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为42026.6公顷,占金平县国土面积的11%,由
五台山片和西隆山片两大片区组成。其中,五台山片位于金平东北部,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7.6%;西隆山片位于金平南面,占保护区面积的42.4%。1958年10月,云南分水岭原始林区获批成为首批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1981年11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成立的首批22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6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分水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云南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物种
黑长臂猿、
蜂猴等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该保护区森林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达75%,森林覆盖率90%以上,是
云南省仅有的典型
热带中山山地常藓常绿阔叶林原始林区之一。保护区地处南北动物交叉渗透的交汇地,物种分布边缘效应明显,是我国
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和物种分化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0种,包括滇南苏铁、
华盖木、
东京龙脑香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
桫椤、
鸡毛松、
鹅掌楸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兽类39种(如
印度支那虎、
云豹、
熊猴等)、两栖
爬行纲11种(如
红瘰疣螈、
蟒蛇等)、鸟类49种(如
黑颈长尾雉、
白鹇等)、
昆虫纲3种。
历史沿革
1956年12月11日,将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区划为禁伐林区。
1959年,大围山林场成立。
1958年10月10日,金平分水岭林区被列入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筹划建设。
1959年,金平县分水岭林场成立。
1981年11月6日,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列入
云南省人民政府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计划。
1986年3月20日,金平分水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位 于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经102°31′36''--103°31′50'',北纬22°26′26''--22°57′44''。
地貌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河头大山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990,最高海拔3074.3米,相对高差大2084.3米。
气候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边缘
热带湿润区气候,境内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北回归线穿越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至20℃,立体气候明显。
水文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山峡谷山地,哀牢山脉自北而南,至此成为东北面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西南面的
藤条江两水系的自然分水岭,境内多深切峡谷,相对高差达1577米。年降水量达2303毫米,为
云南省的多雨区。区内河流有骂腊河、
白河县、金平河等。
区域范围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核心区面积为32378公顷,占总面积57.5%,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禁止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实验区面积2394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2.5%,实验区下又划分了旅游小区,面积263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实验区经过批准可以开展非消耗性的可持续性活动(如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等)。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珍稀濒危物种
黑长臂猿、
蜂猴等及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资源
①截止到2001年,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
维管植物140科700多种。有不少第三纪植物的残遗种和特有种存在,如原始莲座蕨、
桫椤、
马尾树等。植被类型主要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组成树种为
壳斗科、
木兰科、
樟科、
山茶科、
槭科、
冬青科、
杜英科、
安息香科、
金缕梅科、
五加科、
桦木科的属种。
季风常绿
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000~1700米之间,下缘与破坏的
热带次生林相接,上缘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相嵌交错,主要组成树种为壳斗科、
山茶属、樟科等的
柯属、青冈属、
木荷属、
樟属、
润楠属、
木莲属的常绿种类,还有少量的落叶树种如水青冈、
马尾树等,林下灌木发达,
草本种类不多。
海拔800米以下的热带地区可种植各种热带经济林果,如橡胶、
柚木、
龙眼、荔枝、
腰果、芒果、柚子、香蕉、
甘蔗、咖啡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可种植茶叶、
麻栗坡草果、八角、
花椒、核桃、
杉木等。
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为
苔藓植物常绿
雨林,盛产草果和多种药材。
复杂的地形和立体气候构成纷繁复杂的生态系统,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的地域内,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中较为古老的是生长在金河镇永平村背后原始森林中的一棵野生茶树,据专家鉴定该茶树已有500多年的树龄。
动物资源
①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组成多
亚热带、热带成分。常见哺乳纲有
灵长目、
食肉目、
偶蹄目、
兔形目、
啮齿目等。常见鸟类有
林鹛科、
杜鹃亚科、织雀科、
黄鹂科、
秧鸡科。
截止到2001年,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兽类9目,29科,120种,两栖
爬行纲91种,鸟类338种。兽类中,有32种属于珍稀濒危种;两栖爬行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鸟类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8种。
②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
黑长臂猿、
蜂猴、孔雀雉、巨蜥、蟒;二级有
鳞甲目、
亚洲黑熊、
水鹿、
大灵猫、
白鹇等。
管理措施
管理现状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茶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金平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平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自然保护区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保护区的各个路口、要道进行侦察、巡逻。从2007年3月,相关部门共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80余次,处罚人员700余人次。保护区管理员表示: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野生茶树的保护力度,极力惩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的一切不法行为。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权清楚,无争议。保护区设置界桩200个,青石界碑10个。保护区持有县政府颁发的林权证,为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确立了法律地位。
管理机构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有办公室、保护与宣教科、科研科、社区管理与多种经营科、森林公安科等部门,下设4个保护站及个检查站、一个林业派出所8个管理点。
保护措施
1、编制了《金平分水岭保护区管理计划》、《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监测与评估计划》、《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巡护计划》等一批指导性规划文件。
2、强化人员培训,增强职工素质。从1996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局先后选派了62人次参加中国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
3、建立了规范的巡护与监测体系。将全区划分了16条巡护样线,总长度239km,分为月巡护、季度巡护、年巡护样线;区划了野生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宗教活动与古
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旅游活动与
第四纪冰川遗迹保护状况等监测样线15条,制作了统一的巡护与监测表格,制作了野外工作地图,将样线标注在野外工作地图上。野外巡护与监测工作由保护站巡护员和有关科技人员完成,在野外填写有关表格,并将重要信息标注在野外地图上,然后由数据管理员将分析结果和有关管理对策提供给局领导或反馈给有关部门,改进保护管理策略。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结合保护区的特点及实际,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两部分。
5、1996年到2001年底,社区共管示范村进行了社会经济本底调查、贫富划分、矛盾与冲突排序,能源需求分析,建立了资源共管保护体系,编制了《大湾村资源管理计划》,帮助大湾村分析论证和选择了
茅栗嫁接板栗,栽植猕猴桃,栽培花菇,饲养
母猪,扶持医疗站、喷灌,栽植核桃、柿子,推广节柴灶、沼气池、小型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工程等10余个社区发展项目,先后请来专家为他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通过社区共管,改善了示范村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村民的保护意识,改善了保护区同社区的关系,村民已不到保护区从事盗伐、偷猎等活动,减少了村民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6、2009年,为做好鸟类保护管理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在保护区周边村庄、集市以口头、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对外开通了鸟类保护管理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有关乱捕滥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走私鸟类等破坏行为,对群众举报、反映的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查处15起;积极组织各站所、巡护卡和护林员共90余人,在分水岭、西隆山和
五台山3个片区进行巡护、堵查,并利用街天组织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对各个农贸市场进行巡逻、检查;积极与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海关等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共同研究分析鸟类保护等各方面的工作。
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建设国际大通道,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施“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重要通道。
金水河:国家级开放口岸金水河距
越南封土县城18公里,距
莱州省省会三塘市56公里,距越南北部历史文化名城
奠边府195公里,距越南首都
河内580公里,距老挝
丰沙里省孟买县城231公里,可直抵越南莱州省会三塘市、奠边府市,向东南可达越南首都河内,向西经越南西庄口岸可连接老挝丰沙里省。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全省第二。
西隆山:与越南蒹州西北部相连,是一处以山梁界碑为界的跨国林区。保护区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3074米。茫茫原始森林,雄奇巍峨,年平均气温15℃左右,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西隆山自然保护区是
中原地区月亮山之一。海拔3074。3米的西隆山王峰,是
云南省南部最高峰,有“滇南珠穆朗玛峰”之称。位于金平县城西南。
勐拉温泉:海拔420米,水常温54—30度,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内含有多种矿物质,属高热水,水中氡浓度21.7。整个温泉景区里东面状展布,长约850米,宽约500米,温泉周围层层梯田,棵棵古树野荟缭绕。据说,当地谈情说爱的
傣族姑娘小伙有夜间到温泉“洗鸳鸯澡”的习俗。在这里泡温泉是不需要香皂、洗涤剂的,水中有机矿物质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金水河口岸:又称那发口岸,与越南蒹州省封土(三塘)县境内的巴南贡(马鹿塘)口岸有“
中越友谊大桥”相通,为
云南省干线公路三那线的终点,距个日197公里,距越南蒹州市96公里,距蒹州省省会
奠边府196公里,再向东南可达越南首都河内;向西可连接老挝
丰沙里省西庄口岸。奠边府抗法大捷战场遗迹旅游价值很大,被毁的坦克、飞机、
火炮残骸随处可见。
普洱民居:位于金平县城南50公里拉乡
新勐村。
普洱村的干栏式建筑是云南保存较完好的民族村寨。
乐善桥:位于金平县
阿得博乡阿得博村东北3公里,横跨枯倚河。始建于清康熙、
雍正年间,现桥为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年)重修。
白石岩摩崖石刻:位于金平县金水河乡白石岩西南藤条江边。石刻楷体直书,高1。5米宽0。94米书抗日必胜口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刻。
迁城所摩崖题记:位于金平县
金河镇五家寨西北。记载了1934年成立的金产县城为避瘴毒之害,由王布镇迁建于
金河镇五家寨的经过。
科学研究
保护区建立后,在动植物资源保护、本底资源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保护区划界立标工程,为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于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生存。
生态价值
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是
中原地区低纬度、高海拔的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是
云南省乃至国内仅有的最典型的
热带中山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区内保持有较完整的原始景观,植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丰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基地。保护区地处南北动物交叉渗透的交汇地,物种分布边缘效应明显,该区保存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资源,是我国
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和物种分化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区内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热带中山山地
苔藓植物药常绿阔叶林和国内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山地苔藓矮林,是云南热带山地具有代表性的森林顶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