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哈图木·阿杂木(
阿拉伯语专业:مَكهدُمِ اَزَم,1461 年/1462 年-1542 年/1543 年),
乌兹别克语译作“玛赫杜米·阿札木”(乌兹别克语:Maxdumi Aʼzam),原名
艾哈迈德·曼苏尔卡萨尼(阿拉伯语:خَسَنِ ال ضَهبِدِ),即艾哈迈德·伊本·毛拉纳贾拉尔·丁·卡萨尼,其为 16 世纪中亚伊斯兰教苏菲派领袖,纳克什班迪教团首领,同时也是西域黑山派与白山派和卓家族的始祖,玛哈图木·阿杂木是其尊称,意为“伟大的导师”。
玛哈图木·阿杂木在年轻时于
塔什干的经学院进行学习,在求学期间加入了纳克什班迪教团,并成为教团首领穆罕默德·哈孜的门徒。1516 年穆罕默德·哈孜离世后,玛哈图木·阿杂木承接教团领袖之职,在
中亚河中地区颇具声誉。他提倡苏菲信徒应于礼拜(哈纳卡)堂内进行静修,仅在传教布道时可长期外出,且其认为跳神仪式是必要的,有一定的
泛神论倾向。他主要在河中地区开展活动,也积极投身于昔班尼王朝的政治事务中。在 1542 年至 1543 年间(回历 949 年),玛哈图木·阿杂木在
撒马尔罕附近逝去。他安排其长子玛木特·额敏继承纳克什班迪教团首领之位,其余诸子则前往各地进行传教。
伊斯兰教历866年(西历1467年-1462年),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部的柯散(
乌兹别克语:Koson,今
乌兹别克斯坦卡桑赛Kosonsoy)。其父名为赛叶特·扎拉里丁,祖父为赛叶特·布拉尼丁。据说其祖先是来自
麦地那的
阿拉伯人。
后世文献记载其为
穆罕默德之女
法蒂玛与哈里发阿里的次子伊玛目侯赛因之后裔。《
西域同文志》及《
西域图志》、《和卓传》、《阿帕克和加传》、《大霍加传》载有玛哈图木·阿杂木先人谱系,均溯及
什叶派十二伊玛目的第八代伊玛目阿里·本·穆萨。但是,这些谱系中前八代人(从穆罕默德至第八代伊玛目)与后三代人(玛哈图木·阿杂木及其父、祖父)之间的人名,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世代数均不
相等,每一代人的名字也不同。美国学者施瓦茨等人认为,这些谱系是后人伪造的,玛哈图木·阿杂木并没有穆罕默德家族血统。若以公历622年作为穆罕默德的年份,以1542年作为玛哈图木·阿杂木的年份,则平均每代人在46岁时才有第一个儿子,即使在现在也是不可能的。
玛哈图木·阿杂木年轻时在
塔什干的经学院学习,求学时加入了纳克什班迪教团,成为教团首领穆罕默德·哈孜的门徒。1516年穆罕默德·哈孜去世,玛哈图木·阿杂木继承教团领袖之位,在
中亚河中地区享有盛望。他主张苏菲信徒应在礼拜(哈纳卡)堂内静修,除非传教布道才能长期外出。他认为跳神仪式是必须的,有
泛神论的倾向。
玛哈图木·阿杂木主要在河中地区活动,也积极参与昔班尼王朝的政治事务。晚年的玛哈图木·阿杂木曾在
叶尔羌汗国拉失德汗统治时期到过西域的哈实哈儿(今新疆
喀什市),娶了蒙古
察合台汗国王室女子比比察,生子伊萨克,即 圣人伊萨克(一译伊斯哈克·瓦里)。但同时代的
米尔咱·海答儿在《
拉失德史》中对玛哈图木·阿杂木只字未提。后来的楚剌思《编年史》也未记载他到过叶尔羌汗国。1542年至1543年间(回历949年),玛哈图木·阿杂木卒于
撒马尔罕附近。
伊萨克因其母出身
叶尔羌汗国王室家族,血统尊贵,成为能与玛木特·额敏抗衡的力量。伊萨克后来离开
中亚河中地区地区,前往其母家乡喀什噶尔传教,成为黑山派之祖。
玛木特·额敏之子
玛木特玉素布也在明代末年来到喀什噶尔,成为白山派之祖。伊萨克与玛木特·玉素布在西域的后裔被称为和卓,意为“
圣裔”,即
穆罕默德的子孙,受到当地人的狂热崇信。黑山派与白山派和卓则在明末清初展开了残酷的争斗。
波罗尼都之子阿不都哈里克等人被清军送往北京,编入八旗蒙古;另有一子
萨木萨克死在
浩罕汗国。
萨木萨克之子
迈玛特玉素普、
张格尔、
巴布顶分别于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潜入新疆作乱。三人的后代
卡塔条勒(卡塔条勒)、克齐克罕(阿布都拉)、呵里雅、布素鲁克、
倭里罕也曾随浩罕军队来到新疆,最后在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中败亡。
在
阿帕克和卓(阿帕克和卓)统治喀什噶尔时期,黑山派遭到镇压,和卓舒艾布被杀,达涅尔逃往
克什米尔。
准噶尔汗国浑台吉策妄阿拉布坦重新控制天山南路后,任命达涅尔管理
叶尔羌汗国、喀什噶尔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