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千里,名天骥。粹卿子。江苏吴县人。清光绪六年生(1880)。
光绪二十八壬寅优贡。家学渊源,精习楷法,长,於秦篆
汉隶、
章草、
魏晋诸家,无不窥其堂奥。晚年益精进,挥洒自如,神完气足,於秀丽中饶有金石气。所作诗词,清新飘逸,别饶意趣。兼工治印。历任龙门师范学堂、中国公学、及
复旦大学教员、暨行政院交通部秘书、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
吴江区等县县长。
清末民初,吴江县
同里镇的文化名人中有“杨柳松柏”四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柳是
柳亚子(柳本是黎里人,早年到同里读书,师从金松
岑松);松,
金天羽;柏,陈去病,去病字伯儒,取其谐音柏;杨就是费孝通的舅舅杨天骥。
杨天骥(1882-1958),原名锡骥,改天骥,字骏公,号千里,别署茧庐、天马、东方、闻道等。千里的父亲杨敦颐
进士出身,官至
江苏省学政,儿时的千里跟随父亲到驻地
镇江市读书。由于家学渊源,父亲督责有方,千里五岁读书,六岁开笔,每天生活在书籍笔墨之间。父亲为了儿子应考科举,让儿子操练楷书,这为杨千里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千里读书用功,袭承父学,善于撰写各种诗词文章,尤其擅长书法和篆刻,对于秦篆
汉隶、
章草魏晋诸家,无不窥其堂奥,广采博收,碑帖并重,吸纳了南北各派的风骨气质,融入自身的书法之中,立出自家法度,成就了个人面目。
1899年,杨千里进入上海南洋公学读书,
光绪二十八年(1902)推为壬寅科优贡。“
苏报案”时,参与营救
章太炎等人,并声援苏报,积极倡言舆论自由。与父亲杨粹卿合著有《满夷猾夏始末记》,控诉清廷残民罪行。与
金天羽等人资助
邹容出版《
革命军》一书,在苏州仓米巷党团案中求助于
蔡元培先生,营救遭
中国国民党逮捕的陈廉贞等进步青年。1904年任上海澄衷学堂国文教员,接下来,参加同盟会和南社,一度任
孙中山秘书。
武昌起义时,积极参加陈英士所领导的进攻江南制造局及道台衙门的战斗。制造局总办张楚宝仓皇出逃,留下一辆马车,车黄漆,非常触目,陈英士得到后转赠天骥,天骥每天乘坐马车到报社上班。杨先后出任《
申报》和《
新闻报》主笔,当时洋人
福开森执掌大权,天骥不去趋奉,常作倨傲之态,福开森决意停他的职,天骥闻讯笑笑,扬长而去。
1917年,天骥到
广州市,加入
中国国民党,1920年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1921年任中国代表团咨议,参加太平洋会议。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任
江苏省无锡市县长,1927年4月,任
吴江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1929年7月至1930年5月任吴江县县长。历任
国民政府财政部
主事、事、秘书、教育部视学、交通部秘书、监察院监察委员等。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湘桂、
重庆市,以卖字和篆刻为生,结交了一批书画篆刻同道。53岁那年,天骥取
苏轼“白发苍颜五十三”诗句,刻成印章,朋友梁爰居小天骥一岁,约定次年转作赠品,陈倦鹤更小一岁,说后年再赠倦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