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蚬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贝类
闪蚬(学名:Corbicula nitens,拉丁名称:Corbicula nitens(philippi))是一种软体动物门,属于真瓣鳃蚬科蚬属。它们分布于朝鲜以及中国的辽宁省陕西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贵州省等地,常生活于河流。闪蚬可以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
形态特征
俗称蚬仔。贝壳中等大,外形近卵圆形。壳高19.1mm,壳长21.1mm,壳宽13.3mm。壳质坚硬而薄。壳顶不太明显,位于贝壳近中央。前后端呈弧形。壳面黑褐色或黄褐色。壳表的生长纹细密。贝壳内珍珠层紫色,略具光泽。环走肌痕下缘呈暗紫色。左右壳主齿各3枚,右壳前后侧齿各2技,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
生活习性
(一)栖息环境
闪蚬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二)生活方式
闪蚬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闪蚬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三)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闪蚬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闪蚬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闪蚬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闪蚬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闪蚬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分布范围
台湾分布:台湾西部,新北市八里乡十三行遗址,澎湖大仓岛,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内海海域,台北县贡乡龙洞,屏东县恒春半岛,台湾东北角,金门后湖,金宁,金城,金沙,金湖,小金门岛桃园市新竹市苗栗县通霄,苑里,台中市大甲以北。辽宁省地区亦有广泛养殖。
食用做法
辣炒闪蚬原料:
主料:闪蚬750克。
辅料:蒜5-6瓣、姜5大片、干辣椒5-6个、葱花。
调料:食用油2大匙、黄酒2大匙、蚝油1大匙、糖2小勺、淀粉1小勺、盐1小勺。
做法:
1、买来的闪蚬放在清水中,在水里放入一勺盐、一勺香油,促进闪蚬吐泥。泡的时候可以切酱、葱、蒜。泡一会儿后,用两只手像大叉子一样在水里来回反复的揉搓闪蚬,让闪蚬头晕,多吐点泥出来。
2、长的干辣椒可以用剪子剪成两半、蒜切片、姜切丝、大葱的葱绿部分切成葱花,也可用小香葱
3、反复清洗闪蚬数次后,把花甲放入开水锅中,盖上锅盖,一分钟后捞出。
4、焯过水的闪蚬都把壳子张开了,再用清水冲洗两遍,把闪蚬里的泥彻底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5、起锅放油,煸香蒜片和姜丝后再放入干辣椒煸炒,然后放入闪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食用做法
参考资料