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蒜
双子叶植物纲天门冬目植物
野大蒜,拉丁学名:水仙属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是一种石蒜科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此属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鳞茎广椭圆形,长4~5cm,直径2.5~4cm,上端有长约3cm的叶基,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表面由2~3层黑褐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色的芽。气特异,味极苦。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莫肥厚,广椭圆形,外被紫红色薄膜。
叶线形,于花期后自基部抽出,5~6片,叶冬季抽出,夏季枯萎。花事8~9月抽出,高30~60厘米,着花4~12朵,呈伞形花序顶生;花鲜红色,简部很短,长约5~6毫米,裂片已狭倒被针形,向外翻卷。子房下位,花后不结实。喜生于林缘、河岸阴湿处。多年生草本、叶带状、深绿色带白霜粉。花葶在夏秋间叶枯死后抽出,实心,高达30厘米,伞形花序具数朵花;花红色,长约4厘米,花被筒很短,喉部具鳞片,有6枚裂片;裂片倒狭披针形,边缘皱缩,展开而反卷;雄蕊雌蕊远伸出花被裂片之外。
生长环境
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庭院也栽培。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鳞茎含淀粉,可提取植物胶代阿拉伯胶。全草含石蒜碱、加兰他敏等用于制药的原料,有祛痰、催吐、消肿止痛、利尿等效,但有大毒,宜慎用。
药名。①见《江西草药》。...为石蒜之别名。②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白之别名。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脒。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疮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石蒜碱有强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催吐用3~5钱。除此之外,一般不作内服。
参考资料
野蒜获取最新.中国知网.2012-08-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