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鲫是以
散鳞镜鲤(
德国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采用远缘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的鲤鲫杂交三倍体新品种,因它全身布满排列整齐且晶莹的金黄色鱼鳞,外形和鲫鱼相似,所以取名为黄金鲫。该品种体高,体型优美,头小,头后
背部隆起,体厚实丰满,有一对较短的吻须,无颌须,全身披鳞晶莹,排列整齐,侧线鳞30-32枚,体色金黄色。
黄金鲫是2007中国新兴的一个淡水养殖品种,无野生分布,在中国天津、
河北省、
山东省、
辽宁省、内蒙、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江苏省等省市地区养殖较多。黄金鲫为底栖性鱼类,常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适温范围广,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不良环境,如低氧、碱性较大的水体中也可以生存。
黄金鲫具有肉质紧、细刺少、味道鲜美、抗逆性强、耐低氧、容易养殖等特点,可在全国范围内养殖。同时黄金鲫营养丰富。经中国权威部门化验证明,黄金鲫的含肉率比
彭泽鲫高11%以上,且含有23种氨基酸,受消费者欢迎。除生产供人们食用外,黄金鲫还适于垂钓,因而也是休闲
渔业的好品种。
养殖历史
黄金鲫是中国国家级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
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自2001年以来,经过8年的试验,育成的鲤鱼和鲫鱼杂交新品种(是以
散鳞镜鲤(
德国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2007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在中国推广的淡水鱼类养殖新品种。因其经济效益不错,黄金鲫成为成为农(渔)民致富的新品种。
形态特征
黄金鲫外形与常见的鲫鱼类似,比一般鲫鱼要宽、高、厚。体型壮实丰满,背稍高、微弧形。体长适中,体色金黄。头较小,吻圆钝,马蹄形,口裂较小,亚下位,能收缩,同时有一对较短的吻须。颌无须,有两个点状的小凸起。眼睛较其他鲫鱼大,位于鼻后。背厚实略呈弧形,腹部平直。尾叉形,上下叶末端圆钝。全身鳞被整齐,鳞片晶莹牢固,侧线鳞30-32枚,排列清晰。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黄金鲫是2007中国新兴的一个淡水养殖品种,无野生分布,在中国天津、
河北省、
山东省、
辽宁省、内蒙、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江苏省等省市地区养殖较多。
栖息环境
黄金鲫为底栖性鱼类,常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适温范围广,在0~38℃都能正常生存。其生长水温为12~32℃,旺盛生长水温为16~28℃;对盐度耐受力较强,可适应盐度17以下的半咸水。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黄金鲫属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和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人工配合饲料。对饲料的蛋白要求不严格,一般投喂鲫鱼料即可。同时黄金鲫是一种耐低温的鱼类,早春当水温达到6℃时就开始觅食,到晚秋水温下降到5℃左右时还有不同程度的觅食,人工饲养时采食点低。
集群行为
黄金鲫有着天然的集群摄食习性,在温度、环境适宜时,常上浮水面集群绕池游逗。当其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时,便各自急速下沉逃窜。当水温低于15℃以下时,群体活动大都在池塘的底层水体中,在池水的最深处集群越冬。
节律行为
黄金鲫是喜欢活动和游泳,不善跳跃,通常在黄昏和黎明时活跃。
生长繁殖
黄金鲫是通过异种两性遗传基因重组培育而成的杂交物种,其性腺发育功能弱,生理上不孕不育,需要每年引种,不能自繁自育。
同时由于黄金鲫是杂交物种,无生殖功能,其所有营养物质均用于生长。所以,其生长特别快,比普通鲫鱼快2倍以上。而且抗病能力强。从目前已推广的地区看,黄金鲫不易发病,未发生大规模病害。从水花(鱼苗)至夏花出池成活率达65%以上,从夏花至秋片(鱼种)出池存活率达85%以上,从鱼种至商品鱼出池存活率达98%以上。除此之外,黄金鲫抗逆性能也较强,它耐低氧,当养殖水体溶氧在3-4mg/L时,仍能正常摄食生长;耐低温,其能在水温1.5℃,冰下水位1.2m的池水环境中安全越冬;其食性和消化也是继承了双亲的功能,在池塘条件下,对人工配制的全价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性能强,饲料转化率高。因而,黄金鲫生长能力强。
人工养殖
养殖技术
黄金鲫是鲤鲫杂交种,由红鲫为父本和
散鳞镜鲤(
德国镜鲤)为母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属于一种三倍体的新品种,2010年被遴选为农业部
渔业主导品种。
池塘准备
产卵池土塘或水泥池均可,鱼苗池面积以适当大小为宜,太小或太大,均会影响鱼苗生长。鱼苗池的水深,要求保持在1.5m以上。池形及池底:以长方形的形状为佳,池底平坦便于日常饲养管。产卵使用前用清水冲洗干净。
人工繁殖
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室外池塘水温稳定在18~20℃时即可进行人工繁殖。配对雌雄鱼按照1∶3-5的比例配对。配对成功后将粘附鱼卵的鱼巢移入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扎好苗床,静水孵化。一般水温在18-20℃时5-7天可孵化出鱼苗。
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注意季节变化,预防可能发生的病害,及时检查鱼体,做好相应的养殖记录。日常管理中要密切关注水质的变化,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水质监测,远离污染区域,做好消毒工作,科学放养、科学投喂,日投喂每天四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阴雨天气及时打开增氧机防止缺氧。
病害防治
池塘主养黄金鲫主要病害有
寄生虫病、细菌性鱼病和出血病,寄生虫病主要是
指环虫病和
车轮虫病,细菌性鱼病主要是
竖鳞病。病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可根据定期检查、镜检观察及鱼类吃食活动是否正常进行评估。在放养后,每月三次泼洒
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消毒,如发现正常天气鱼类吃食明显减少或活动异常,说明可能有鱼病发生,应及时诊断,对症下药。
主要价值
黄金鲫适应性强,适合长途运输,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池塘养殖。
黄金鲫膘肥体厚,肉质紧,含肉率高,细刺少,脏器小,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国家权威部门化验证明,黄金鲫的含肉率为鲜重的71.33%,比
彭泽鲫高11%以上, 其
蛋白质含量为鲜重的18.61%,且含有23种氨基酸,因此,该鱼深受消费者欢迎。
除生产供人们食用外,黄金鲫还适于垂钓,因而也是休闲
渔业的好品种。
产业现状
自2001年以来,历经8年的推广养殖实践,黄金鲫已推广至全中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苗种达20亿尾,推广面积达1.67万hm2,据不完全统计,该品种每养殖1亿尾,仅就纯生长增重一项计算,每年增产3.5万吨,增收超过3.5亿元,成为农(渔)民致富的新品种。
黄金鲫在北方高寒地区养殖较早,如2009年
黑龙江省林口县池塘主养黄金鲫试验,采取池塘主养黄金鲫高密度套养鲢鱼技术模式,采用通威饲料技术配方自制饲料投喂,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后以黑龙江省海林市石河官草渔场专池养殖黄金鲫为例,该渔场自2016年开始专池养殖黄金鲫鱼种和
成鱼,从几年来养殖成果看,在东北地区池塘养殖黄金鲫的总体效益相对比较高。鱼种养殖当年最大个体可长到300g/尾以上,第二年接续饲养可长到750g/尾~1000g/尾,鱼种池亩产量均达到500kg、亩纯利润2000元以上;成鱼池亩产量均达到400kg、亩纯利润500元左右。此外,该渔场针对黄金鲫长速超快的特点,也常采用不同放养密度来调解出池规格,以满足市场对黄金鲫不同鱼种规格需求,提高生产效益。
就2015年以来,各养殖场创新养殖模式,实施“人放天养、塘育湖出”,提升鱼肉品质,在渔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