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多克索斯(Eudoxus) 约公元前400年生于
小亚细亚半岛的尼多斯(Cnidus,今
土耳其西南部) ,约公元前347年卒于尼多斯。精通数学、
天文学、地理学。他首先引入“量”的概念,将“量”和“数”区别开来。欧多克索斯对数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严谨的穷竭法,并用它证明了一些重要的求积
定理。
人物生平
邂逅数学
欧多克索斯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年轻时就读于著名的尼多斯医科学校.卒业后,当过医生赛奥梅顿(Theomedon)的助手.可能在这个时期曾去过
意大利和西西里,向阿尔希塔斯(Archytas)学习几何.公元前368年,他随同赛奥梅顿去雅典作为期两个月的访问.赛奥梅顿在皮雷埃夫斯(Piraeus)为他安排了住所,但是求知渴望驱使他每天步行十多公里,往返于皮雷埃夫斯和
雅典之间,去“学园”聆听
柏拉图等大师们的演讲.他深受激励,增强了研究数学、
天文学和哲学的志趣,并和柏拉图本人建立了友谊.返回尼多斯之后,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学问.约公元前365年,他同另一位医生克里西帕斯(Chrysippus)去埃及访问.这一次,他受
斯巴达国王的委托向
埃及古埃及历代法老递交一封表示亲善的外交书信.他因此得以晋法老,并由此得以结交赫里俄波里斯(Heliopolis,太阳神庙所在地)的一些高僧.由于东道国的好客和朋友的资助,他在埃及旅居了约十五个月之久.他在那里观测了希腊人看不到的南天
星座,以及
尼罗河的起落.他虚心地向僧侣们学习天文历算知识,仔细研究埃及历法,并考察了当地的风土民俗和
中国神话,但他表示不相信占星、算命可以预知人的一生命运.
创办学校
自埃及返回
小亚细亚半岛以后,欧多克索斯在基齐库斯(Cyzicus,今马尔马拉海南岸)创办了一所学校.他在那里培养了许多学生,声誉日隆,还应邀访问了卡里亚(Caria)的君主马索洛斯(Mau-solus).他的第一本著作《现象》(Phaenomena)就是在基齐库斯发表的.
在公元前360年到前350年之间,欧多克索斯曾带领一些学生迁往
雅典,和柏拉图学园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很可能加入了柏拉图学园.后来尼多斯发生重大的政治变革,人民推翻了独裁政权,建立了民主政体.欧多克索斯应邀回归故国,为尼多斯人起草了必要的法典,并获得极高的荣誉.此后他在尼多斯定居下来,继续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并坚持
天文观测,直至逝世.
数学成就
第一个贡献
欧多克索斯是
古希腊时代成就卓著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对数学的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关于比例的一个新理论.根据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著作中的有关记述和后来评注家对
欧几里得(Euclid)《
几何原本》(Elements)的分析,可以断定《几何原本》卷Ⅴ和卷Ⅻ主要来自欧多克索斯的工作.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也建立过比例论,但只适用于可公度量.设A,B两个量可公度,A是公度的m倍,B是公度的n倍,那么A∶B=m∶n是一个数.这时,A,B叫做“可比的”.如果两个比A∶B与C∶D
相等,就构成了比例式A∶B=C∶D.最初他们认为所有的量都是可公度的,因此任何两个量都可比。但后来发现有些量是不可公度的.比例论的建立就发生了困难.彻底摆脱这一困难的是欧多克索斯.可惜他的著作已失传,他的贡献只能从别人的工作中去了解.
数学论述
他首先引入“量”的概念,将“量”和“数”区别开来.用现代的术语来说,他的“量”指的是“连续量”,如长度、面积、重量等,而“数”是“离散的”,仅限于
有理数。其次改变“比”的定义:“比”是同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一个量加大若干倍之后就可以大于另一个量,则说这两个量有一个“比”.这个定义含蓄地把零排除在可比量之外;并且它实质上相当于所谓“
阿基米德公理”(阿基米德本人将此公理归功于欧多克索斯.不过在现存文献中正式作为公理形式提出的,则以阿基米德为最早).
根据现代的比例论,如果A,B,C,D四个量成比例:A/B=C/D,两边分别乘以分数 m/n,得到(mA)/(nB)=(mC)/(nD).
由mA\u003enB,立即可以推出mC\u003enD;
由mA=nB,立即可以推出mC=nD;
由mA\u003cnB,立即可以推出 mC\u003cnD.
欧多克索斯比例论的关键,是将这一性质作为比例的定义,即
设有A,B,C,D四个量,将A与C,B与D分别乘以相同的
倍数就说两个比A∶B与C∶D
相等,四个量可构成比例式A∶B=C∶D.
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推出有关比例的若干命题,而不必考虑这些量是否可公度.这在
希腊数学史上是一个大突破.不难看出,当两个量a和b不可公度时,可按 m/nb或m/n \u003ea/b,把全体
有理数划分成两个不相交的集合L和U,使得L的每一元素都小于U的每一元素,并以此定义
无理数a/b.这令人想起了“
戴德金分割”.事实上,19世纪的无理数理论是欧多克索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过欧多克索斯理论是建筑在几何量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回避了把无理数作为数来处理.尽管如此,欧多克索斯的这些定义无疑给不可公度比提供了逻辑基础.为了防止在处理这些量时出错,他进一步建立了以明确公理为依据的演绎体系,从而大大推进了
几何学的发展.从他之后,几何学成了
希腊数学的主流.
第二个贡献
欧多克索斯对数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严谨的穷竭法,并用它证明了一些重要的求积
定理.穷竭法起源于
安蒂丰(Anti-phon),后来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也使用过,但只是到了欧多克索斯手里,穷竭法才真正成为一种合格的几何方法.穷竭法的逻辑依据,是欧多克索斯由上述定义4推得的下述结果:“设给定两个不
相等的量,如果从其中较大的量减去比它的一半大的量,再从所余的量减去比这余量的一半大的量,继续重复这一过程,必有某个余量将小于给定的较小的量”.这个结果,现在被称为欧多克索斯原理.
阿基米德曾明确地指出,“
棱锥体积是同底同高的
棱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和“圆锥体积是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两个
定理是欧多克索斯首先予以证明的.不过前一个结论曾先由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未加证明地提出过.欧多克索斯的穷竭法可看做是微积分的第一步,但没有明确地用极限概念,也回避了“无穷小”概念.
其他成就
此外,欧多克索斯还研究过“中末比”(后人称黄金分割)和“倍立方”等著名的数学问题 .根据
欧德莫斯(Eudemus)在《几何学史》中的记载,他在研究中末比时应用了分析法.他在这方面的工作痕迹,可用《
几何原本》卷命题5来说明.命题5是一个关于中末比的
定理.一些古代手稿表明,命题5原先是根据比例的一般性质用分析法予以证明的.这一证法很可能出自欧多克索斯之手.他在解倍立方问题时,象阿尔希塔斯一样,曾应用机械来解几何问题,为此遭到主张把作图工具严格限制为直尺和
划规的
柏拉图的批评.
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曾经在一本书中引述过欧多克索斯的解法,可惜的是这段记述失传了.
天文成就
把球面几何用于天文研究
欧多克索斯在
天文学方面最有影响的工作,在于把球面几何用于天文研究,提出一个以
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理论.这种理论起源于早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而为柏拉图所继承.按照柏拉图的说法,整个
宇宙以及其中的一切
天体都是球形的,因为球形是一切形状中最完美的.位于宇宙中心的是地球,宇宙的轴通过地球中心,一切都按从东向西的方向绕轴作匀速
圆周运动.然而事实上,
行星的运动速度时快时慢,时而静止,甚至逆行.对此,
柏拉图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以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结合来解释.他在《蒂迈欧》(Timaeus)篇中说,
太阳、月亮和五颗行星除了每日象
恒星一样从东向西运转一周以外,它们同时还在和
天球赤道平面成一
转轴倾角的另一平面内做独立的圆周运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就使行星在空间的路线被扭曲成螺旋形了.欧多克索斯发展了柏拉图的观点,在《论速率》(On speeds)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
鬼功球理论.他认为所有恒星共处于半径最大的一个球面上,此球每日环绕通过地心的轴线自东向西旋转一周.其他
天体的运动,则由多个同心球的匀速转动结合而成.
太阳、月亮各三个,五颗
行星各四个,连同
恒星的一个,共计27个同心球.这27个球经过适当组合以后,就可解释人们观测到的
天文现象.例如,
金星的运动由这样四个同心球确定:第一个球作类似恒星的运动,每日一周;第二个球沿
黄道十二宫运行,方向和第一球相反,每年一周.第三、四两个球用以说明金星速度的变化.它们的周期都等于金星和太阳的会合周期,即570天,但运动的方向彼此相反.它们的旋转轴和黄道圈的轴所成角度,系根据观测数据来推算.如果暂不考虑第一、二两球,仅考虑第三、四两球运动的合成,就形成一种球面双纽线(如图所示),形如古代的“马镣”,故欧多克索斯称它为“马镣线”.如果结合第二个球沿黄道的运行,则在图上D与A之间,金星将沿黄道运行,在O点的速度达最大值,随启减速,在AB段近于停滞,B点处速度为0.从B到C,金星发生逆行,O点处逆速度最大,C点处速度为0.CD段近于停滞,并逐渐恢复向东运行.再加上第一个球的昼夜运行,四个
鬼功球的结合,就对
金星的视运动作出了一种比较接近的解释.当然,同心球理论纯粹是一种
几何模型,由于它建立在地心说的错误假设上,因而无法与实际
天文现象真正吻合.不久就有批评指出,
行星亮度的变化说明它到
地球的距离也是变化的.但是,欧多克索斯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理论方面,他的同心球模型是建立数学化的天文理论的第一次尝试,也是显示了天才的
独创性的一次尝试.
对星象的长期不懈的观测
欧多克索斯在
天文学上的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工作,是对星象的长期不懈的观测,并在《现象》一书中记述了他的观测结果.书中不仅象地图一样描述了主要
星座的空中位置,而且记载了一些星座在
地平线起、落的情况,为改革历法准备了必要的资料.欧多克索斯后来曾对此书作过全面修订,并以《镜》 为名重新发表.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一本新型的天文历书,即所谓《八年周期》 (Oktaeteris).这本历书及其后的一些仿效本,在希腊人居住地域得到广泛流传.公元前46年,罗马凯撒(Caesar)大帝颁布的
儒略历,又把欧多克索斯的历法思想传遍
欧洲.影响所及,直至现代.
可见,除去
火星的会合周期因某种原因有明显差错之外,其余数据都和现代结果相当接近.这在当时很原始的观测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这类观测结果也为他设计同心球
几何模型准备了所需要的数据.
个人著作
欧多克索斯写过一部七卷的《
地球巡礼》(又名:地球环行) ,总结了他在地理学方面的考察研究结果.根据现存的约一百件残片,可以推知原著的概貌.欧多克索斯从遥远的
亚洲说起,系统地记叙了当时希腊人所能知道的世界的每个部分.并加上政治、历史、人种等方面的详情介绍,还利用希腊神话进行渲染.书中第二卷写埃及,第四卷写包括色雷斯(Thrace)在内的
爱琴海沿岸地区,第六卷写希腊半岛及
北非,第七卷写
意大利,包括一篇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习俗的附记.文笔生动,堪与米利都的地理学家赫卡泰乌斯(Heca-taeus,公元前6—5世纪)的杰作《环游世界》(Ges periodos)相媲美.后失传。
此外,他还写过
天文学著作《镜》(Enoptron)《八年周期》、《太阳的隐没》等,但皆失传。
历史评价
瑞士希腊史家F.拉瑟尔(Lasserre)称欧多克索斯是“和
柏拉图同时代的最杰出的数学家,他由于对三门学科:
几何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他一生的著述很多,除以上三门外,还涉及医学、法律、哲学等多个领域,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