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其主要剧情为:上海第二工业局所属的机器厂和炼氧厂,由于生产大幅度的增长,某些原材料发生了暂时困难。党组书记兼局长田放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深入发动群众,满腔热情地支持搞技术革新,使生产量提高60%,有保守思想的副局长梁知平也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
炼氧厂的工人们根据老工人朱冬生的技术革新建议,经过一夜的奋战,就将
氧气产量提高百分之二十。由于产量的增加,与炼钢密切相关的氧气和
碳化钙发生暂时困难,局长田放认为应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工业局副局长梁知平认为只有扩大基本建设和增加机器设备才能解决问题,因此,他一面拟定扩建计划,一面要机器厂厂长吴健将原定为氧气厂制造的三套炼氧设备增加到十二套。
吴健提出这样将影响其它产品的完成,原材料有困难。梁知平暗示将其它产品缓制让路,至于原材料,他通知局供销处处长王群,一次拨给。机器厂的工人金大海和诸勇祥提议用小
车床制大机器,用
柏油、木屑代替
碳化钙。
于是,二人产生分歧。王群是梁知平的未婚妻,她也同意田放的意见,劝梁知平不要太固执。吴健因为局里指示增加生产任务,抱怨田放不了解情况,田放指出金大海和诸勇祥等群众的技术革新是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氧气厂的工人仍在继续努力提高生产。
当进行提高产量百分之四十的试验时,机器的震动波及到厂房。梁知平决定停止试验,要
王群把原材料用到扩建工程。梁知平连夜向田放汇报情况,提出马上投入扩建工程,但田放要他总结经验,继续试验。
而梁知平则认为田放过分相信了群众。
氧气试验失败的原因尚未找到,而诸勇祥的
碳化钙代用品的试验又发生爆炸。可是田放依然没动摇依靠群众搞技术革新的信念。
蒋天流(1921—),曾用名蒋咏青,
太仓市人。上海大同大学经济系肄业。1940年入上海剧艺社,先后参与《圆谎记》、《家》、《愁城记》、《北京人》等话剧演出。 1941年转入华艺剧团,主演话剧《云彩霞》而知名。
1942年,去
重庆市加入中国艺术剧社为演员,参加演出《戏剧春秋》、《草木皆兵》等剧。
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芳草天涯》等剧,同时参加拍摄《母与子》、《
太太万岁》等影片。
而立之年的张浩生活并不如意,前女友回国之后要带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五年时间的女儿,而他自己连工作都保不住,生活对他而言就是一团糟。这天,试用期结束之后张浩再次未被录用,而他在一通鬼使神差的电话中得知一位业主急需找人照看自己出国归来的十二岁女儿,张浩在半推半就中答应了这位林先生的请求,而张浩与林先生的女儿开始了一天的相处,彼此也正在被陌生的力量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