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乡
金平城东北部的大寨乡
大寨乡位于金平城东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东邻勐桥乡,南连金河镇,西接阿得博乡,北隔麻子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分别与沙依坡乡个旧市蛮耗镇相望。现辖大寨村新发寨、白沙坡、箐脚、大都马、渡口6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族、汉、彝、傣、壮、苗6种民族。3059户15316人。国土面积175.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130米。耕地面积18551亩,其中水田面积9205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2006年人均有338公斤,人均纯收入954元,地方财政收入62万元。
历史沿革
于1950年前,大寨乡大部隶属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区金岭乡,1951年划归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第五区。1956年第五区进入了地主经济时代,阶级分化明显实际。于1969年从阿得博区划出长坡头、大寨子乡、骂卡、新发寨、箐脚五个大队,从马安底区划出新寨大队,建立了大寨人民公社。1983年划出骂卡、新寨两个乡,称为大寨区。于1987年12月改区建乡,乡人民政府驻大寨村称为大寨村,故而得名。
地理位置
大寨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经103°14’至103°26’,北纬22°48’至23°01’。距离县城64公里。东邻桥乡,南连金河镇,西邻阿得博乡,北隔麻子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沙依坡、个旧市曼耗镇相望,国土面积175.65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97.1米,最低海拔130米。
民族文化
大寨乡世居民族有苗族哈尼族汉族彝族傣族壮族6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彝族是主要聚居民族,占总人口的66.2 %。主要有仆拉(彝族)的响把节,哈尼族的“昂玛节”、“过冬至(十月节)”,有别于内地的汉族“清明节”等。
农村经济
2007年全乡完成粮食总产量5588吨,两杂种植面积10730亩,其中杂交水稻7540亩,杂交玉米319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7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元,地方财政收入62万元。
农业产业主要有:一是稻米产业 大寨乡有水田面积9205亩,占总耕地总面积的49.6%,其中较为集中的有大寨河田坝3150亩,箐脚田坝1500亩,新发寨拦木头河田坝1670亩,具有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前景。当前在县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每年均对外产销达1052吨,素有“大寨优质大米”的美誉。目前的优质品种主要有“滇屯502”等。
二是草果产业 大寨乡大部分土地面积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多雨湿润,植被良好,这是发展草果的自然优势条件。全乡有育林荒山5300亩,有疏林地4070亩,其他人工林为41791亩,另外有国有林面积46300亩,全乡森林面积覆盖率为28%。现有草果种植面积7350亩,年均总产量达72.5吨,年均纯收入达257.3万元。
三是竹产业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下,大寨乡积极发展竹产业,目前全乡已经拥有竹林2万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规划在作好产品市场调查后,采取融资方式引进外资,建设竹笋加工厂,竹材加工厂各一个。
四是花卉产业 大寨乡森林覆盖面广,尤其是国有林横穿大部分土地面积,以原始森林为主,植物丰富多样性,植被条件优越,降雨量丰沛,湿度充足,为多种野生花卉的生展提供了独特的空间。在乡境内主要生展着草本的兰花、木本的山茶等多个品种。
资源
大寨乡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荒山面积4000亩,矿产资源主要有铁、水晶石、云母等。有水尾茅草坡铁矿、碗厂镜铁矿等。全乡森林覆盖率为28%,有国家级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1175亩,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桫椤竹柏鸡毛松等,三级保护树种叶龙血树属、红椿树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黑熊、猴子、野猪、岩羊等。药材有野生三七、黄连山乌龟等数十种。
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显著,干湿季节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18至23℃,年降雨量在1500至2400毫米,水资源丰富,现已建麻子河、宝石、大寨子乡一级三座电站,在建电站有大寨二级、三级和大坡电站,境内建有蛮耗高冰冶炼厂、111硅铁厂、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大坡铁矿厂、昆明中地源三台坡铁矿厂。尚未开发的有水尾茅草坡铁矿、碗厂镜铁矿等。
人口卫生
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所,乡卫生院有职工9人,村医7人。主要工作:一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我乡结核病人原有37人,其中今年新增结核人12人,作为项目管理工作,每位结核病人由乡村两级督导员经常不定期去访视病人,进行督导和管理。二是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对该乡食堂、饭店、副食品店进行食品卫生督导和管理。全乡对从业人员15人进行进康体检,其中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对检查不合格者,责令其停止营业。
教育
一是巩固“两基”成果,做好控辍保学。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14人,认真开展扫盲工作、扫除文盲14人、巩固提高班12 个391 人,成人文化技术培训20期,1450人次。全乡“两基”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后,乡人民政府针对验收组提出的问题,举全乡之力狠抓“两基”工作,与中学及中心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学校与各村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真正把“两基”巩固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数字乡村网.www.ynszxc.gov.cn.2019-04-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民族文化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