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属
龙胜各族自治县;1983年3月,红旗公社改为大榆树乡。截至2020年6月,大榆树乡下辖16个行政村。
大榆树乡地处
阴山山脉南麓,境域属滩川丘陵山区,
平均海拔1580米。最高点位于大南沟明星山顶,海拔1968米;最低点位于麻地卜滩川腹地,海拔1489米。
大榆树乡境内河道多为
季节河,雨季山洪暴发,天旱河床干涸。最大的河流为十里河,从孔督营经阳坡子、麻地卜、河子最后汇入
大黑河,境内河道长15.9千米,属大黑河一级支流。
大榆树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
霜冻、冰雹、大风、
寒潮、虫害等。干旱灾害年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4—6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70年7月2日,原大榆树乡、后房子乡因灾毁坏耕地270亩,机电井和吃水井17眼,闸口3处,毁坏河道5988米,林木15亩受灾面积57.4公顷。
大榆树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金、银、铜、
大理石、
碳酸钙。其中钼储量16万吨,已经开发的有中西矿业,位于境内羊圈湾行政村大苏记,矿区面积40平方千米,可采量12万吨,年产钼精粉0.8万吨;境内野生动物有
东方狍、
狐属、
欧洲狗獾、松鼠、野兔、
百灵、
猫头鹰、雕、半翅、
石鸡、雉、
鸿雁等十余种;有森林38平方千米,天然林木有
白桦、山板榆、
蒙古栎、
山槐、
云杉、
侧柏、
榔榆、旱杨;天然药材有黄芪、甘草、大黄、防风、盖
母草、枸杞等20余种。
2011年末,大榆树乡总人口23302人。另有流动人口10780人。总人口中,男性12443人,占53.4%;女性10859人,占46.6%;14岁以下3728人,占16%;15—64岁13049人,占56%;65岁以上6525人,占28%。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2929人,占98.4%;有蒙古、满、回、
布依族、拉、彝6个少数民族,共373人,占1.6%。超过百人的少数民族为蒙古1个民族,达23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2.2%。2011年,人口出生率3.8‰,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3人。
2011年,大榆树乡有耕地面积9.4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0.7万亩,林地面积17.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粮食作物以马铃薯、
莜麦、玉米、
豆类、杂粮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200吨,其中马铃薯5100吨,玉米204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5435亩,产量9239.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2050头,年末存栏7905头;羊饲养量7.2万只,年末存栏7.25万只;牛饲养量1310头,年末存栏2320头;家禽饲养量7.7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117吨,其中猪肉1797吨,牛肉20吨,羊肉1300吨;禽蛋55吨,
牛奶20吨;畜牧业总产值0.6亿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完成退耕5.4万亩,还林10.6万亩,荒山造林1.3万亩。
2011年末,大榆树乡有中心医院1所,
村卫生室3个,个体诊所6个;病床2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
执业助理医师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出院病人650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2011年,大榆树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74户,人数2921人,月人均118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2人,支出1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42人,支出7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农村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315人次,共支出13.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8.5万元,比上年增长8%。发放自然灾害救济款3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