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在玑(1889--1928)。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后,在部队见习两年,又进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重兵。毕业后任捧、连长。1920年自
上海市去广东,东征时任辎重队队长。1924年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1928年在南京任少将参议。
黄在玑(1889--1929),别号玉衡,
江西省贵溪县志光乡西江黄村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教师家庭。父亲黄火孙在家乡教私塾,幼年在父亲身边读私塾。黄在玑从小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让16岁的黄在玑续学。1905年,黄在玑考入南昌军事学校学习。1909年进入南京陆军中学学习,毕业后在部队见习两年,再考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辎重兵(当时叶挺、
陈诚、
白崇禧、张治中、
顾祝同、
熊式辉、傅作义、
刘峙都曾在保定军校学习)。毕业后在部队担任过辎重兵排长、连长。1920年,黄在玑与刘峙从
上海市去广东参加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队。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当时学校已招新生三千余人,其中
黄维、
桂永清、何基、艾启钟、
熊敦、黄人俊等
贵溪市人是黄埔第一期的学生。黄在玑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辎重教官、黄埔军校第三期辎重队长,与任战术教官的刘峙是同事加好友。
为统一
广东省,顺利北伐,广州革命政府于1925年1月15日发布《东征宣言》,组成以
杨希闵为总司令,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的的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军。东征联军约5万人,于2月1日,分三路向
陈炯明部发起进攻。作为教官的黄在玑跟随
蒋介石参加了学生军东征,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辎重营长。. 东征主力是
黄埔军校学生军的两个团共三千五百人。在战斗中,他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第一次东征,不到两个月就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三万多人,陈军退到
闽南地区。为了彻底消灭反革命军队以统一
广东省,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东征前,黄在玑将随军的妻子李水秀和儿子黄粤星送回
贵溪市。
1926年9月,黄在玑在第一军参加北伐,当时
刘峙任师长。攻打武汉时,
蒋介石调刘峙第一军第二师增援攻打武昌忠孝门,黄在玑在师部任经理处处长,管理师部物资和军饷。北伐战争期间,黄在玑的父亲黄火孙去世,黄在玑请假回贵溪办理丧事。办完丧事马上回部队,这时,黄在玑的叔叔和几个堂兄弟要求跟黄在玑去部队工作。他们认为:黄在玑在部队当官,对叔伯兄弟应该有些照顾,但黄在玑将他们带到部队却分配他们做伙夫和挑夫 后部队占领蚌埠,黄在玑任评事局长,收过境盐税 1925年8月14日军校委任辎重队队长黄在玑、教官
李卓元、
胡树森、第二师参谋长张治中编
国民革命军东征史及回师广州战史。
1926年,黄在玑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辎重团长、军务局运输处
少将处长。1928年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当时
李宗仁任军事参议院院长,黄在玑任少将参议。
同年,黄在玑的堂弟黄在璇(1929年改名
黄野萝)来南京求见黄在玑。由于黄在璇1927年4月加入过共产党,接着又参加了共产党的
南昌起义,无法在家乡立足。而这时
蒋介石又提出要整理党务案,黄在璇不便留在南京工作。于是黄在玑出钱送堂弟黄在璇东渡
日本,就读于明治工业专门学校。1929年1月,黄在玑由于在北伐中积劳成疾,病逝于南京,享年39岁。
刘峙在南京为黄在玑举行了追悼会,并印发了祭文。追悼会结束,黄在玑的遗体从南京运回
贵溪市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