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遗址
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的遗址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截至2023年6月)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黄河岸边一个名为西侯度的地方,发现了243万年前人类最早(截至2021年10月)用火的证据。1959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率领的考古队发现了西侯度遗址以来,王建、王益人等考古学家又多次率领考古和科研队伍进行考古发掘。1961年~1962年,考古学家王建率领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有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2005年,王建的儿子王益人子承父业,率领考古队,再次对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50余天的发掘,获得石器制品和化石标本1500余件。2012年,“中国早更新世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埋藏测年”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西侯度遗址埋藏测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2020年12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法国《人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判定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前。
1988年1月13日,西侯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境域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这是发现的世界最早(截至2023年6月)的人类用火遗址,也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截至2023年6月)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
法国《人类学》杂志刊登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为243万年。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黄河岸边一个名为西侯度的地方,发现了243万年前人类最早(截至2021年10月)用火的证据。至此,西侯度远古遗迹脱下了被历史蒙尘的外衣,将远古人类创造的文化和智慧,展现在世人面前。
自1959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率领的考古队发现了西侯度遗址以来,王建、王益人等考古学家又多次率领考古和科研队伍进行考古发掘,使种类居多的“早更新世”化石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陆续浮现。
1961年~1962年,考古学家王建率领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一批人类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有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因为西侯度遗址的沙砾层中发现有一些水流冲刷的痕迹,所以,在初次发掘后,部分史学专家觉得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和化石等古遗迹是水流冲刷而来的,对西侯度作为远古遗址的定论不是很认可。于是,2005年,王建的儿子王益人子承父业,率领考古队,再次对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50余天的发掘。他对遗址周边的发掘点进行精准的GPS定位,发现这些石器和化石分布十分密集,没有水流冲刷的走势和规律。这次挖掘再次证明了西侯度遗址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获得石器制品和化石标本1500余件。
2012年,由沈冠军教授主持、多人参加的“中国早更新世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埋藏测年”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西侯度遗址埋藏测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2015年,南非金山大学凯瑟琳·库曼教授加入研究团队,在对西侯度遗址1960年代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仔细研究后认为:“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石器上的剥片痕迹是人为打制的,尤其是发现了两个仅存少量石皮的石核和大量不含原生历史石皮面的石片,都指向了多样且持续的剥片过程,是无法在河流搬运中自然形成的。”2020年12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法国《人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判定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前。
名称来源
传说,当年周文王姬昌从中原回西岐时路过此地(原名“人疙瘩岭”)教化度民,与母亲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光。姬昌离开时,向村民赠送了很多财物。村民用这些财物,在村里修建了一座西伯侯庙,并将村名改为“西侯度村”。周灭商后,西伯侯庙改为文王庙,香火不断,直至近代,此庙毁于战火。
西侯度遗址的这几个字是由中原地区著名画家、油画家侯一民先生设计书写的。他曾经参与过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并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出土文物
在距地表近70米的砂砾薄层和砂砾层之间的交错砂层中,不仅出土了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石制品,还出土了包括平额象、双叉麋鹿、山西披毛犀、三门马等22种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个保存两段鹿角的步氏真梳鹿的头盖骨,上面具有明显的人为切割或砍斫的痕迹,还有一段鹿角有清楚的刮痕,这些都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了骨器的制作。除此之外,据载,在遗址里还发现了一批颜色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大部分为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和马的下颊齿。这种不同颜色的骨非矿物所染,因为从新的断面上看,已达到骨的深处。”
学者们由此推断出这些颜色不同的骨、角和马牙化石是燃烧所致,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烹制肉类的技术,推断出243万年前,中国第一把文明圣火已在这里点燃。
建筑特点
依托西侯度遗址建成的圣火广场公园,从“火的发现”“火的礼仪”和“火的驯服”三个叙事灵感来设计建造,用空间体验来呈现从圣火降临人间、到人类文明启程的过程。
圣火广场公园整体建筑以洞穴为主,还有石子路和山洞、石梯等。洞穴里狭长的缝隙是景点“一线天”。山洞被“一线天”打破,抬头往上看,建筑中的缝隙与阳光交相呼应。来到室外的取火台,整体看西侯度遗址,面朝黄河,南望华山,背靠中条山
圣火广场的整体建筑遵循本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仿黄土墙的建筑材料,用原始、神秘、粗犷的场景设计。
开发与保护
1959年,西侯度遗址迎来第一次考古发掘。至此,这一处于黄河岸边的古人类遗址抖落满身的浮尘,放射出璀璨的文化之光。西侯度遗址的发现,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73万年。
1961年5月,山西博物院组织了西侯度考古队,参与的专家有王建、张殿卿和陈哲英。工人是从芮城永乐宫临时调来的薛万民、李文杰等人。
2005年,王建的儿子王益人子承父业,率领考古队,再次对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50余天的发掘。他对遗址周边的发掘点进行精准的GPS定位,发现这些石器和化石分布十分密集,没有水流冲刷的走势和规律。这次挖掘再次证明了西侯度遗址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获得石器制品和化石标本1500余件。
2009年至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者先后五次在西侯度遗址及其附近采集可靠的测年样品,并由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进行测年,这些样品的测年每一次都指向240万年前附近,误差范围6万年以内。2020年,是芮城县西侯度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发掘60周年。
所获荣誉
相关意义
西侯度遗址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截至2023年6月)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也是亚洲首次发现的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西侯度文化具有极强的进步性质,它预示着中国土地上最早(截至2023年6月)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应到比更新世纪早的新世纪地层中去寻找。西侯度遗址,是远古人类留给中国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陆发现最早(截至2024年2月)的人类脚踏地。
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截至2022年7月)的人类用火证据。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
相关评价
西侯度考古之所以震惊世界,恰恰在于火的发现。(山西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范文谦评)
文化活动
2016年5月,运城市舜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活动以“古中国·新运城”为主题,从2016年5月上旬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5月19日,在芮城县西侯度遗址采集“古中国”文明火种,举办别开生面的取火仪式,随后5月20日在关林运城盐湖等具有“古中国”标识的文物遗存之间进行传递,通过火种传递的形式把运城的“古中国”文化符号串联起来。
2019年3月2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西侯度遗址举行了圣火采集仪式。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市考察,当天下午,在运城博物馆参观了“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盐春秋”等展陈,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历史沿革
名称来源
出土文物
建筑特点
开发与保护
所获荣誉
相关意义
相关评价
文化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