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二级院系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属学科专业创建于1960年,原名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和1984年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设立“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1990年被批准设立“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2年5月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从自动控制系分出成立了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2006年9月学校批准成立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获准设立“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特聘教授岗,可聘长江学者奖励教授2名。
学院现有1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仪器科学与技术”,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微系统与测控技术。
截止2014年底,本学科已招收培养博士生383名,硕士生1196名,本科生3227名。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41人,教授15人(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15人、高级工程师1人。在青年教师中,有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3人。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62%。本学院不仅有以万德钧、黄惟一、翟羽健和周百令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而且有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正旭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梯队。本学科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走在前列,某些研究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
本学科在教学上注重培养教学名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本学科近5年来共培养博士87名,硕士183名,博士后6名。其中培养来自德国的留学博士1名,来自也门的留学硕士1名。目前,本学科在读硕士研究生154人、博士研究生81人。5年来,本学科的本科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大赛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际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人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15人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5人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特等奖学金1人次等奖励。
近5年来,本学科共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本科生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检测技术”、“机电基础实践”本科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参与建设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于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素以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和协作精神好而著称,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
学科体系
本学科专业创建于1960年,原名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被江苏省评为第一期省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使本系具有“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三个博士、硕士授权点。1999年教育部批准“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2000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通过省评估验收。2001年3月我系参与建设的“211”工程子项目“现代化道路交通系统”通过教育部验收,同年7月教育部批准英国达毕大学工程学院赵正旭教授为我系“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特聘教授。截止2000年12月,本学科已培养博士生170多名,硕士生250多名,本科生1800多名。本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并有一定国际影响。
未来学科建设规划是:
(1)力争近几年内“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力争申报成功“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为江苏省第二期重点建设学科;
(3)力争在2005年内申报成功“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4)力争申报成功一项以本系为重点建设、二项以上为参与建设的“211”二期工程项目;
(5)力争近几年内申报成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同时,做好向国内外诚聘“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第二位特聘教授的宣传、申报与筛选工作;
(6)每年引进博士3~5名,硕士2~3名;
(7)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近5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型号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省部委及横向项目100多项,到款总经费7000多万元,其中80%以上为纵向科研经费到款。
本学科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十五”期间国防预研项目——“XXXXXXXXXX技术”和“XXXXXXXX技术”已转化成军工重点型号产品,进入批量生产,产值超过1.5亿元。军用XXXXXXXXXX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形成六个型号XXXXXXX车辆的生产能力,产值约2亿元。GPS-PDA国土资源调查系统(调查之星)被国土资源部立项,在全国十三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
本学科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承担了麻省理工学院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国际重大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的研究任务,参加了中欧国际重点合作项目“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的研究。
本学科近5年来,发表论文近600篇,被SCI、EI收录论文130多篇。本学科科研成果丰硕,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1项,获国际学术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
本学科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以解决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为目标,形成了“以军工为主、军民两用、亦军亦民”的学科特色,开创了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负责国防重点型号项目的先例。本学科在导航定位与惯性技术、微型惯性仪表与系统、机器人传感与遥操作技术、汽车测控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势显著。在导航定位与惯性技术研究方面,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防预研项目和国防基金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其中“XXXXXXXX技术”已转化成军工重点型号产品,装备我国新一代主力战舰上。军民两用技术成果“GPS/DR/MM组合导航系统”在香港特区政府800辆消防车、急救车、警车导航系统的全球招标中一举中标。在微型惯性仪表与系统研究方面,是国内最早从事MEMS陀螺的2家高校之一,先后承担了10多项总装备部重点预研项目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经过“九五”和“十五”的努力攻关,目前在MEMS陀螺的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已取得重要进展。在机器人传感与遥操作技术研究方面,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4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研制成功“SAFMS”系列机器人六维腕力传感器,打破了西方“巴统会”的技术封锁;研制的遥操作机器人及其手控器在远程教育、远程科学实验、防化侦查、远程控制和远程康复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研究方面,承担着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发射过程的虚拟现实仿真任务。
本学科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走在前列。在2006年的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中,我院的学科总体排名为第7位。各个单项排名如下:师资队伍排名第4,科学研究排名第9,人才培养排名第5,学术声誉排名第9。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05-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科体系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