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年知识分子的悲惨窘境。一个一个真实的事例让人为之震撼,让人们对知识分子在国内的境遇有更真实的认识。
一个一个年轻的科研骨干,在40-60岁之间,很大的一部分是在50左右就因各种疾病离开了人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地位不高,收入极低,但是却有着对科研的巨大热情,有着对科研的巨大发现,可是也是同样的这一批人却有着同样的遭遇:在现实生活中的待遇,工资都很低。他们在把自己的热情,青春,贡献奉献给祖国母亲的之后,怀着遗憾而离开人间,他们还有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霍达,女,
回族,北京人,生于 1945 年 11 月。大学文化。国家一级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 500 万字,其中,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获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长篇小说《
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之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创作报告文学奖,首届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及“ 3 . 15 ”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
一等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
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
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义冢丰碑》、《烟雨文武庙》获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
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
民以食为天》、《仰雪词馆主》,大型历史剧本《
秦皇父子》等。出版有六卷本《
霍达文集》,作品有英、法、俄、日、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版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