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报》是由俄国人创办的一份中文报纸,成立于1906年3月14日,是
哈尔滨市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洋报”。该报最初位于道里宽街,后来搬迁至道里十二道街。
《远东报》的诞生标志着哈尔滨市中文媒体的历史开端。这份报纸在
中东铁路的背景下,经历了15年的发行历程。虽然它主要服务于
俄罗斯帝国的宣传目的,但它也记录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远东报》由中东铁路公司资助成立,属于中东铁路新闻出版处的一部分,是中东铁路的官方刊物。其创始人
史弼臣是一位
俄罗斯人,他在俄国东方学院接受教育。该报的早期
工作地点位于道里宽街,后因业务发展而迁移至道里十二道街。《远东报》在其运营期间,一直聘请华人担任主笔,以确保其内容能够被当地读者理解。顾植是首任主笔,随后还有
连梦青和杨楷等人接替此职。报纸的版式模仿了
上海市的《
时报》,并使用中文日期。1910年至1911年间,由于资金充足,该报成功击败了竞争对手《滨江日报》和《东陲公报》。此外,《远东报》还对中国的政治事件进行了客观报道,包括1919年的“五四”运动。然而,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中国逐渐收回
中东铁路的主权,该报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1918年开始,报纸规模缩减,最终在1921年3月1日正式停刊。停刊后,其设备被转交给中国商人范介卿,用于创办新的《滨江时报》。
《远东报》作为一份中文报纸,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宣扬
俄罗斯帝国的远东扩张政策。尽管如此,该报在某些时候也会对
中原地区内部的政治斗争进行客观报道。例如,对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该报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支持。此外,当
哈尔滨市爆发
鼠疫时,《远东报》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显示了其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