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神
民间信仰中的主司官禄之神
禄神,是民间崇拜的专司功名利禄的幻想神,又称禄星神。古人认为禄神最初是由天上的星辰演化而来,所以禄神也称为禄星。在《史记·天官书》中,斗魁中有一个称为文昌宫的星座,其中包括司禄,他负责管理人间的功名和利禄。
禄神在历史演化中分为天神与人神两个体系,各代有不同的选择、形象、祭祀方式。传统上有“福禄寿三星”之说,后来它们被形象化了。张亚子及五文昌是其中的代表,还与其他神仙如送子张仙、道教天官等有关联。例如,张亚子起初是晋朝官员,后被尊为梓潼神,经历了多次封号和融合,最终成为文昌帝君。在民间年画瓷塑等艺术表现中,三吉星往往一齐出现,其中禄神的形象为怀抱婴儿,或者手牵婴儿。而在众多表示有“禄”的寓意的吉祥图案中,禄神却较少出现,而大多是以“鹿”谐“禄”之音,由鹿来表示禄的意思。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文昌六星,其中禄星负责掌管人间功名和士人提拔。文昌六星位于北斗七星的上方,构成文昌宫。古代故对文昌宫和张亚子都十分崇敬,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信仰由来
古人认为禄神最初是由天上的星辰演化而来,所以禄神也称为禄星。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天上的星辰是按一定的规律性运行的,星官名称与人间官职一一对应。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天官书》中说道:“斗魁戴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日司中,六曰司禄。”用现在的话理解就是,北斗星的上方,有一个筐形的星座,由六颗星星组成,它就是文昌宫。这六颗星星称为文昌六星,其中的最后一颗星名为司禄星,司禄就是掌管功名利禄的禄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考取功名成为士子们实现贡献国家和荣耀祖宗的主要途径。因此,司禄星作为主宰士人命运的神明,广大读书人都对它怀有崇敬之情,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与之对应的还有个南斗星君,据史料记载,南斗星君共有六宫,分别是天府司命星君、天相司禄星君、天梁延寿星君、天同益算星君、天枢度厄星君、天机上生星君。按照这种说法,南斗六星中的第二颗星,就是禄星。南斗星君主管人的爵禄,增减士人和庶人的富贵官禄,还掌握人的福寿生死。因此古人认为,应该用虔诚之心,行恭敬之礼,才能增添福寿、爵禄高升。
除了文昌宫以及南斗六星中的禄星,北斗七星也有主宰世间人禄官的职责。在道教信仰中,北斗七星被视为七元解厄星君,驻守于北斗七宫。它们分别是:天枢宫的贪狼星君、天璇宫的巨门星君、天现宫的禄存星君、天权宫的文曲星君、玉衡宫的廉贞星君、开阳宫的武曲星君、摇光宫的破军星君。魁星则是指斗魁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现、天权,又被称为二十八宿中的“奎星”。道教中魁星是被崇尚为主宰文运的神祇,担任张亚子的亲近侍神。“魁”一词意味着第一、冠军、状元,夺魁代表着获得头名的荣誉。在古代状元也被称为“魁甲”,取得状元及第被称为“大魁天下”。
信仰崇拜
禄神身份
禄神在历史演化中分为天神与人神两个体系,各代有不同的选择、形象、祭祀方式。文昌帝君及五文昌是其中的代表,还与其他神仙如送子张仙、道教天官等有关联。例如,张亚子起初是晋朝官员,后被尊为梓潼神,经历了多次封号和融合,最终成为文昌帝君。在宋元时期,碌神形象也融入到民间节庆和表演活动中,如“跳加官”和“天官赐福”,用以祈愿观众升官发财。
天神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文昌六星,也被称为文曲星。这六颗星分别是: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司中(主右理)和司(赏功进士)。每颗星都有其独特的职责,掌管着文运和禄籍,因此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士人学子的崇敬。
人神又分为两种,一是张亚子,一是五文昌,其中五文昌包括文昌帝君在内。
五文昌包括以下几位:
神职形象
由于禄神的职责与功名禄位相关,因此他通常被形象化为一位官员的形象,例如在永乐宫壁画中,文昌帝君的形象被描绘成类似宋代帝王的外貌。在宋元时期,出现了以伪托文昌帝君的名义流传的《文昌帝君阴鹭文》,其中帝君的言辞强调他的仁爱和善行,以鼓励人们秉持道德原则。这种观念深受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并在清代的《阴鹭文图证》中得到了进一步表现,将文昌帝君形象描绘为士人,骑马、带着僮仆,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拜礼。
在民间祭祀禄神画像的禄年画中,禄神形象更为丰富复杂。如:清代年画中碌神头戴犊头,身着官服,足登云头靴,一手捧爵,象征“加官进爵”之意。 清代漳州市年画《富贵香祀天官二幅》中,天官冠服打扮,一手执官笏,一手捧官帽、爵器。 清代天津杨柳青镇年画《天官赐福二幅》中,天官冠服打扮,袍服上绘白鹤、不死鸟、牡丹等图案,分别手持“当朝一品”和“天官赐福”的条幅,身边的僮子分别头顶摆放冠帽和石榴的托盘。周边画满琴棋书画、兰菊牡丹、古玩雅赏等器物与云气。 苏州桃花坞《天官五子》年画表现的是“五子登科”主题,画中天官官袍形象,他一手拿着赐福圣旨,一手抱着手举莲花的僮子,肩膀旁边是一位双手举花灯的僮子,下面分别手举仙桃、石榴、拂手和春梅。包含着祈禄、祈福、祝寿、报喜乃至送子等。 在朱仙镇《福禄寿》年画中。福星画在南极仙翁和禄神之后,形体也比位神仙大些。
神格职能
自古以来,人们便常将福与禄共用,指福分与禄位。禄神是掌管文运利禄的神灵。
禄神除了掌管士人文运利禄之外还具备掌管人的福寿生死和送子的职能。早在几百年前的戏剧唱本中,就出现了“禄星抱子下凡尘”“禄星送子下祥云”等瑞安鼓词。在一些传统的风俗画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禄神抱着一个小孩,或是用手拉着一个小孩。可见禄神早已成为送子的神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子与禄密切相关,因为人们都是期望得到贵子,而高官厚禄就是贵。民间就赋予了禄神的送子职能。
信仰传播
在古代,年画扮演着类似于今天报纸和电视媒体的角色,其发行量巨大,影响力广泛,因此在造星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年画图案以官禄世袭为主题,满足人们对功名富贵和升迁的向往,如“功名富贵”“太师少师”“五子登科”等,反映了人们渴望高官厚禄的心愿。古代社会中,官职的晋升直接关系到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官吏们渴望升迁,这在年画中得到了准确的表达。科举制度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金榜题名代表着享受皇粮、尊荣地位的生活,因此备受士人梦寐以求。年画中有大量图案表现了禄的含义和士人追求高官厚禄的愿望,如“连中三元”、“五子夺魁”等,其中鹿纹成为“禄”的象征,广泛用于文具装饰,代表着禄位的追求。总的来说,古代民间年画以祈禄文化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高官厚禄和升迁的渴望,以及科举和功名富贵的追求。
拜禄习俗
对禄神的奉祀,与对福、寿二神大体相同。在民间年画瓷塑等艺术表现中,三吉星往往一齐出现,其中禄神的形象如前所述,怀抱婴儿,或者手牵婴儿。而在众多表示有“禄”的寓意的吉祥图案中,禄神却较少出现,而大多是以“鹿”谐“禄”之音,由鹿来表示禄的意思。
在民间看来,农历七月初七是魁星的圣诞节。魁星是星官名,主管文运,因而古代人对魁星非常崇敬。于是,他们就在七夕这一天拜魁星,祈求魁星能够保佑自己官运亨通。中原地区宁德市一带的读书人也非常崇敬魁星,在他们看来,魁星的地位紧随文圣孔子之后。在人丁兴旺的家庭里,七夕晚上,家里会摆上两张香案,一个拜织女,一个拜魁星。男女被分成两组,分别祭拜。古代学子除了祭拜张亚子之外,还会祭拜“魁星”。由于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星就是“魁星”,所以民间有“魁元”“魁首”的说法。魁星也是主宰文运与官运的星神,在古代的学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要想“高中魁首”,就得拜魁星。
中原地区早有在门柱子上贴对子的风俗。对子也称对联,起源于桃符,最早用文字写成的对联出现在五代时期。张仙的原型之一后蜀后主孟昶曾书写:“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市。”这副对联表达了吉祥之意。对子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民间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婚丧嫁娶等日子都有贴对子的习俗。其中许多对联是关于迎禄内容的。如: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在一些寿联,或是挽联里也有关于官禄的内容。如:“官尊四品”“科连四世”“想共我享万钟禄,想共我披一品衣”等。
古代在正式戏曲演出之前,会有一段外加的表演,即“加官”,也称“跳加官”。这段表演多是由一个人完成,表演者身穿母树大红袍,头戴白色面具,手拿大臣上朝时用的笏,在台上摆出十足的官架子,绕着舞台走几圈,便下场。期间,表演者既不说,也不唱,只是一味傻笑。之后,表演者抱着作为道具的小孩再次出场,还是绕上几圈就退场。最后,表演者手拿红色条幅出场,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条幅上的吉祥颂词:“天官赐福”“高官厚禄”“官禄贻谷”“加官进禄”等等。同样也是绕舞台几圈,之后退场。接着开始正式的节目。
张亚子的诞生日为二月初三,在清代,这一天都会举行不同程度的祭祀活动,以此庆祝文昌圣诞。“文昌会”是民间自行发起的活动,大家凑钱买猪、羊、鸡以及酒香火等贡品,在文昌庙里举行祭祀仪式。仪式举行完毕后,大家肆意畅饮,相互说一些吉祥的话语,如“金榜题名、加官进禄”等。此外,大家还交流读书经验与科考的体会等,在喝酒过程中还行酒令,吆喝几声“五魁首”“三元中”。
文化内涵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文昌六星,其中司禄星负责掌管人间功名和提拔士人当官。这六星位于北斗七星的上方,构成了文昌宫。科举考试在古代是士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状元备受尊敬。随着科举制度兴起,读书人为了实现状元梦,虔诚崇拜文昌宫。他们会根据文昌宫的明暗来预测文运,兴高采烈或愁眉苦脸。尽管没有科学依据,文昌宫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地位,不仅民间百姓,连历史学家、文学家、达官显贵和皇帝都深信不疑。
禄神是广受民俗信仰喜爱的神祇之一。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贴《加官进禄图》来寓意吉祥。此外,也有习俗将福、禄、寿三位星神一并祭奉,因此春节市场上可以随处见到这些主题的年画和风俗画。有些市场上销售的墙砖上甚至绘有《福禄寿三星图》。在《加官进禄图》中,禄神戴着高冠,身着官袍,手持笏板,穿着朝靴,一手还领着一只鹿(象征“禄”)。而在《福禄寿三星图》中,老寿星则依靠着藤木拐杖,拐杖上挂着装有长寿仙丹的宝葫芦,头上则有一只蝙蝠(象征“福”),身旁站着一个持大寿桃的侍从,另外还伴随着一只鹿和一只鹤。这些图案传达着福、禄、寿三星庇佑,祝愿一切顺利,官运亨通,幸福长寿。
相关禄文化
古代有一种“十干禄”的说法。《渊海子平》说:“甲禄在寅,乙禄在卯,丙戊禄在已,丁已禄在午,庚禄在申,辛禄在酉,壬禄在亥,癸禄在子。”看法以日干五行为主,结合年、月、日、时地支。 如果从自身天干出发,禄在年支的叫做岁禄,禄在月支的叫建禄,禄在日支的叫坐禄,禄在时支的叫归禄。例如庚日出生的人,年支逢申,就是岁禄,月支逢申,就是建禄,日支逢申,就是坐禄,时支逢申. 就是归禄。其他日干见禄依此类推。 禄为养命之源,命中逢上,一生衣禄不愁,然而最怕犯已冲或入空亡如果这样,反而衣禄不足了。
祈禄建筑
魁星岩位于福建永春县奎峰山麓,是国内仅有的两处供奉魁星的寺庙之一。古称"詹岩",南宋时的陈朴和颜应时曾在此读书,并一同考中进士。因此,人们以"文曲华世"和"广昌文运"之意命名为魁星岩。魁星岩的寺庙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后由著名高僧圆觉于南宋乾道四年重新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气势非凡。庙内供奉众多神像,其中魁星神像尤为独特和引人注目。传说魁星是文曲星下凡,虽多次考试未果,最终考上却因相貌丑陋而未能中选,怒而踢掉书斗,投水自尽。人们为了崇敬魁星的才华,雕刻了他的塑像,其形象为青面獠牙,散发披肩,相貌丑陋,右手握笔,左脚踢三元方斗。民间祈求魁星能赐予文运。魁星岩还有许多梵文摩崖石刻,如"文曲华世""迎云""佛盆"等。
"达天阁",又称为常被当地人称为"新石房子",是云南西山众多名胜之一,包括龙门石坊、圆形平台、石室神像、楹联等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位于石室中央的魁星点斗像。魁星像约高三尺,右脚踏头,左脚踢斗,手持朱笔,整体气势雄伟。传说古代状元是由魁星点选的,命运好的考生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而其中的尤为杰出者,被尊称为"独占整头",也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典故。
最高的魁星楼是黑龙江的双城魁星楼。一百多年前,双城还叫双城区。光绪十八年,双城通判孙逢源请求皇帝批准捐资修建大成殿,双城籍内阁中书张邦彦以及其他一些人,向孙逢源表达了他们兴建魁星楼的意愿,旨在兴当地文运。孙逢源把他们的意愿一并报告给了皇帝,并且得到了批准。后来,官府组织人力建起了双城魁星楼。
相关故事
嘉祐年间,赵祯已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一晚他梦见一位挟带弹弓的男子告诉他,没有儿子是因为受天狗的影响,而这位男子自称为桂宫张仙,专门为人间送子。宋仁宗醒来后相信了这个梦境,并将张仙的画像挂在寝宫,后来张仙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送子神。
古代读书人之间盛行一首关于魁星的诗:“二十八宿我为魁,文章兴衰我主宰。状元及第由我点,得中状元靠魁星。”明朝万历年间,由于大学士张居正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张嗣修毫不费力考取了进士第二名,三年后另一个儿子张懋修也被主考官预定为状元。为显示考试公平,张居正希望让张修与举子沈君典、汤显祖同时考中。但沈君典屈服于权贵的诱惑,而汤显祖坚守原则,不愿与张懋修来往。最终,张懋修成为状元,而汤显祖因拒绝妥协而落榜。这导致广大士人的不满,于是写了首诗来表达对张居正的不满和愤怒:“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做探花郎。”古时读书人无法掌握自己的仕途命运于是寄望于掌管文运的魁星,希望能点中自己,金榜题名。
相关文学
该书对各种有关禄神的说法追踪溯源,对禄神的来源、功能、传说、演变历史、民俗意味和民间图画分别予以解析、探究和描述.对中原地区传统的禄文化进行透视
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丛书“福、禄寿、喜、财”。从字源字义、到典故风俗,从字神崇拜、到祝祈轶闻,皆旁征博引,煮趣盎然。这套书的出版让大家了解“福、禄、寿、喜、财”文化的愿望得以实现。
参考资料
国学︱什么是“文曲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4-01-08
目录
概述
信仰由来
信仰崇拜
禄神身份
神职形象
神格职能
信仰传播
拜禄习俗
文化内涵
相关禄文化
祈禄建筑
相关故事
相关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