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野亭
近代著名的陶瓷画家之一
汪野亭(1884年-1942年),别名平、元鉴、平生、平山、老平、垂钓子、传芳居士等。江西乐平人。“珠山八友”之一,是近代著名的陶瓷画家之一。
1906年就读于鄱阳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先师从潘陶宇张晓耕学绘花鸟,后改学山水。早期作品多受程门一派浅法影响,后绘粉彩青绿山水。
汪野亭的绘画风格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作品追随程门、金品卿等浅绛彩名家,开创了用线细密、具浅绛彩风格的早期粉彩山水画。中期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洒脱。晚年作品用线粗犷,色彩明快。汪野亭的画风被誉为“汪派山水”,一直为中外收藏家所青睐。其代表作品有粉彩《青山绿水》方笔筒、《清泉石上流》瓷板、《一帆风顺》瓷板等。
人物经历
汪野亭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深受祖父汪享荣喜爱,祖父宁可自己外出务工和贪早摸黑给别家送水,亦要为孙儿积攒学资,送汪野亭进邻村余秀才执教的私塾就学。私塾设在本村汪氏宗祠。汪野亭入学时正值宗祠修,请来雕刻师、画师雕梁画柱。那梁柱间所绘的山水楼阁、花鸟虫鱼,使汪野亭目不暇接,艺趣盎然。他课余向画师们讨教并借来画稿认真临摹,画师们见其谦虚好学,都乐于指点,成为汪野亭日后从艺的启蒙人。汪野亭好学苦学,随着斗转星移,绘画技法日趋熟练,鉴赏能力也随之长进。他得知外婆家厅堂挂有好画,迫不及待准备纸笔墨砚前去临摹,仔细读画,顿感此画确比宗祠处的画艺技高一筹,遂拨亮油灯,欣然运笔。时过子夜,外婆促其休息,见汪野亭画兴正浓,则不扰而退。晨曦时,外婆见外孙趴桌酣睡,眼润鼻酸。为了勉励外孙,便将这些画送给汪野亭,并嘱其精心钻研,刻苦求进。外婆的画和谆谆教诲,为汪野亭日后步入画坛铺设了一道台阶。
汪野亭潜心学画,从不满足现状,而一心寻求深造机会。但考虑到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和自己在深造中的开支,愁肠百结。祖孙毕竟是血脉相连,汪享荣毅然助汪野亭考进江西省陶业学堂。汪野亭选修美术专业,师承张晓耕先生专修山水、潘勾字(又说为潘陶宇)先生学习花鸟等。正规的教学,系统的培训,为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汪野亭毕竟家境清贫。为了减轻祖父的负担,他半工半读,课余替瓷商绘瓷。既缓解经济的拮据,又学以致用。19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进入景德镇以绘瓷谋生。
辛亥革命给景德镇带来生机。官窑解体,民窑兴旺,陶瓷艺术行业掀起弃旧立新的浪潮,一批科班出身的文化人及有识之士纷纷自立门庭,组建学术研究社团。汪野亭画室“平山草堂”应运而生,致力于“浅绛山水”和“墨彩山水”的研究。此后,汪野亭受聘于“景德镇陶瓷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赴上海市南昌市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及瓷艺交流,参加吴霭生、王琦组建的“美术研究社”、“月圆会”活动。此间,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的改革者,已形成探讨瓷艺的群体——“珠山八友”,人们誉称其为“八大名家”,汪野亭系这个群体的核心成员之一。
汪野亭喜交文化人、贫困者、僧人、道人,“月圆会”内八友自不必说,瓷艺圈内与汪野亭常来常往的,有吴霭生、王步、汪大沧、时幻影、陈香生、余灶昌等挚友。上层社会中爱好艺术的文人雅士,也常来赏瓷论画。杜重远先生在江西瓷业公司任职期间,来景德镇筹办“民众教育馆”,常邀请汪野亭商讨有关事宜。杜先生居官不傲,举止有度,为汪野亭所敬佩,相互尊重遂成知己。出入汪氏画室的,也不乏为谋取而来的权贵者,汪野亭深知来意,不亢不卑,泰然处之。某专员五次求画未果,其警卫拔枪相逼,专员按住手枪并训斥手下休对先生无礼。汪野亭见此双簧戏法,促其开枪,专员扫兴而去。汪野亭既缅怀祖父刻苦抚育之恩,又禀承祖父克己助人的品德。卖菜为生的乐平同乡王荣初,涉嫌地下党被当局逮捕,汪野亭以身家性命将他保释;到景德镇谋生的乐平人境遇困难他都尽力相助;街坊或亲朋间发生纠纷,必请汪野亭主持公道调解,他不偏不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心悦诚服,而赴茶馆调解的茶资,结账者乃汪野亭。他为人和气、本分、肯帮忙,已为众所周知。
汪野亭喜交僧友、道人,平日他念经打坐,致力于修身洁行,脱凡弃俗。每当远行赏山玩永,必到寺庙歇息。寺庙中的重要佛事活动,必请他前往助兴。白云寺的牡丹赏花会,五龙庵的书画盛会,禅师庵、紫云岩寺的一些佛事活动,他都要携带家室并邀请亲朋好友前往,旨在感受寺庙之灵气,品尝清淡的寺院菜,即兴挥毫题诗作画,让大家领悟一番离凡俗、纳清雅之情怀。
汪野亭名扬遐迩时,瓷市正旺,本可敛财为后辈购田地、置房产,他却谆谆告诫儿女,可继承的只是父辈的技艺,要靠自己十个指头磨砺成才,方可终身享用。汪野亭膝下三男一女,原配李姓育下长子汪小亭、次子汪少平。李氏早逝,续弦邹金龙,育下儿汪青、女汪桂英。长子小亭聪慧有悟性,未满30便小有名气,被誉为景德镇八小名家之一;次子少平稳重勤奋,专攻设色,功底出众,与其兄小亭均是国营艺术瓷厂的粉彩骨干;三儿汪青,195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同年被选送赴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取得学位后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小女桂英,195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于轻工部陶研所从事陶瓷艺术研究40余年,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氏瓷艺后继有人,瓜绵绵,得以授予“陶瓷世家”称号。汪野亭的弟子邹国钧、石奇峰、汪云山、王云泉、袁林、监行、步金等,均是瓷艺界中的杰出人才。汪野亭于1942年辞世。500多位来自各方的人士,护送其灵柩上船回乐平安葬。
作品风格
汪野亭的瓷画笔法简练,多以虚代实,含蓄蕴藉,意境清幽,其作品主要描绘了南方典型的村树烟云、山川浩之景,富有诗情画意。汪野亭绘青绿山水独具风格,作品在运用传统粉彩画法的基础上,开新粉彩青绿山水之先河。
汪野亭的作品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睐并争相收藏。汪野亭从艺勤奋求进,博采众长以拓宽思路。对历代名著名作必细读深思,赏其风格,悟其意境,师其内涵。他崇尚宋人山水之严谨,明沈周之豪放,清王翚之清丽厚实,心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精神。地处赣东北浮梁山区的景德镇及其邻近的祁门县婺源县黄山乐平市的名山古刹,无不留下汪野亭的足迹。他师山师水,集天然意境,构思作画。
汪野亭的粉彩山水别开生面,得益于工艺的创新,更得益于艺术的创新。他率先运用“通景山水”章法装饰瓶类制品,开20世纪初景德镇粉彩山水装饰章法的新风。所谓通景,就是将一个画面以一个完整的构图,在圆柱式的器皿上展开,让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画面。即将山水相连、境气贯通的一个整体画面,布局在各种造型的器皿上,一改以往仅一面饰画,另一面题款,或在锦地开光的斗方中作画的山水装饰故习。自然界山外有山,流水不息,意境万千,乃天设地造的四时景观。“通景”法在表现自然景观时,使观画者冥想“山水源头无觅处,游子信步山水中”的意境。在陶瓷绘画史上,花鸟、图案采用通景法较多,而山水画大多都是在图案开光的小面积上作画。汪野亭的山水画采取山水相连、云雾飘逸等巧妙的连接处理,形成360度的完整构图,没有勉强的连接痕迹。
“通景山水”自问世至今,已跨越近一个世纪,在景德镇一直为同仁们所沿用。汪野亭粉彩工艺的成就,还表现于他致力于墨彩山水的工艺变革。传统的墨彩山水,一般用“艳墨”作画,汪野亭另辟蹊径,选用珠明料作画,再加盖雪白。可工细、可奔放、可纯以线描、可多种法并用、可染擦浓淡,随心所欲。烧成后,乃见一层淡雅的紫色保护着画面,使画面特别柔和清雅,层次丰富,韵味盎然。他用此新法绘制的墨彩瓷板画《江山胜景图》,在1915年巴拿马共和国博览会上,以独树一帜的新技法获奖。获奖后,美、日友人慕名来景德镇,盛情邀请他出洋发展,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扬光大,他毅然婉辞。汪野亭的粉彩工艺变革,丰富了景德镇粉彩山水的时代风格。日寇入侵中原地区的年月里,景德镇的瓷业日益萧条。无奈于生计,汪野亭只有放下瓷画笔拿起纸画笔,卖画湖口。岂料其改弦易辙日夜兼作,却造就其雨景、雪景山水之功底。他画的雪景笔筒意深,雨景水墨淋漓,气势宏大。纸画面世后,登门求画者不断,在乐平市、景德镇、南昌市上海市等地流传甚广。
主要作品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砚屏、笔架
民国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人物图瓷板
民国 汪野亭山水瓷板
民国 汪野亭彩绘瓷板
民国 汪野亭山水四屏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瓷板挂镜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瓷板
民国 汪野亭粉彩“风江帆”瓷板红木插景
清末 汪野亭绘浅绛彩山水瓷板
壬申(1932年)作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挂屏
民国“汪野亭”山水四条屏瓷板(4件)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图瓷板(2件)
民国 汪野亭山水瓷板
民国 汪野亭山水瓷板台屏
民国 粉彩汪野亭款笔洗、印盒等(3件)
民国 汪野亭粉彩山水茶壶
民国 汪野亭款山水瓷板(4只)
民国 汪野亭粉彩山水瓶
民国 汪野亭秋岩高隐轴
民国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1套)
民国 汪野亭粉彩山水多格盆
民国 汪野亭汪少平合绘粉彩山水纹笔洗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园光瓷板
民国 汪野亭画粉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纹印泥盒
民国 汪野亭山水镜心纸本设色
民国 汪野亭绘粉彩山水茶壶
民国 汪野亭山水瓷板
题识印款
汪野亭早期书法细劲娟秀,中晚期则刚劲丰腴。汪氏作品少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但格式变化较多。
常见落款为:“野亭汪平”、“传芳居士汪野亭”、“野亭汪平画于珠山客次”、“山野亭汪平作于珠山客次”、“传芳居士汪野亭于松墨馆”、“垂钓子汪野亭”、“野亭汪平写意”、“翥山汪野亭画”、“翥山野亭汪平写意”等。
常见印款为:“汪平野亭”、“平生”、“平山”、“汪平”、“老平”、“野亭”、“野亭氏”、“平印”、“汪”等。
瓷画鉴定
汪野亭的作品早、中、晚期风格各异,特点突出。早期作品追随程门金品卿等浅绛彩名家技法,采用“洋彩”画瓷,并逐渐摸索粉彩色料的调配以及使用方法,开创了用线细密,具浅绛彩风格的早期粉彩山水画;中期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洒脱;晚年作品用线粗犷,色彩明快,极显苍古与奔放之势。日前仿汪野亭作品,以其中晚期风格为多,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汪氏山水画构图,以通景法为多。构思完整,布局讲究,画面多是翠峰烟云,路转溪桥,景点连接安排合理,意境别开生面,这种山水通景画法形式,被后继者广为采用。而模仿品首先是在依形布局上僵硬。因为通景画法的布局,要根据器型转折面的变化而变化,主景与配景的搭配穿插十分讲究,模仿者在认识理解上多有偏差,操作能力上也难以达到汪氏水平。
二是汪氏画山石多用折带皴,用线如折弯的带子,横折层叠构成水边岩石的特有结构,并且渗入斧劈皴的擦笔技巧,主次分明,皴、擦、点、染,形质俱佳,深浓浅淡,湿润华滋,具备石质的重量感。
三是汪氏作品之画面,总是林木葱茏,参差错落,层层密密。其树木画法虽然都出于中国画之传统,但他不曾用夹叶法画树,其点叶之法以圆点、“介”字点、“个”字点为多,聚散疏密,笔迹磊落,呈现出汪氏特有的清丽娟秀。而有些模仿品以夹叶法画树,并将汪氏不曾有的一些中国画传统画法,套用在汪氏的画中,张冠李戴。
四是汪氏山水画画上,一般都配有杖芒、策驴寻幽、携琴访友的小人物,他都是以墨夹色,以色合墨之笔率意点画,人物概括,高古脱俗,画面动静相生,别有一番意趣。而模仿品总是刻意添加,勾描仔细,僵硬死板,败笔很多。
汪氏在运用粉彩颜色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熟练地掌握粉彩颜料中的绿色、蓝色,并在运用这些颜色方面独具匠心,或淡雅或浓艳,随类傅彩,宛有生机。另外,透明色罩在画料上,墨(料)中有色,色中透墨(料),交融透亮,设色鲜亮纯净,晶莹剔透,充满笔墨情趣。他的山水画近景,山石阳面填淡绿,下接赭石,阴面填大绿;中景山峰水绿接雪白渐次虚化;远山略敷淡绿或隐或现于白云雾霭之中,有国画青绿山水的明艳兼浅绛山水的清新。
另外,他还善画墨彩山水,在其之前墨彩山水一般用艳黑作画;而他的墨彩山水用珠明料绘就,再加盖雪白。这种墨彩既可画得精细,又可画得粗放,因在珠明料上盖上雪白,故烧成后有一种淡淡的紫色,画面柔和蕴藉,别有韵味。此类墨彩作品,工艺技巧独特,目前不见有仿品。
后代及子弟
长孙——汪平孙,“汪派山水”第三代传人的代表是汪平孙,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是汪野亭之长孙,小亭之长子自幼受家庭熏陶,1951年考入“江西省陶专”艺术系,但后来却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也正是这阴差阳错,给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使他日后的“回归”产生了“井喷”。1991年汪平孙退休后在景德镇建立画室,正式下海从事瓷画创作,继承了祖父的艺术流派。经过多年的刻苦探索,其作品构图不拘一格,笔触枯润兼施,设色雅致清秀,意境含韵深婉,既有其祖的传统,又有创新的清新。他的创作意境,正如他诗中所云:“千形万象入双瞳,默化潜移俱贯通。淘尽平庸天巧现,风光出自性情中。”
项丹——汪平孙关门弟子,汪派山水第四代传人。自幼跟随“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长孙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汪平孙先生习画,作为其关门弟子。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中青年陶瓷美术协会会员其作品格调高雅、构图新奇,继承了汪派山水所具有的特色及优良传统。
作品《三顾茅庐》荣获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溪山饶村图》荣获景德镇市美术书法摄影陶瓷艺展银奖;《溪山秋韵》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奖。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等各地参展,其中数十件精品被中海外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收藏。
纪念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汪野亭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作品风格
主要作品
题识印款
瓷画鉴定
后代及子弟
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