁——耸立于莲花峰麓,上阳溪村头,塔坡山洞口的三个岩石上,现已几百年的历史,这个洞关着专吃童男童女眼珠子的妙香古国国王——罗文秀。
罗文秀是一个人身鸡嘴的孽畜。他不顾人民的死活,把勤劳勇敢的
白族人民推向黑暗,投入坟墓。罗文秀太霸道,百姓才叫他
罗刹。
桂楼池——杨黼(故居)
杨黼,字桂楼,号海上仙翁,道号存城道人,生于元末一三七O年,生活于明初,卒于一四五六年,享年八十六寿,是
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村人。是一位白族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对五经六艺、天文天象有精通的研究,对天地万物,能预卜事物的发生和变故,他自幼酷爱诗书画,“山花碑”是他对白族文学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